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军

更新时间:2023-08-31 03:24

宋代驻州之镇兵。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主要来自招募,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厢兵从事劳役大概包括:京城的东西八作司、牛羊司御辇院、军器库、后苑造作所、后苑工匠、南北作坊、绫锦院、弓弩院、东西水磨务、东西窑务、御厨、御膳厨、法酒库、油库、醋库、布库等,以及开封府的步驿、马递铺(骑马递送文件)等。 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同,但地位,待遇较禁军为低。

发展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收诸藩镇兵壮勇者入禁军,余留本州备役使,谓之厢军。以后厢军主要是招募饥民,部分来自流放的罪犯。禁军武技不合格者亦降为厢军。厢军数额几与禁军等。初由枢密院掌兵籍、军令,元丰改制后归兵部;统制、训练、更戍、迁补、赏罚等皆隶于侍卫司;役使则分别隶于各中央机构或诸州。厢军任务繁杂,有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厢军编制序列为军、指挥、都等。统兵官分别为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军使(步军为都头)、副兵马使(步军为副都头)。编制员额大略为军辖五指挥,每指挥辖五都,每都为百人。但因任务不同,各指挥实际人数相差很多。通常厢军按指挥分驻州府,一军之兵有分隶诸州的,也有一州管内而屯数军的。故有些州设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统领本州厢军。宋初,厢军大多不进行军训,仁宗皇帝(1049~1054)以后,始置教阅厢军(又称厢禁军),教以武技,免其杂役。其他杂役兵称不教阅厢军。神宗元丰五年(1082),教阅厢军全部升为禁军,其余厢军仍为杂役兵。

作用

厢军有时也参加战斗,尤其是是边境州、府的厢军,厢军虽然只是地方军、役兵,但毕竟是有组织的军事群体,比之普通民众,更容易甚至是首先得到守城官员的重视,率以抗敌。沿边地区的厢军,至宋真宗时期经常作为边防军,不只是如上述守城时参加防守战斗,其精锐的部分有时还可替代原先驻防的禁军,故而厢军也是禁军主要的来源之一:或是补充原有禁军的缺额,或是建立新番号的禁军。

由于厢军与禁军的俸钱悬殊,大约相当于承担同样任务禁军的一半左右,禁军还有其他优厚的待遇(如:禁军在置营地有营房以供兵士家属居住等),因此厢军升格为禁军,也就成为了一种“奖励”。

编制

厢军的编制,大体上与禁军相同,但只不过军和指挥(营)两级,指挥(营)为基层单位。有些地方一些番号的厢军人数较少,则以“都”为基层单位,如渡船都、梢工都、杂作都等。厢军的高级将领是马步军都指挥使,除厢军中军官应格升迁者外,还有由禁军高级将领,由于升迁、老、疾或过失至厢都指挥使、遥领团练使。副职为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军一级的马军及步军正副将领的军衔同上。指挥(营)一级的马、步军指挥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都”一级的指挥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其下各有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