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攻乡

更新时间:2023-01-05 10:08

卡攻乡,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地处甘孜县城西部,东连仁果乡,南、西与来马镇交界,北与昔色、贡隆乡隔河、隔江相望。海拔3520米,东距甘孜县城28千米,东南距州府康定412千米、省会成都770千米。区域面积20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328人。

历史沿革

民国,属霍尔朱倭土司。

1950年,属绒坝岔。

1956年,设卡攻、浪子2乡。

1959年,浪子乡并入卡攻乡。

1960年,划归绒坝岔联合公社,改卡攻分社。

1962年,析置卡攻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卡攻乡辖卡攻亚书、卡攻麻书、格沙上、格沙下、岔拉、莫衣、浪子、仲穷、安西、庄果1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卡攻乡下辖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大金寺边(原部队农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卡攻乡地处甘孜县城西部,东连仁果乡,南、西与来马镇交界,北与昔色、贡隆乡隔河、隔江相望。海拔3520米,东距甘孜县城28千米,东南距州府康定412千米、省会成都770千米。区域面积20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卡攻乡地处川西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山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

卡攻乡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特点明显。

水文

卡攻乡境内河流属雅砻江水系,有打柯曲1条主河。打柯曲从来马乡斜贯流入卡攻乡,境内流长7千米,由南弯向东经卡攻乡后流入雅砻江。天然落差56米。

自然灾害

卡攻乡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冰雹、洪涝、泥石流等。

人口

2011年末,卡攻乡辖区总人口1256人。总人口中,男性736人,占59%;女性520人,占41%。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达1230人,占9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5‰。

2017年,卡攻乡常住人口1256人。

截至2019年末,卡攻乡户籍人口1328人。

经济

卡攻乡畜牧业以饲养牛、马、羊为主。2011年,年末存栏牛120头,马5匹。

2011年末,卡攻乡有商业网点5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卡攻乡有乡中心学校1所,在校生54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卡攻乡有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7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卡攻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6人,支出44.7万元。

交通

2011年,卡攻乡境内有317国道贯穿境内,境内长4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卡攻乡因原来坐落在小山坡上而得名。“卡攻”为藏语,意为“山坡上”。

文物古迹

卡攻乡境内大金寺、建于清康熙元年,是霍尔十三大黄教寺庙之一。藏语意为兴旺发达吉祥洲,简称为“兴旺寺”之意。属格鲁派,建筑面积为14.8万平方米。大殿造型仿拉萨大昭寺,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一底三楼。僧舍建在大殿的周围,整个寺庙建筑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寺庙建筑吸收了汉藏民族建筑艺术的优点,显得庄重富丽、气派雄伟。

据载,大金寺的前寺即达格弄山沟中的寺庙,年代久远,至少建于600年前。此寺庙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建筑融汉藏建筑特色于一体,以拉萨大昭寺为模型,原木加土构建而成,色彩为红、白相间,看上去像一座艺术宫殿,庄重、富丽、气势雄伟。现在的大殿一底三楼是八十年代以后建造的,为钢筋水泥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宗喀巴和阿底峡的巨型塑像。寺庙历史上僧侣最多的时候达三千人之多。朱德元帅曾与白哩寺的格达活佛在此合影留念。

寺庙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每年7,8月间在打捞沟耍坝子。周围村民都会来看藏戏,参加唱歌、赛马、跳锅庄(甘孜锅庄类似于踢踏舞)。此外,6月间附近的神山(似格萨尔王的头盔)有绕山活动,在当地也是比较热闹的活动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