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

更新时间:2024-09-01 18:25

崇川区,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市委、市政府驻地,总面积35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崇川区下辖16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常住人口122.87万人,城镇化率实现100%。

历史沿革

上古

新石器时期,南通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

五代

设郡,称静海。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筑城定名通州

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

自此以后至清军入关(1644年),除一度属淮南东路外,崇川区基本属扬州(扬州路扬州府)管辖。

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

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江苏布政使司,领泰兴、如皋两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江宁布政使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涨的天南等41沙设海门直隶厅。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南通县,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后,划城区、狼山、天生港一带建南通市,先后为苏北行署、南通地区专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2年,改为省辖市

1983年,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

1991年,区划调整后将原来的城区更名为崇川区。

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行政区域,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桃坞路44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崇川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

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将通州市的观音山镇、小海镇、竹行镇、通州市良种场划归崇川区管辖;将通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南通农场(隶属省农垦集团公司)、东方红农场(隶属省军区)划入南通市崇川区行政区域。其中:小海镇、竹行镇、良种场、种畜场整建制划进市区并委托富民港办事处管辖,南通农场(省属)和东方红农场(省属)划入富民港办事处行政区划范围内。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8月,南通市崇川区下辖15个街道,另设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崇川区位于长江北岸、江海平原,东、北接通州区,南接海门区,西临长江。总面积2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崇川区地形属典型的大陆型地形,地势平坦。

气候特征

崇川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常住人口122.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城镇化率实现10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3.9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全年人口出生率为3.02‰,人口死亡率为5.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1‰。

经济

综述

2022年,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45.85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1129.78亿元,增长2.7%。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32.5∶67.4。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775元,比上年增长0.4%。

2023年,初步核算,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53.68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182.09亿元,增长5.6%。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31.9∶6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613元,增长5.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崇川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5.2%。分产业看,工业投资下降13.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8%;服务业投资下降4.1%,其中,房地产业投资下降15.6%。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7.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4%。年末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1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家。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10.25万平方米,下降9.9%,其中,新开工面积185.62万平方米,下降7.0%。商品房销售面积173.11万平方米,下降19.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8.50万平方米,下降29.0%。

财税收支

2023年,崇川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19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26亿元,下降10.4%。其中,教育支出14.23亿元,下降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3亿元,增长4.2%;卫生健康支出7.42亿元,下降16.4%;公共安全支出4.06亿元,下降2.8%;科学技术支出3.06亿元,下降6.8%。

人民生活

2023年,崇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62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资性收入37981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10362元,增长3.5%;财产净收入6693元,增长1.1%;转移净收入11426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234元,增长6.7%。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3%。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2场,提供就业岗位3.69万个;2600个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959人次,全年新增就业3.5万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35万人。

开发区

崇川区境内有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港闸开发区、市北高新区。

第一产业

2023年,崇川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1.38亿元,下降4.3%;林业产值792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0.56亿元,增长2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7亿元,增长5.4%。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02公顷,其中,蔬菜播种面积577公顷,蔬菜产量18577吨,比上年减少2141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崇川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2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8.79亿元,增长7.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6.74亿元,增长6.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72%。

2023年,崇川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税总额98.70亿元,增长14.8%,其中,利润总额75.65亿元,增长18.2%。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4.1%。

2023年,崇川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8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7%。万元产值能耗0.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9%。全社会用电量69亿千瓦时,增长5.4%。

建筑业

2023年,崇川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06.57亿元,增长13.0%。全区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1.84亿元,下降7.6%。全区共有建筑企业333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5家,壹级资质建筑企业45家,建筑队伍人数22.3万人,承建施工面积4395.7万平方米,下降10.9%;竣工面积1662.7万平方米,增长2.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崇川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批发零售业662.12亿元,住宿餐饮业72.23亿元。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338.66亿元。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23.54亿元,餐饮收入15.13亿元。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智能家电类商品零售增长2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18.4%;住宿餐饮业通过网络实现客房及餐费收入增长41.0%。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44.1%,占限上汽车类零售额比重27.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

2023年,崇川区完成进出口总值7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出口总值493.64亿元,增长5.5%;进口总值206.57亿元,下降8.8%。新派劳务人员323人次,增长22.4%;年末在外劳务人员921人,下降4.5%。

2023年,崇川区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68亿美元,增长187.8%;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69亿美元,增长8.0%。

2023年,崇川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0个,增长61.3%。其中,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超1亿美元项目1个。新批合同外资6.10亿美元,增长29.4%;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16亿美元,下降32.5%。

旅游业

2022年,崇川区获评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唐闸古镇获评江苏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区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5家、星级旅游饭店9家、旅行社83家、分社14家、服务网点91家。

2023年,崇川区区管重点A级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1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4亿元,增长10%。崇川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7家、星级旅游饭店8家、旅行社分社26家。

交通运输

公路

204国道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将崇川区和全国公路网相连。

铁路

南通火车站位于崇川区以北的港闸区站前二号路。宁启铁路位于江苏省中部,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之一的组成部分。南通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它向北经徐州、向南经上海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南通铁路港口专线穿过开发区,并将在开发区内设港前站。

水运

崇川区与南通港主港区及南通集装箱码头仅一路之隔。南通港是中国十大海港之一,是万吨巨轮驶入长江后的长江北岸的第一个可停靠的“江中海港”,是长江水上中转的重要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最大靠泊能力为5万吨。由长江溯流而上,可达上游七省(市);由长江顺流而下,出江入海,可达中国沿海各省市,并通航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个港口。

航空

南通兴东机场位于南通市东北方向,通州区兴东镇境内,距南通市区约9.8千米,占地面积约3000亩,于1992年底竣工,次年投入使用,距离上海约100千米,在机场西南端3.5千米处有宁启高速和沿海高速入口,贯通苏通大桥崇启大桥

