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7 15:58
厄兰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通常指一个忙时),一台设备的平均占线时间的一种国际通用的无量纲单位,通常表示平均话务强度。它既表示电信设备承受的平均负载,也表示用户对通信需求的平均程度。“厄兰”这一名称是1946年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CCIF)为纪念电话话务理论创始人丹麦数学家A.K.Erlang(1878-1929年)而采用作为话务单位的。
通信系统中,话务量的大小取决于单位时间(1小时)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λ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时间S,其中A=S(小时/次)*λ(次/小时)。话务量的单位为厄兰(erl)。A是平均1小时内所有呼叫需占用信道的总小时数,1厄兰表示平均每小时内用户要求通话的时间为1小时。
最早从事话务量研究的是丹麦的学者A.K.厄兰(A.K.Erlang)。他在1909年发表的有关话务量的理论著作,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话务理论的经典。
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物体,比如米是长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一个通信系统的处理能力如何来衡量呢?下面关于话务量的解释将为您提供答案。
最初的通信网络仅仅提供呼叫业务(这是通信行业的术语,通俗的说法就是打电话),则我们很容易推测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够接通用户呼叫的数量自然成为衡量网络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因为用户的呼叫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同用户完成一次呼叫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而网络的处理能力也跟所有用户的平均通话时长相关。
因此,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使用“厄兰(Erl)”作为国际通用的话务量衡量单位,这是为了纪念话务理论的创始人A.K.Erlang而命名的。
单位厄兰(Erl)是CCITT建议使用的通用的话务量单位。以纪念话务理论的创始人A.K厄兰(Erl有时译作“厄朗”)。
1厄兰(Erl)就是一条电路可能处理的最大话务量。如果观测1个小时,这条电路被连续不断地占用了1小时,话务量就是1厄兰,也可以称作“1小时呼”。然而话路全部被占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根据业界经验,当每信道话务量大于0.7 Erl时,接通率就可能会下降。
通俗的讲,话务量就是一条电话线一个小时内被占用的时长。如果一条电话线被占用一个小时,话务量就是1厄兰。(厄兰不是量纲,只是为纪念厄兰这个人而设立的单位),如果一条电话线被占用(统计)时长为0.5小时,话务量是0.5厄兰。其中话务量分为电路话务量和交换机话务量,交换机话务量是指该交换机上所有用户线路话务量和。
饱和呼叫量可以用两个参数来表示:忙时呼叫量(BHCA)或者每秒建立呼叫数量(CAPS)。BHCA是忙时呼叫量的缩写,主要测试内容为:在一小时之内,系统能建立通话连接的绝对数量值。测试结果是一个极端能力的反映,它反映了设备的软件和硬件的综合性能。BHCA值最后体现为CAPS(每秒建立呼叫数量),CAPS乘以3600再除以总用户数就是BHCA了。
一般来说,一条电话线不可能被一个人占用一个小时,比如统计表明,用户线的话务量为0.05厄兰,过去我国电话还不是很普及时,因为很多人都在使用,它的话务量很大,达到0.13厄兰,那么此时如果这个交换机有1000个用户,我们就说该交换机的话务量为130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