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3 15:56
南翔镇隶属于上海市嘉定区,是上海市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截至2017年底,南翔镇常住人口数达189846人,镇域面积33.27平方公里。2016年实现入库税金83.76亿元,镇级财政收入26.97亿元。
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
在南翔寺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
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嘉定县各市镇之首。明代还建成古猗园、檀园等园林。嘉靖年间,屡遭倭寇焚掠,万安寺以南民房被毁殆尽。至隆庆、万历年间,逐渐复兴。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
清初,人口增多,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银南翔”之称。顺治年间建成天恩桥、千年古刹云翔寺、五代砖塔等历史遗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此特设县丞署。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以棉花、土布、洋纱、米麦、蚕豆、鲜茧、竹木、油饼、水产、蔬菜为大宗贸易。
民国元年(1912年),设南翔自治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隶属嘉定县第二区,改设第二区公所。下设古猗、陆华、东林、惠民4镇。
日据沦陷期间,日军实行物资统制,禁运粮食。南翔因地处江苏省临近上海处,成为粮食集散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隶属江苏省第二县,成立南翔镇公所。
1949年5月14日,南翔解放。5月16日,集镇设南翔市人民政府,农村设嘉定县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10月,撤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建立纪王区人民政府。
1950年6月13日,纪王区与南翔市合并,改设南翔区人民政府,下设13个乡人民政府和南翔镇公所。11月24日,南翔镇划为县属镇,设南翔镇人民政府,之后分别改为镇人民委员会、镇革命委员会。
1954年8月,南翔区人民政府改为南翔区公所,之后分别改为乡人民委员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商业网点逐步减少。
1979年,改革开放致商业网点逐渐增加。
1983年4月,人民公社与镇合并,成立南翔镇人民政府,实行以镇管村。
1992年,为嘉定区直属镇。
南翔镇是上海的西北门户,中心位置处于东经121°32′,北纬31°29′,位于嘉定城区的东南方,北邻马陆镇,南接江桥镇,西面是安亭镇。该镇紧靠上海的外环线,距虹桥国际机场12分钟车程,距上海人民广场18公里,镇域面积33.27平方公里。
南翔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
南翔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北亚热带北缘,为东南季风盛行地区,而热同季,降水丰沛,气候暖湿,光温适中,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077.6毫米,雨日130.2天;年均日照2114.8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14.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日数223天。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南翔镇拥有常住人口139845人。截至2013年,南翔镇常住人口有15万,其中户籍人口5万。
截至2013年,该镇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外有少量来自蒙古族、回族、彝族、普米族、壮族和土家族等13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居民。
截至2017年底,南翔镇常住人口数达189846人。
2016年,南翔镇实现入库税金83.76亿元,镇级财政收入26.97亿元,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30%和19.8%;新增企业注册户数4885户;新增企业注册户数5822户,同比2015年增长19%;实现楼宇经济项目招商145户,同比2015年增长4%;实现文信类项目招商1269户,同比2015年增长42%;新建新兴产业集群29个;实现股权基金类项目招商15户;引进合同外资1.49亿美元,外资到位3249万美元。
截至2016年,新丰村是南翔镇唯一的农田保护区,耕地面积1523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50亩。
2016年,南翔镇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9.5亿元,同比2015年下降6.7%。南翔拥有高科技园区和都市工业园,来自日、美、德、瑞、港、台等20个国家地区的200多家企业都先后落户南翔。
南翔定位为商贸、旅游、住宅发展区。2016年,南翔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6%,新增互联网金融企业22家、游戏产业类企业813家、智能产业和物联网企业263家、股权基金类企业24家、文化信息类企业1269家。
截至2016年,南翔镇的教育机构中,涵盖了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机构有南翔幼儿园、留云幼儿园等;小学有南翔小学、古猗小学等;中学有嘉定二中、南翔中学等。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南翔医院创建于1948年,2011年迁建新址后,占地55亩,床位300张,设有25个临床医技科室。2013年,南翔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成为继嘉定区中心医院之后的嘉定区第二家“二甲”综合性医院。截至2013年,该医院全年门急诊病人60多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万余人次,年手术2500余台次。截至2015年,南翔医院在镇域内下设2个社区服务站,8个卫生室。
截至2013年,南翔镇的社区文体队伍中,有竹乐队、交谊舞队、时装队、腰鼓队、秧歌队、民乐队、合唱队、练功十八法、健身操、木兰拳、关节操等。农村文化设施以老年活动室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主。各活动场所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室内外健身场所、残疾人康复中心、心理治疗室(悄悄话室)、医务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具体活动场地(室)等。各村群众文体队伍种类涉及腰鼓队、柔力球队、秧歌队、广播操队、中老年文体队、象棋队、保健操队、拔河队、老年早锻长跑队、老年棋牌社、划船队、老年读报队、甩手操队、木兰扇、老年排舞队、老年筷子舞队、戏曲队、合唱队、太极、练功十八法等。