以崇川为中心,在90分钟的时空半径内有五座机场可以通达,分别是:南通机场20分钟、上海虹桥机场60分钟、无锡硕放机场70分钟、上海浦东机场90分钟、扬州泰州机场90分钟。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崇川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7万户,年末累计14.58万户。建立全市首家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点。完成专利授权量547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523件,有效发明专利量843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88件/万人,比上年增长19.0%。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全年共建立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非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4家,其中242家获得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535家,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152家,其中116家获得认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共有小学37所,各类幼儿园119所。小学在校学生72721人,幼儿总数30482人。共有小学专任教师400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489人。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5.3%。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共有区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街道文化站16个。全区范围内共有已备案登记博物馆15座,已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325处。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共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28个。动物园二期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星月智创园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1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全年新建项目10个,共计投入10亿元。年末共有各类文化企业5102家,其中“四上”文化企业246家,全年新增81家规上文化企业。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共有单项体育协会37个,俱乐部24个。街道体育健身俱乐部区域覆盖率达100%,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491名,每万人拥有数量为36.81名。市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8%。崇川体育健儿在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U15组比赛取得第二名的成绩。参加2023年南通市青少年篮球、游泳、乒乓球等11项锦标赛,共夺得105金,稳居全市金牌榜首位。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崇川区共有区属卫生机构629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9个,诊所306个。全区卫生机构设置床位数4434张,卫生技术人员19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76人,注册护士3096人。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54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监督员29人。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区属医疗机构2家。

社会保障

2022年,崇川区举办各类招聘会316场,提供就业岗位3.68万个;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1556个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3.56万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35万人。全年采集发布就业岗位3.68万个。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与上年持平。

城市建设

2023年,崇川区实施4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7个街道195万平方米,改造出新住宅楼584幢,惠及居民1.94万户,总投资13亿元。新增及改造机动车停车位7540个,增加非机动车棚370个,可容纳非机动车2960辆。新建城市配套道路14条,完成10条道路248处盲道维修改造,新增无障碍设施19处。实施百花大道等10条“最美回家路”改造提升。

生态环境

2023年,崇川区建成园林绿化项目23个,其中公园3个、小游园10个、滨水绿廊2个、道路绿化8个。新建公园绿地48.81公顷,改造更新公园绿地9.3公顷,新增绿道长度8.1公里。累计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全市唯一。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社区)2个。PM2.5平均浓度27.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3.3%。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年投资1468万元,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10个。12个市考以上断面达到优Ⅲ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历史文化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末,崇川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

文化习俗

元宵锣鼓

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届时不必邀请,自愿组队参加。比耐力,以坚持时间长短论输赢;比锣鼓点,是否整齐,有花头又不离谱。小关帝庙内的大殿原有一大鼓,每年照例由城东望江楼外严家锣鼓班使用。鼓为众音之帅,由此成为赛会中之主流,如某一队不按规则乱敲,常群起而攻之。被抢锣鼓再逐出场外之事亦有发生。占俗凡届元宵夜尽情狂欢,城开不夜。所以,闹元宵可持续到深夜,匹邻亦不可干涉。

放烧火

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起源于远古人们对火和火神的崇拜。清道光初南通诗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诗后原注:“元夕放烧火,谓之照麻虫。”“放烧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俗谚有云:“三十夜子送百虫,一送永无踪”,农人们回忆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

史载,元宵节傍晚,农家把田头的稻根杂草堆积燃煨,称之“煨百虫”,另将路边、坟地、沟岸、荒地乱草烧掉,谓之“剿虫窝”。入夜“放烧火”,用芦苇或茅草,扎成碗口粗细的草把,沿田边挥舞,并疾走高呼“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别人家的菜长得铜钱大,我家的菜像盘篮大;别人家的菜烂掉了,我家的菜卖掉了;我家的萝卜石磥“壮”,别人家的萝卜才在长。”等等,以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上好日子。人们以火把的大小,亮暗,奔跑的速度相比较,还以火之红白颜色来预测该年的水旱情况。其时,城里人登文峰塔和狼山观看者甚多,称为“看烧火”。

通剧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象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侗子会

旧时南通郊乡每年秋熟登场之后,总要举行“侗子会”,又叫“圩塘会”,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选定在月中望日,邀请侗子演戏,借助“天灯”,寻求欢愉。

“侗子会”开始,高竖黄龙旗,由主持者点香开坛,请来侗子围场做杂技表演:“攻火圈”、“钻火刀”、“划虎跳”……圩塘中若有此技艺者,也可献艺凑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领,举行一种叫“收灾”的活动来庆祝丰收。夜晚以皓月当灯,还挂荷花宫灯助明,由侗子演戏。戏目大多取材民间口头说唱,或七字唱本,以制恶扬善的劝世剧居多。

据说,清嘉庆年间,通州一侗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和一副响亮的嗓子,抓住患者心理说唱“包公赈粮”,“治愈”了县官老母的忧郁症。老母拉着儿子一起听唱本,儿子如梦初醒,减免了百姓赋税。从此,侗子身价随之而高。侗子会也随之出现,圩塘与苇塘之间还进行会演。建国后,“侗子会”风俗不复存在,侗子也转为通剧艺人。

地域方言

崇川区北部方言为南通话,中南部方言为沙地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风景名胜

崇川拥有一山一水两个风景名胜区。一山即国家4A级风景区狼山,以山水田园风光著称,是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佛教文化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一水即国家5A级风景区濠河,环城三十里,清波荡漾,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浑然天成,现代气息与传统格调相互交融。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崇川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52。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54。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1年6月,被评为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11月,入选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90。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7。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