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马

更新时间:2023-03-30 10:38

超强台风海马(英语:Super Typhoon Haima,国际编号:16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Lawin)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海马”一名由中国提供,意为一种鱼。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海马”是中国大陆提供的10个名称之一,含义即海马,是一种鱼。

由于本次台风“海马”在菲律宾和中国华南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台风委员会第49次届会决定对“海马”进行除名,并要求负责取名的中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以补空缺。2017年9月12日,中央气象台开展“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面向公众开展征集并选取3个台风名字提交至台风委员会。最终选定的台风名“木兰”于2018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第50次届会上公布。

发展过程

2016年10月13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以西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4W。

10月14日,该系统快速整合和开始旋转,呈现热带气旋雏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4时半对此低压区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日本气象厅在上午9时半将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压,并随即对其发出烈风警报。

10月15日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该系统升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5W;当日8时,台风“海马”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方2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生成,风力8级(18米/秒),气压998百帕;当日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该热带低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马,给予国际编号16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之后的一报(11时)也作出此项升格。

10月16日5时,中央气象台将台风“海马”由热带风暴级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大约20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北纬10.1度、东经139.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120~200公里;当日6时45分,台风“海马”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时已被评为强热带风暴;当日9时0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级;当日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级;当日14时,中央气象台将其由强热带风暴级升格为台风级。

10月17日8时,中央气象台将台风“海马”由台风级升格为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以东大约1700公里(闽粤交界东南方大约2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北纬13.0度、东经136.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26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100-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为60公里;当日17时,中央气象台将其由强台风级升格为超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以东大约1550公里(闽粤交界东南方大约22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北纬13.5度、东经135.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300~33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110~15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为70公里;当日22时,香港天文台也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级。

10月18日1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台风“海马”升格为超级台风级;当晚至19日日间,台风“海马”达到巅峰强度,其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标准。

10月19日23时40分前后,台风“海马”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超强台风级)。

10月20日凌晨2时25分,中央气象台将台风“海马”降格为强台风级;当日3时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级;当日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级。

10月21日凌晨2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台风“海马”降格为台风级别;当日12时40分前后,台风“海马”(强台风级)的中心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鲘门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当日14时20分,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级,2小时后更降为强热带风暴级;当日14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级;当日19时15分、45分及20时50分,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气象厅先后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级;当日23时20分,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级。

10月22日凌晨1时45分和2时50分,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气象厅先后将台风“海马”降格为热带低压级;当日5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当日6时1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10月25日,日本气象厅认定台风“海马”减弱至强风级。

10月26日,日本气象厅认定台风“海马”完全消散。

台风特点

作为深秋台风,“海马”有四个特点:

一是前期强度较强,发展速度快。“海马”自2016年10月15日8时生成后,强度一路发展,短短48个小时内就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台风级,并在18日20时达到顶峰强度。此外“海马”也是2016年第一个登陆菲律宾的超强台风(68米/秒,17级以上)。

二是结构保持完好。原来认为台风经过菲律宾高山后强度会减弱,但实际上进入南海的台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结构,是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下旬以后登陆广东的首个强台风。

三是台风路径比较异常。一般来说秋冬季进入南海的台风大多为西行或转向,很少在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这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共同影响造成的。

四是影响范围比较广。除了台风本体将给广东中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带来降水影响,台风北上以后会形成一个台风倒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结合,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苏等9省市都出现明显风雨。可以说这个台风给整个东南地区都带来了影响。

预报预警

菲律宾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10月19日8时和11时接连发出三号和四号风暴信号。午后海马加强为当地之超强台风,当局在14时针对卡加延省、伊莎贝拉省发出五号风暴信号。这是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2013年台风“海燕”过后增设五号风暴信号以来,首次发出最高风暴信号。

中国

10月19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10月20日8时,中央气象局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为三级应急响应;当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当日18时30分,中国气象局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为二级。

10月2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

香港天文台于10月20日早上8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日20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

10月21日6时10分,香港天文台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日14时15分改发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下午海马移入内陆及减弱,香港风力逐渐缓和,天文台于17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并于当晚22时1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10月19日至20日,广东共发布台风预警信号116站/次,其中台风白色预警信号70站/次,台风蓝色预警信号46站/次。

10月19日17时前后,佛山市发布台风白色预警信号;10月20日10时前后升级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佛山市三防随后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10月20日晚20时,广州市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10月22日8时,广东省气象局解除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

福建省气象台于10月18日17时发布“南部沿海台风警报”,同时启动台风预警Ⅳ级;10月19日9时32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福建省气象局于10月20日8时起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

厦门市气象局于10月18日起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报告》5期,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次;10月20日9时30分,厦门市防指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启动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上海市气象台于10月21日的15时55分和16时56分分别发布暴雨黄色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台风影响

菲律宾

2016年10月19日深夜,菲律宾北部伊萨贝拉省(Isabela)沿海城市圣巴勃罗(San Pablo)遭超强台风“海马”重创,导致多处大规模停电,农田被淹,损失巨大,至少有八人死亡。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网站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8日,台风“海马”给菲律宾造成农业损失1.54亿美元,其中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损失500万美元,农业生产损失1.49亿美元。2016年10月19日台风海马在菲律宾农业主产区卡加延(cagayan)、伊莎贝拉(Isabela)和伊洛克斯(ilocos)地区登陆,受灾农地达19.7万公顷,受灾农民4.13万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损失最为严重,达1.11亿美元,其中卡加延(cagayan)损失5500万美元、伊莎贝拉(Isabela)3100万美元和南伊洛克斯(ilocos sur)900万美元和北伊洛克斯(ilocos norte)800万美元。其他农作物如经济作物损失2533万美元、玉米1192万美元。

中国

截至2016年10月25日9时统计,台风“海马”导致江苏、福建、广东3省11市51个县(市、区)189.9万人受灾,11.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39.5千公顷,其中绝收14.6千公顷;600余间房屋倒塌,32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7.6亿元。具体灾情如下:

据江苏省民政厅报告,南通市海安县7人受灾,4人紧急转移安置;6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

据福建省民政厅报告,三明、漳州、龙岩3市12个县(市、区)3.4万人受灾,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

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汕头、惠州、梅州等7市38个县(市、区)186.5万人受灾,9.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600间房屋倒塌,3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0.2千公顷,其中绝收14.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4.7亿元。

2016年10月21日6时10分,香港天文台挂起8号风球。根据香港法例,8号风球挂出,则雇员可以不用上班,学校停课。股市、金市及银行也宣布暂停交易及服务。所有法院及审裁处聆讯因天气延期,入境事务处、运输署辖、工业贸易署等宣布暂停服务。同时,多项安排于当日的活动被取消。香港迪斯尼乐园及香港湿地公园等也暂停开放。许多商铺暂停营业,除少数线路之外,公交巴士也几乎全线停运,港铁则大部分路线维持10分钟一班车。

台风“海马”吹袭香港期间,最少有13人受伤,另有近300宗塌树报告及多宗高空坠物意外。荔枝角消防局附近及西贡龙尾村分别有大树塌下,压毁三辆私家车。东铁线大学站附近的塌树则导致列车服务一度受阻。大围及沙田分别有帆布檐篷及围板被吹翻,导致两人受伤。一人在西贡早禾坑对开海面划独木舟时堕海,其后获救。在强风的影响下,深圳湾公路大桥一度封闭。香港国际机场有超过730班航班取消或延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