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南珠

更新时间:2024-08-09 08:39

合浦南珠,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合浦南珠细腻凝重,光润晶莹,浑圆剔透,平滑多彩,是中国海水珍珠的典范。

药用价值

合浦珍珠除了作为装饰品,显得典雅庄重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珍贵的药材。把它研成末,便成为珍珠粉,其性寒,味甘、咸,对轻度甲亢、咽喉炎扁桃体炎、妇科炎症有明显疗效,具有镇心安神、清热益阴、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说:“珍珠安神定魄、养颜、点目去翳、塞耳去聋、去腐生肌、催生死胎”“珍珠粉涂面,令人润泽好色”。相传慈禧太后就服用合浦珍珠,以保护肤色。因此,合浦珍珠得以享誉世界。现代药物学家研究论证,珍珠的成份含有碳酸钙氧化钙、磷酸钙、镁、碘、磷、、镁等多种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益处。

产地环境

号称还珠故郡、海角名都的合浦,自古以来便以盛产珍珠驰誉于世。合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合浦背倚六万大山,面临北部湾,海岸线长约370千米。全县有大小河流93条,最大的河流南流江,又称合浦水,发源于广西容县大榕山,流经博白入县境石埇(旧属合浦县),蜿蜒南流在州江分五条支流入海。最东一条支流廉州江(又称西门江)在廉州古城西向南出海,将廉州分割为东西两岸。东岸为合浦郡治所在地,西岸为集市之区。廉州珠市便设在西岸卖鱼街西(见明屈大均《广东新语》一书)。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与博白县和广东省廉江县相邻,西交钦州市,北与浦北县、灵山县接壤,南连北海市,地跨东经108°51′——109°46′,北纬21°27′——21°55′。辖15个乡镇,县城廉州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78千米,距北海市28千米。全县总面积2380平方千米,总人口98万。县境内有平原、丘陵、台地、海岸,呈现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的地貌态势。沿海滩涂辽阔,海湾开敞,潮流畅通,海域隐蔽,港湾交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为22.6℃,水温为23.5℃,浅海多为砂质或砾底质,浮生物丰富,最适宜珠贝的繁殖和生长,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珠池。

历史渊源

“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是明代史学家屈大均在其著《广东新语》中对南珠品质的赞誉。南珠晶莹剔透,圆润光泽,历代都被誉为“国宝”,秦汉始即为皇家贡品,名扬天下。

在20世纪之前,合浦出产的南珠一直都是帝王皇家的贡品,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贸易物品之一。中国的南珠自古连接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成为中国珍珠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84年,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时就曾亲口说道,英国女王王冠上那颗拇指大的璀璨珍珠就是中国所产的正宗南珠。北海合浦的珍珠采集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合浦就有采珠活动,在随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在《后汉书·孟尝传》、《晋书·陶谟传》、《旧唐书》以及《明史》等史籍中均有采珠的记载。在《天工开物》、《广东新语》、《南越志》等古籍中还对南珠进行了等级分类,其中《南越志》中写道“珠有九品”。

先秦

地方特产入史的不多见,入《汉史》的那就凤毛麟角了。“珠还合浦”典故,刊载于《后汉书·孟尝传》。从东周的周桓王时期开始,就有人在合浦采捕珍珠,虽历史记载不详,但这是最早有人在合浦采珠的记载。

战国时代,合浦开始有了珍珠生产加工、并利用珍珠作饰物和药品,并将珍珠作为商品与交趾商人交换粮食。

秦代

秦代到了秦代,合浦的采珠业已相当兴盛。“适秦开疆百越,尉屠睢采南海之珠以献。”秦始皇时代,已将合浦珍珠作为贡品,派出珠官驻扎合浦强迫沿海珠民下海采珠。

汉代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立珠崖郡,建武十九年设为珠崖县,属合浦。

西汉汉成帝时(前32年——前7年间),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因刚直敢言,以事忤当权的王凤,被王凤劾以大逆罪下狱,其妻子八人俱连坐。不久,王章病死狱中,妻子家属充戌合浦,家产俱籍没充公。因合浦产珍珠,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合浦不但是珍珠产地,也成为了珍珠集散地。王章妻子抓住这个机会,在合浦经营珍珠生意,积蓄财产数百万,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得以赎回田宅,安享生活。

