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起义

更新时间:2024-05-16 11:19

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汉族高山族人民为反对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林爽文领导下掀起的农民起义

背景介绍

经济因素

清朝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属于一个大量移民涌入的边疆移民社会。大陆地区的官僚、富豪等纷纷在台湾投资,进行开发,这样一来,也间接刺激了福建广东佃农。那些取得土地所有权佃户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台湾地区租佃关系永佃制永佃权,业主不得将土地再转租他人。并且,佃户在不欠业主租金的条件下,对于自己耕种的土地,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和买卖的权利。如果不愿意继续耕种,也可以选择退租。由于早期的台湾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对于饱受山海交错,人多地少的闽粤人民来说,绝对是理想的去处。随着耕地的不断开垦,移民人数的不断増加,使得当时台湾地区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尤其农业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随之不断提高,使小生产者内部产生了阶级分化。在竞争中,一部分人成为了富裕农民,另一部分人愈加贫穷了。在这些不断转贫的农民中,一部分破产,失去了对土地的永佃权。而就在此时,仍有大批的闽粤移民涌入台湾,并持续增加。由于大部分荒地早已经开发,这些新到台湾的移民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主地的永佃权了,只能临时租种土地或者受雇佣,再者就是进入到城镇中,成为手工业者或是小商贩。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直受富豪的歧视与官府的欺压,使得这些人具有发动起义的原动力。林爽文起义中大多数首领与骨干成员多是如此。

社会因素

罗汉脚天地会

。由于在移民中,原有的宗族界限被打乱,送时只能按照地缘关系形成分类。为了争夺社会资源,能在社会竞争中取胜,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按照地缘结成了不同的团体。在争夺田产、争夺经营权、争夺地盘的过程中,往往发生百人或者千人的大规模械斗。

原因

孙景燧而台湾总兵柴大纪可见,当时台湾官吏贪污的数额相当大。诸罗县

因此可见贪官污吏的盘剥,成为了台湾爆发暴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程

起义开始

林爽文原籍福建平和县,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父迁居台湾彰化大里杙庄,募众垦田致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天地会首领严烟自福建渡海至彰化传道。次年(1784年),林爽文入会,后成北路首领。天地会迅速发展,抗拒官府,清廷令其解散。

暴乱爆发之后,林爽文与王芬

初期胜利

起义军旋克彰化,杀孙景燧等人;释放狱囚,开仓取械;再克淡水、诸罗(今台南市佳里镇)等地。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台南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攻克凤山(今高雄)。嗣后,南北两路义军会攻台湾府城(今台南),久攻未克。起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广大农民支持,仅诸罗、彰化两县就有数十万人参加,攻占台湾一府四县三厅大部。

林爽文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初一(1787年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发生笃嘉庄之战,至十二月(1787年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其后,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纷纷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配合清军围攻、抵抗林爽文军队保卫自己的财产。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清兵靖台

。导致投入到攻城战之中的庄大田临时下令退兵,将部队撤回南潭。清廷命常青为督师调并浙江、广东清军一万多人亲自渡台,随后又增加七千人;双方对峙在台湾府城,此时林爽文率军反攻诸罗县城,双方僵持五个月。

平定起义

对起义军实行分化瓦解与利益诱降。

结果

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庄大田率余部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不久也被俘杀。起义遂告失败。

社会影响

此事清廷仅派军不足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之后清皇乾隆为了嘉奖诸罗义民义举,而将诸罗改名“嘉义”。乾隆将平台民变一事,列入十全武功天地会早先领导、发号施令中枢在台湾;历经林爽文事件以后,天地会领导权由台湾转移至中国大陆内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