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6 15:27
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人诸部在西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喀喇汗王朝,是指唐朝末年回鹘西迁时,其中一支在庞特勤率领下西奔楚河地区葛逻禄部,后庞特勤臣服了葛逻禄及其他回鹘部族(在今新疆与中亚),建立起回鹘新王朝,史称喀喇汗王朝。1041年,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
1089年,塞尔柱帝国攻下布哈拉,西喀喇汗王国从此在政治上成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庸;东部喀喇汗王国在1130年,也曾一度表示臣服于塞尔柱帝国。
1124年,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带领少量部众出奔,1125年,辽朝灭亡。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国正式建立。
1132年,东喀喇汗王国阿赫马德汗逝世,其子伊卜拉欣二世同葛逻禄首领、康里首领不和,发生冲突,请求耶律大石帮助平叛。耶律大石却得到大部分信仰佛教、摩尼教、东方基督教或原始的巫术萨满,抵触伊斯兰化的葛逻禄、康里人支持,兵不血刃占领八剌沙衮,并把八剌沙衮改名为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建西辽国都于此,把东喀喇汗王国降为附庸。
1134年,耶律大石征讨金朝受挫,转而继续在中亚地区扩张。1137年,西辽军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前来抵抗的西喀喇汗国军队会战于忽毡,西喀喇汗国战败,后方的花剌子模人又趁机下手。他们攻破了汗国重镇布哈拉,处死了总督阿里。可汗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耶律大石停止进兵。而西喀喇国可汗马赫穆德将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卸给葛逻禄(突厥游牧部落)人,于是双方结怨。
1141年春,西喀喇汗国与葛逻禄人爆发冲突,马赫穆德求援于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马赫穆德的舅舅),艾哈迈德·桑贾尔动员伊斯兰诸国参战,抵抗异教徒,保卫穆斯林,得到诸国响应。于是呼罗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的国王们带兵加入了塞尔柱帝国的联军,联军军队近10万人。
1141年7月,桑贾尔率领穆斯林联军渡过阿姆河,进入河中地区,向葛逻禄人进攻,葛逻禄人急忙派使者向西辽耶律大石求救。由于桑贾尔杀死了花剌子模沙阿的儿子,花剌子模人也倾向于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写信为葛逻禄人求情,桑贾尔不接受调解,却回信要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威胁恐吓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将率大军将其消灭。为了显示自己军队的强大,桑贾尔在信中夸张的说:“他们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
耶律大石见到信后,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递给他一根针,要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使者无论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说:“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
于是,耶律大石集合军队(他的军队里有契丹人、突厥人、汉人),下令进军。
1141年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 (Katwan)草原相遇,相距两里对峙。
战斗爆发前,桑贾尔将自己的部队分为左右中三路,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其卫队及后勤辎重压后,西吉斯坦(锡斯坦)国王指挥联军左翼,联军右翼是埃米尔库马吉指挥。
战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贾尔的联军人多少谋,说:“敌军虽多但是没有智谋,遭到我们的攻击,他们就会首尾不救,我们的军队必胜。”
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布阵情况后,耶律大石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为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兵2500攻为左翼,耶律大石亲率部队作为中军。
战场地形是一个依山的草原,西辽军队的背后是山脉,有一道长长的峡谷——达尔加姆峡谷。耶律大石观察了战场的地形后,让辽军背靠达尔加姆峡谷安营,以复杂地形掩护自己的后路。
战斗开始后,双方的中军出现僵持。双方都以弓骑兵进行试探性进攻,再出动精锐的具装骑兵执行冲锋。无论是桑加贾尔宫廷的古拉姆奴隶军团,还是耶律大石麾下的辽国铁骑,都在厮杀中旗鼓相当。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桑贾尔的左翼部队插入西辽军中军与右翼之间。耶律大石的中军和左翼部队被迫向左移动,这样辽军的阵营就出现了一个缺口。桑贾尔的部队对准缺口猛攻,试图突破西辽人的阵营。
危急时刻,辽军右翼的萧斡里剌临危不乱,重组了濒临溃散的部队。被分割开的西辽右翼部队2500名骑兵迂回到桑贾尔空虚的左翼,辽军左翼部队的骑兵则迂回到桑贾尔的后方并攻击其后卫,而耶律大石带领的辽军主力被挤压向左回旋时,恰好攻击了桑贾尔阵营的右翼。这样战场就出现了西辽正面洞开,而桑贾尔三面受敌的格局。
西吉斯坦贵族作战英勇,桑贾尔的部队在战斗中受到挤压,只能向前继续挺进,进入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条达尔加姆峡谷。这时,辽军中的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山谷中以步兵战术伏击塞尔柱军队,峡谷两侧的山上也可能有耶律大石埋伏的弓弩手和投石机。桑贾尔的部队有至少上万人在这条小峡谷内被杀,桑贾尔的妻子、左右翼统帅和伊斯兰法学家布哈里均被俘虏。那些依然在山谷外交战的地方军力量,也因看到宗主遭遇不测,纷纷选择转头撤离。桑贾尔和马赫穆德带残兵侥幸夺路而逃,奔至泰尔梅兹,稍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往阿富汗的巴尔赫避难。
卡特万之战,以辽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桑贾尔的联军损失惨重,士兵阵亡3万人(一说10万人),《辽史》记载塞尔柱帝国联军的阵亡者横尸数十里。
卡特万之战后,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西辽成为中亚霸主。耶律大石率辽军进入撒马尔罕,立马赫穆德的弟弟穆海默德为汗,继续让其统治西喀喇汗国。
此战对中亚历史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影响,形成中世纪中华文化西传的第一个高潮。
首先,通过这次会战,西辽在中亚的统治完全确立下来。战前,耶律大石占领了东喀喇汗国以及高昌回鹘等地,只是在中亚有了立足之地。战后,曾是中亚霸主的塞尔柱帝国一蹶不振,势力日弱。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西辽确立了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第二、这次会战使西辽之名,威震西域,远播亚欧。
第三、卡特万战役后,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契丹辽文化,在耶律大石及其继承者的政权支持和倡导下,开始主动的、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西传。使中亚个民族各民熟悉并接受了与伊斯兰文化迵然不同的东方文化,促进了中亚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四、伊斯兰教又呈现了新活力。自卡特万战役,西辽在中亚统治确立后,耶律大石允许各种宗教在西辽帝国境内信仰和传播,使伊斯兰教在中亚失去了独尊地位。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的活跃迫使伊斯兰教进行改革,简化了伊斯兰教仪式,吸收游牧民族的神和宗教仪式,使伊斯兰教又出现了新的活力。
穆斯林史学家伊本·艾西尔:“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
根据已知史料,卡特万一战塞尔柱军队大致在7万到10万之间,而辽军数量不详细。《辽史》中仅记载其左右两翼各为2500人,其中军人数不详,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葛逻禄人的辅助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