西汉时的海运是以合浦为中心,从古都长安(今西安)经沔水出发,水陆兼程入长江,进洞庭,入湘江,进漓江过灵渠,入桂江、浔江进北流江,过桂门关,入南流江在合浦廉州钟屋湾港出海。然而这条通道是水陆兼程的。在合浦廉州钟屋湾港出海,一可过马六甲海峡,进孟加拉湾,过印度洋入波斯湾或红海,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大秦(古罗马)诸国。当时外国商人跨洋越海来中国也是经这条路线的。他们来中国有两种情况,一是来中国的合浦地区或中原进行贸易,二是外国使团以“贡献”的名义将土特产“贡献”给汉朝皇帝,博得汉朝皇帝的“赏赐”。当时外国商人携碧琉璃、玛瑙、琥珀、香料等交换合浦珍珠和丝绸、陶瓷等。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开辟以后,廉州市集除珍珠专卖市场之外尚有丝绸、陶瓷、茶叶以及粮食等专卖市场。为适应对外贸易,合浦的丝绸业、陶瓷业和茶叶业相应得到很大的发展。合浦北部寨圩、福旺,中部的常乐、石康的蚕丝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附近的汉陶瓷窑址10多处,足可证实合浦陶瓷业的规模。

汉代合浦郡治的廉州江东西岸的市集除珍珠专卖市场外,尚有丝绸、陶瓷、茶叶、粮食等专卖市场。外国商人从长安或中原采购丝绸和陶瓷后,运返东南亚路途遥远,且远途运输陶瓷器起落频繁,易于碰碎,在合浦廉州港附近购买陶瓷可减少从长安至廉州这段路的运输费用,也可减少途中运输起落的损耗。

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可是由于濒年滥采,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发生了著名的“合浦珠还”的典故:“(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地宰守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逐渐涉交趾郡界,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

三国两晋

历史上合浦曾有过由官府划定的产珠禁区,封锁海面不许珠民下海采捞,也禁止客商进入,只能在官家监督下采珠。目的并非出于对合浦珍珠资源的保护,而在于给官家更多的豪夺独享。如西晋太康三年(218年),为确保皇室的珠宝供应,晋武帝就下诏,令派兵把守廉州珠池,规定庶民不得入内采珠,一应采珠事宜,须由官府统一部署。

泰康二年冬,孙吴政权又定珠禁,禁止珠民采珠。珠民生活又告贫困。晋平吴后,陶璜上书,请准开珠禁,允许群众贸易往来,珠民生活又得以复苏。史载:“合浦百姓采珠为业,用珠贷米,而三国孙吴时,珠禁甚严。吴归晋后,陶璜乃请准,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族自由来往,民困一苏。”

唐代

唐朝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广德二年(764年)间,封建统治者逼迫珠民进贡珍珠,致使合浦珍珠采捕无度,对南珠开采近乎杀鸡取卵,珍珠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致使合浦珍珠贝发生了历史上自“合浦珠还”后的第二次大迁徙。正如唐朝宁龄先在《合浦还珠状》说:“合浦县内珠池,天宝元年以来,官吏无政,珠逃不见。”

另外,早在唐朝合浦就有人将贝壳磨成佛像插入珠蚌,三年后取出,这就是合浦最早的佛像珍珠。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刘继兴常用珍珠结为鞍勒,做成戏龙的形状,精巧异常。他命人入海采珍珠,多至三千人。南汉大宝五年(960年),刘继兴以珍珠装饰宫殿,极尽奢侈,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刘继兴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当时刘继兴强逼珠民采珠不择手段,珠民采珠时,将石头系在珠民的脚上,深入海里七百尺,珠民溺死者无数。

宋代

962年宋太祖诏令合浦置媚川郡,定珠课,开始下诏采珠,南珠正式作为贵重物品,定期向朝廷进贡。972年,岭南小皇帝刘鋹,为了讨好宋太祖,特地用合浦珍珠,制作成鞍带,称为“珠龙玉鞍”献宋太祖,宋太祖非常喜爱,曰:“鋹能以筱工巧,移于治国,岂至灭亡哉”。

