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驼

更新时间:2024-09-21 09:11

双峰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哺乳动物,又称家养双峰驼、家双峰驼、家骆驼。体形似家养双峰驼,但驼峰较小,盘蹄较窄,耳亦较小;背具双峰,颈长弯曲。颈下毛,四肢外侧上端体毛及尾毛均短;毛呈沙黄褐棕色,吻部稍灰。双峰驼嗅觉十分灵敏,耐饥渴,可以10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在极缺水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双峰驼还耐高温、严寒,抗风沙,善长途奔走,在短时间内可奔跑数百千米。

动物学史

根据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地质化石资料,双峰驼是由始新时期(距今约5500万年)的原柔蹄类动物进化而来;约在200万年前,双峰驼从北美发源地一路迁徙,渡过白令海峡进入欧亚大陆,并在此大量扩散。关于双峰驼驯化时间的推测约为距今4500年前,其驯化地点相关的证据主要集中在伊朗北部和土库曼斯坦南部等地区。但也有学者认为,双峰驼的驯化地除了伊朗和土库曼斯坦地区应该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南部、蒙古国西部和中国的北方地区等,其主要依据是这些地区还存在野生双峰驼。据以此说法,长期以来,根据家养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个体形态和解剖学特征推测家养双峰驼是由野生双峰驼驯化而来。然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彻底打破了此种说法;吉里穆图(Jirimutu)等对家养双峰驼和现存野生双峰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表明家养双峰驼和现存野生双峰驼没有直接的关系,属于不同的母系起源,且两个亚种之间的分化可能发生在70万年前。

线粒体和核基因组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家养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的分歧时间大约发生在更新世时期(70万年~150万年),且双峰驼大约在4000~6000年前就被驯化。此外,线粒体和核基因组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说明中国和蒙古不同品种的家养双峰驼群体属于单母系起源;进一步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家养双峰驼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也表明其线粒体单倍型没有地域与国家之分,大部分的单倍型都存在共享性,支持了家养双峰驼群体属于单母系起源的说法;与此同时有限的Y染色体研究也表明中国的家养双峰驼属于单父系起源。最后,全基因组SNP测序的方法给予了史上骆驼群体数量变化的模式;即双峰驼的祖先群体数量在369万年前和261万年前经历了两次瓶颈时期,这可能与历史上地质层的转变相关;双峰驼祖先群体数量的最近一期的改变发生在6000年以前,这可能与双峰驼的驯化事件相关。

野骆驼与家双峰驼之间的进化关系,曾经有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野生双峰驼是世界上骆驼科真驼属仅存的野生种,与家双峰驼完全不同;另一部分人认为,现存的野生双峰驼是由于家双峰驼管理不善,跑到野外而成了野骆驼。

而双峰驼课题组对于嗅觉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许多嗅觉受体在家骆驼中的杂和率显著较低,表明驯养与嗅觉有很大关系。孟和教授还表示,该课题组之前对于双峰驼线粒体DNA基因组的研究已经证明,双峰野骆驼不是家骆驼的直接祖先,家骆驼可能来自远古野生骆驼的一个分支,并推测野生双峰驼和家养双峰驼在进化上的分歧时间为700万年前。

形态特征

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其体重可达500千克。外貌结构特点是:躯短肢长,体型呈典型的高方型。颈长呈“乙”字形大弯曲如鹅颈,头较小,头颈高昂过体,有毛,小尾短,鼻能开闭。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较长。前躯大后躯小,背短腰长,其上附有两个圆锥形的脂峰,四肢细长,短而斜,腹部向后上方收缩,在肘、腕、胸底和后膝处,附有七个角质垫。偶蹄胼足,以指(趾)着地,成软蹄盘。

生活习性

双峰驼常栖息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带,随季节变化而有迁移。夏季多接近牧草丰富的阿尔泰山戈壁沙漠地区,冬季则向南,或在避风向阳的平原、丘陵地区。主食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昼夜游动,午间休息。双峰驼主要以梭梭、胡杨、沙拐枣等各种荒漠植物为食。双峰驼为群居性动物,常结成4~6只的小群,很少见12~15只的大群。

双峰驼有着很长的眼睫毛,鼻孔有瓣膜,可以完全闭住眼和鼻,这是对多风沙地区的一种适应。双峰驼嗅觉十分灵敏,耐饥渴,可以10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在极度缺水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双峰驼还耐高温、严寒,抗风沙,善长途奔走,在短时间内可奔跑数百千米。

分布范围

双峰驼主要分布在中亚的一些国家,如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荒漠草原,向东可延伸到俄罗斯的南部、中国的西北部、蒙古的西部。双峰驼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区的干旱荒漠和草原;双峰驼在青海省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如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等;在甘肃省主要分布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地区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繁殖方式

性成熟年龄:公、母驼平均为48月龄,5岁可以配种。在自然交配情况下,公、母驼比例为1:15。每年12月至次年1月发情配种,自然交配情况下,年平均受胎率75%,繁殖率53.5%,驼羔成活率97%。

双峰驼交配的季节在每年的2~4月间。互相竞争配偶的雄骆驼们都试若在发情期内吓退对方,不行就战胜对方,以便最终可以向雌性骆驼求爱。要是一上来双方都没有恫吓住情敌,就用强有力的前腿展开进攻,并试着用牙去撕咬。战胜者就可以获得交配的优先权。交配时雌骆驼卧在地上。在13个月的怀孕期后,雌骆驼通常会产下一只小骆驼驹子。在它们降生的头一天,小骆驼就可以用腿站立起来了。由于总是想吃奶水,小骆驼从不离开妈妈身边。四岁大的骆驼就达到性成熟了。但在两岁大的时候,青年雄骆驼就会被领头的雄骆驼从群落中驱逐出去。最终它们会和其他的青年雄骆驼组成新的群落。

主要品种

家养双峰驼品种有阿拉善双峰驼、准格尔双峰驼、塔里木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1949年,中国双峰驼的存栏量为24.7万峰。

1981年,中国双峰驼存栏量达到了61.8万峰。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双峰驼数量急剧下降。

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双峰驼存栏量从之前的61.8万峰锐减至24万峰。

2014年中国约有292941峰双峰驼,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和华北的北部,即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干旱的戈壁和草原上。其中,新疆约有160800峰,内蒙古约有119582峰,青海省约有6559峰,甘肃省约有6000峰。

濒危原因

保护措施

中国国家和当地政府结合双峰驼主产区的状况,制定出双峰驼保护和管理办法。如对养驼业实行免税政策、积极为养驼户协调解决放牧草场、建立专门的养驼基地等,引导牧民群众通过提高驼群品质,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

主要价值

双峰驼驼肉纤维较粗,脂肪含量少,瘦肉多,驼乳脂肪球小,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绿色食品”;驼绒是上等的毛纤维,是毛纺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因其善于长途奔跑,善辨风向,被分布区当地群众常驯养作运输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