201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典礼上,由南翔选送的舞蹈《小笼师傅》、女声组合《古镇风情》、音乐剧小品《爱情小笼包》3部作品,以及百花合唱团全部脱颖而出,问鼎中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南翔镇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2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62公里,距吴凇港18公里、洋山深水港70公里,已开通的上海地铁11号线,和在建的上海地铁嘉闵线,到市区任何一个站点不超过30分钟。该镇的内河航线蕰藻浜、横沥河可供500吨级船只直抵长江口。
南翔镇境内拥有华东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南翔铁路编组站”,镇区内的主要公路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环线、外环线、沪嘉高速公路等组成交通网络,另有十多条公交路线通往市区和周边城镇,使其快速通向城市中心。
南翔镇在宋、明、清代出过贡生34人,举人35人,进士29人,位列嘉定县城厢之外各镇榜首。除此之外,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璠、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等风流才俊均来自南翔镇。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吴之璠(1662年~1722年),字鲁珍,号东海道人。精于竹刻木雕,是清初嘉定的竹刻权威。早年师法“嘉定三朱”,多用深浮雕或透雕刻竹。晚年仿洛阳龙门浅浮雕,首创薄地阳文刻竹,层次多变,秀娟纤劲。此法一经问世,受到同行赞誉,并为其他工艺所吸收,对雕刻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乾隆皇帝曾多次对其作品赋诗予以赞美。竹刻家朱文友、王之羽等得其指授,亦名振一时。后受马令延聘,迁居天津。
●陆俨少(1909~1993年),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现上海市),中国现代国画大师,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擅画山水,兼作人物、花卉。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代表作品有《朱砂冲哨口》、《层峦暖翠》等。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综述
截至2016年,南翔镇拥有国内鲜见的南朝砖塔——南翔寺砖塔一对,位于该镇中心香花桥北堍,是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白鹤南翔寺仅存的遗物,还有名胜古猗园。在镇北约一里处,有一土山名鹤槎山,相传为宋朝抗金名将韩世忠所筑的烽火墩。
截至2016年,富绅殷户兴建的第宅园林中,宋代有1座,明清两代计有园林20多座,园林风格接近苏州拙政园,故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誉。明代李流芳建檀园于北市,“经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时为南翔胜景;通判闵士籍建猗圆(今称古猗园)于东市,此外曾有计氏园(后改为来鹤园)、怡园、巢寄园、桐园等。
●云翔寺(南翔寺)
云翔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该寺庙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云翔寺于1985年起修葺,至1987年重现风姿,基本恢复原貌。南翔寺尊胜陀罗尼经幢俗称经幢石有2座,坐落在古猗园的南厅和微音阁前,原对峙于南翔寺大雄宝殿前。一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一立于唐乾符二年(875年),是寺中的八景之一。
●古猗园
古猗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初名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时任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取《诗卫风淇奥》“绿竹猗猗”为美盛貌,融嵇康《琴赋》“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余音袅袅”为一炉而得“猗园”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后转让贡生李宜之,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古猗园”。
新中国成立后,古猗园历经多次改扩建,面积达到150余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4个景区。园内保存了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南厅、微音阁等珍贵的文物和古迹。
●檀园
檀园是明代文学家、书画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为文人墨客经常聚首吟诗畅饮之所。园内亭台楼阁、树木湖石,都由李流芳亲自布置。南翔老街三期改造中的檀园修复工程是根据李流芳所画的园图和详细的记录予以修复的。修复后的檀园,总面积约10亩,以水景为中心,高高的白墙隔开了城市的喧闹与市井的繁杂,将山水、建筑、植物等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了“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创造了“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格局。
●槎山烽火
在今南翔北里许,即今沪宜公路1268号处有一座土阜,高约10米,南北略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看似其貌不扬的土丘,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它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底,原高约30米,以泥沙夯实,再砌石建屋于上很是坚固。它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遗存,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极少几处古代烽墩之一。因为它位于“白鹤翔云”、“槎溪迤流”之地,故后人取名“鹤槎山”。
上海地区曾有170多座这样的烽墩,据1999年9月调查,上海仅存12座烽墩遗迹,鹤槎山即为其一。
●基督教堂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真南路5215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嘉定传教区的总堂。1996年8月,移地五亩四分,重建南翔天主教露德圣母堂。2000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
基督教(新教)南翔真理堂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翔乐路58号。南翔真理堂始建于民国两年(1914年),原址在南翔镇德华路。1985年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1996年7月,根据南翔镇城镇总体规划,移地重建。1997年7月,新堂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