自宋太祖建陆三年到绍兴二十六年,宋朝190多年中,合浦珍珠遭到严重捕捞,沿海一带珠贝资源枯竭,官兵迫使珠民到与越南交接处水深百丈中采珠,大批珠民葬身巨鲨腹中,人民怨声四起。

元代

元延佑四年(1317年)12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专事采珠。

延佑七年(1320年)6月,罢采珠。

元顺帝至元三年(1322年),复立采珠都提举司,同年4月又罢采珠。

明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盛的一个时期,也是对合浦珍珠资源的破坏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合浦珍珠贝大迁徙。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孝宗朱祐樘下诏征集雷州琼州、廉州等府船800艘,征集8000人,费银万两,采珠28000两。这次大采,在海上病死的军士水手300余名,溺死军士水手280名,被风浪打坏船70艘,30余条船成了无人的空船。这次大采也是合浦采珠史上采得珍珠最多的一次。

嘉靖五年(1525年)又复采珠,这一年冬天合浦大雨雪,池水结冰,树木折断,民多冻死,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昼夜采珠。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在上疏给嘉靖皇帝说:“嘉靖五年(1526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嘉清年间还在合浦建成白龙村珍珠城,专门用来加工合浦珍珠。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乐民池“珠蚌夜飞迁交趾界”(《粤闽巡视纪略》),合浦珍珠贝又一次迁往交趾边界,这是历史上的第三次合浦珍珠贝大迁徙。

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珠池太监擅权虐民,造成合浦海中珠螺“遂稀,人谓珠去矣。”。合浦珍珠贝第四次逃离了合浦沿海,之后,合浦珍珠产量渐微,再也不可与全盛时期同日而语。

明代的廉州珠市已发展成中外贸易市集,古城西岸街道已发展为长约2000余米的市集,设有陶瓷专卖街(即今缸瓦街)桥西珠市,还有丝绸街和稻谷薯芋街。明代的对外贸易已转移到南海诸岛国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爪圭、渤泥、文莱、菲律宾等。主要和郑和下西洋的交往有关。当时廉州专门设有“海关”(市舶司)管理进出口关税。廉州设有驿站还珠驿,有客栈、饭店和酒家。是时廉州江两岸街道灯火通明,江面帆船来往如鲫。明代李会的《廉州纪迹》云:“明时廉州江面两岸舴艋艅艎,帆樯如织,吩呶喧号,昼夜不断,商贾辐辏,人烟稠密。”这是明代廉州珠市的盛况。

清代

清代合浦采珠业渐趋衰落,自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51年间,第一次下诏试采珍珠,因所得无几,次年罢采。乾隆十七年(1752年)9月下诏采珠,然而,这次采珠也却一无所获而罢。

清朝乾隆年间,采珠变为掠夺式开采,不但在珠池捕杀珠贝,还远去深海滥捕母贝。清朝末年,每当采珠季节,合浦沿海只有20余艘渔船采捕珍珠。每天采珠约5—10市斤,本地和外地珠商也不再经常到合浦沿海收购珍珠。

中华民国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合浦采珠业更是一落千丈,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采珠季节,合浦沿海只有几艘珠船采捕珍珠,日产珍珠只3-5市斤左右。解放初期每逢秋后采珠季节,沿海常有几艘船只采捕珍珠,每日只采珠一二市斤,可见珠源已十分枯竭。

生产情况

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合浦珍珠搞上去,改变几千年的自然采珠为人工养殖。”

1958年3月,中国第一个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基地在合浦营盘建立。同年,中国人工插核育珠的创始人陈敬仪在合浦珍珠场进行马氏珍珠贝人工插核育珠试验获得成功,1959年中国第一颗海水珍珠养殖成功。1961年在北部湾畔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人工珍珠养殖场。1962年,湛江水产学院的无核淡水珍珠养殖研究取得成功。1965年,中国科学院的南海海洋研究所、北海珍珠总场在东兴珍珠场进行马氏珍珠贝人工育苗又获成功。这项属全国突破性的成果,结束了合浦乃至全国海水珍珠纯天然采集的历史,开创了珍珠养殖生产进入全人工培育的新纪元。南珠养殖从此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科院和水科院有关单位开始对白蝶贝及其珍珠养殖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取得白蝶贝育苗成功,这一技术迄今仍为世界领先。

