南滚河

更新时间:2023-01-21 16:33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境内,总面积50887公顷,西起沧源县小母空山顶经班洪村到耿马县三家村,东自沧源县登革洛河岔口到耿马县石楼梯,南起沧源县勐角林场,北到耿马县三叉河。最高海拔2977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为2497米。南滚河保护区山体为横断山山脉,怒江山系的南延部分,山脉走向为东西走向,区内的大青山、回汗山、窝坎大山、芒告大山,构成山脉的主峰。呈现北高南低,形成沟谷纵横的地貌特征。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动物、植物种类繁多,是热带雨林保护区。本区地处云贵高原缅甸掸邦山地过渡地带,其山体为横断山南端余脉、怒山山脉南延部分,海拔520-1747米,属中山深切割的山地地貌。本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高等植物有4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云南石梓等;高等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孟加拉虎等20多种,并且为国内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1994年12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8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亚洲象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地理位置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沧市境内。保护区属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貌。最高峰海拔2302米,谷地海拔450米,保护区处于其中的南滚河上游及其河谷上。气候年均温12.4℃;年降水量2834毫米。

植物资源

保护区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种。顶极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雨林,还有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和珍稀树种有红椎木莲楠木桢楠润楠红椿、麻楝、滇石梓多果榄仁琴叶风吹楠八宝树番龙眼灯台树铁力木见血封喉以及云南松、箭竹木棉等。

国家保护植物三级有楠木多果榄仁红椿琴叶风吹楠见血封喉

动物资源

保护区鸟、兽有55科120多种,其中兽类有22科40多,鸟类有33科80多种。

保护区经济动物丰富,有野猪、赤麂、鼬类、鹦鹉、画眉、太阳鸟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白掌长臂猿灰叶猴蜂猴、孟加拉虎、野牛金钱豹云豹绿孔雀;二级有猕猴鬣羚穿山甲水鹿岩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鹇、原鸡等。

开发价值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物种资源为主要任务的。保护区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热带和南亚热带特征。从植物群落到单个植物物种都具有特殊性,分布有多种特有植物。在动物方面除亚洲象外,还有多种灵长类动物、猫科动物、偶蹄类动物、雏类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分布,鱼类有国家保护动物花鳗丽等,是珍稀濒危动植物天然的避难所。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对保护好这些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包括野生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未来生物科学、经济、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状况

临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3月由国务院批文建立,总面积为50887公顷,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世界关键意义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十八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效地拯救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为科研和教学提供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达到了了解南滚河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加强其保护意识的目的。

珍稀濒危植物小种群保护情况

20多年来,南滚河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在国土绿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治荒漠化环境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滚河两岸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野生植物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态保障,在生态系统物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基础作用。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珍稀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许多植物物种是我国特有或世界上著名的珍贵物种。据20多年野外调查发现,有51种属国内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如:锯叶竹节树光叶天料木,藤枣、大叶黑桫椤、苏铁蕨,百晴、翠柏、大果青冈、白桂木、云南七叶树、云南梧桐云南石梓、假山龙眼、五桠果叶木姜子滇南风吹楠、合果木、红花木莲、顶果木、林生芒果、粗枝木栋、黑黄檀、三棱栎、箭根薯、滇菠萝蜜、楠木等。保护区内外濒临灭绝的50种野生珍稀物种群数量减少,7种野生珍稀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边缘过度开发种植三叶橡胶和咖啡,甚至引到保护区暖冲区、实验区种植,严重破坏植被沟谷雨林。长期以来,由于对珍稀植物保护认识不到位,使珍稀植物的数量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濒临灭绝。现保护区外受威胁的物种已达20种以上,如:小花龙血树(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岩棕)、箭毒木、藤枣、红花木莲、白桂木等,其数量仅存一株或几株。现只有加大力度保护保护区内野外种群、物种集中分布的原生态环境,才能使种群数量增加。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大多数野生珍稀植物分布范围较为局限,种群数量少,且分散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外。野生珍稀植物因材质优异而被过度采伐,加之毁林开荒,特别是开发种植橡胶地,给森林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长缓慢,繁殖较难,成年植株数量越来越少,保护区暖冲区存在开发种植三叶橡胶和咖啡问题,出现严重偷猎和遭到破坏性砍伐、过度采药材、剥树皮的现象,野生珍贵植物个体已较稀少。保护区外如再不进行保护,很多物种将面临濒危或灭绝。此外,有些物种开花传粉过程在荫蔽条件下也比较脆弱,结果实数量较少,故往往处于被压抑状态。在保护好野生珍稀植物资源的同时,要大力促进人工引种培育资源发展。为了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发展种群数量,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组织开展稀有濒危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要投入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建立苗圃地进行引种培育发展。

工作计划与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1、在南滚河流域内计划对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进行就地和迁地保护,实施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生存环境的监控和管理的保护措施,限制非法采集和过度在保护区内放牧,维持自然群居的大小,控制其它植物的入侵,减少种族间竞争,恢复野生种群。

2、加强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公众教育,推行认识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和保护重要性的公众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就地和异地保护措施的建立与实施。

3、在有水源的荒地建立苗圃地100亩作为开展培育珍稀植物基地,积极开展科学育苗繁殖技术。

4、搞好保护管理珍稀植物资源工作任务。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帮助解决人工引种栽培、育苗试验等技术,掌握种子和幼苗繁殖生长情况。

5、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资助项目需解决一些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问题。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外部环境压力较大,表现出生长不良,天然更新困难,生存繁衍明显受到障碍,种群呈现衰退,加强重要物种集中分布地的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野生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刻不容缓。

6、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保持野生珍稀植物又好又快发展下去。

旅游观光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南角的中缅边境中段,占地50887公顷,是云南省5个国家级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野生珍稀动物(亚洲象、长臂猿、猕猴、蜂猴、绿孔雀、巨蟹、熊猴、熊狸、金雕、金钱豹、孟加拉虎等数十种)、植物种类繁多(桫椤,董棕、见血封喉树、铁杉、铁力木等百余种),是白掌长臂猿地唯一分布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洲象和热带季雨林景观,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热带雨林保护区。是科考、探险、生态、观光旅游的绝好景点。

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称,凭增秀色。

珍稀动物

亚洲象

保护区内有15—18头。亚洲象是地球上比较大的陆栖动物。南滚河保护区内的野象,过去文献上从未记载过,据省森林勘察大队八十年代初期考察,有一个象群,在象群中,公象仅一头,母象较多,其中一头幼象仅二岁左右。另有一头独象,常游荡到林所附近。象性喜水,常在泥水塘里泡,滚得满身淤泥。在野象活动区随处可见野象擦痒过的大树上光塌塌的污泥,象路有一定规律,宽70厘米左右,因象鼻长,直上直下困难,腿膝提屈角度小,爬坡总是顺着山脊呈S形前进,象群系“一夫多妻”结构,往往是一头公象携一个“妻群”,公象领路、警戒,一有异常情况,即竖起长鼻探测方向,思忖着进攻还是退避。有了公象保护,母象则悠闲自在的觅食,小象始终偎依在母象身边,寸步不离,象一般寿命60—70岁,性成熟20龄左右,4年左右生育一次,孕期22个月,每胎一仔。野象晨昏活动,中午隐蔽在荫凉处。上午十点以前,中午五点以后出来寻食,一头发育成熟的野象一天青食料为300公斤,若旅游进保护区,一般情况下在保护区的瞭望台,即可看到象群活动。

孟加拉虎

保护区约有3—5只,虎单独栖居,占一定区域,视食料丰富程度,一只雌虎占区域30平方公里,雄虎活动范围可以4只雌虎复域。虎3—4岁成熟,2—3年一胎,每胎产仔2—4只,孕期4个月,虎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最高的消费者。虎寿命20年左右,一生要扑食食草动物量3—5万公斤左右,一只赤麂约重25公斤,虎的一生要食掉1200—2000只赤麂一样重的哺乳动物。

白掌长臂猿

当地称之为飞猴,是四种类人猿之一。长臂猿营树栖生活,雌雄个体差异不大。毛绒黑而长,上臂长60厘米多,身长40厘米,尾部仅有0.5厘米的黑色皮钉,手腕部和足踵部以下均为白色毛,脸部有白色脸圈毛。长臂猿前进时腾挪两只上臂,数米距离一荡而过,下地行走却显得十分笨拙。长臂猿以果子、嫩芽、昆虫为食。

豚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豚鹿的云南“仅发现于临沧市耿马县四方井一带”(彭鸿授,1962)。在最近的考察中,虽然未见到实体,但已收集到皮张和鹿角,证明仍有少数豚鹿的存在,亟待有效的保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