1981年,合浦养殖出“中国珍珠王”。

20世纪80年代,合浦人工养殖珍珠开始发展。

1982年,正式成立了广西珍珠公司,并相继在防城港、钦州、合浦等地建立了三个珍珠养殖场地。养殖面积从1981年的110亩增加到1990年的2100亩,增长了18倍多,产量从14.5千克增到600多千克,增长了40多倍。

产品荣誉

2004年10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合浦南珠”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合浦南珠原产地域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合浦南珠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北政函[2004] 7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海城区现辖行政区域内沿海的15个小海区,面积约5200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一)海域环境。

处于北部湾东北岸,海区潮流畅通,最大潮差6.25米,平均潮差2.42米。底质多为沙泥或石砾底质,水质清洁。水温15至30℃,平均为23.7℃,海水盐度为17.9‰至33.9‰,适合珠母贝的繁殖生长。

(二)生产工艺。

1.人工育苗

亲贝来源:在原产地域范围内采捕的天然马氏珠母贝或人工养殖的优质马氏珠母贝;亲贝规格:年龄2至3龄,壳高6厘米以上。

2.珠母贝养成

养殖1至2年或母贝壳高达6厘米以上。

3.珠母贝插核

插核母贝(施术贝)规格:年龄1至2龄,壳高6厘米以上,壳宽2.3厘米以上。

4.插核母贝术后休养

采用特制专用休养笼,减少风浪刺激。放养密度50至60只/笼,休养时间20至30天。

5.育珠

在原产地域范围内育珠,育珠期最短不少于1年。

6.采收和处理

育珠期满后,经抽样测定珍珠层厚度达到200微米以上可采收。

(三)质量特色。

1.大小及形状:直径5.5毫米以上。精圆或圆。长短径比一般小于1%,浑圆剔透。

2.表面感观:表面光滑,凝重结实,珠层厚度200微米以上。珠光强而柔和,彩虹明显,晶莹光润。

专用标志使用

在合浦南珠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合浦南珠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合浦南珠“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历史文化

相关文学

古今文人墨客、官家政要,为南珠吟咏赞叹千年不绝,既有惊艳于合浦珍珠的美妙绝伦,也有表达出对珠民悲惨遭遇的怜悯。

最有名的诗篇应该是唐代杜甫的《客从》:“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还有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间。蛟鳄磨牙竟相向,积水化为海水丹。”

能够生动地概括了南珠与合浦两千多年的牵连,说明合浦“名因珠起,地因珠著”的历史的诗篇,可能就是宋代陶弼初的“骑马客来惊路断,泛舟民去喜帆轻。虽然地远轻无益,幸得珠还古有名”。

当代的就数李鹏、陈毅和田汉的题词和诗篇广为流传。

20世纪60年代,陈毅为合浦南珠专门写了一首诗赞美诗:“潮退沙平珍贝美,风摇波晃琉璃碧,看今朝,合浦果珠还,真无价。”

20世纪80年代,李鹏总理为合浦题词:“南珠之乡”。

1962年,著名剧作家田汉站在白龙珍珠城遗址上,回想当年“以人易珠”的惨境,无限感慨地写到:“南来初看还珠记,当日珠民重可悲。碧浪曾翻千斛泪,夜光能换几餐炊。方城有址堆残贝,古寺无踪剩断龟……”

典故传说

鲛人泣珠

合浦珍珠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当地人说,合浦珍珠是一位善良美丽的人鱼公主的眼泪变成的。

很久以前,人鱼公主在海上救了一位青年,他是与凶恶海怪勇敢搏斗而受伤昏迷的。人鱼公主精心护理他,后来两人感情日笃,结成了夫妻,双双带着夜明珠回到了人间。贪心的县官想霸占夜明珠,杀害了人鱼公主的丈夫。人鱼公主找到县官报了仇后,化作一道金光射向天空,回到海里的水晶宫

合浦有宝珠的消息被朝廷知道后,便派太监来到合浦,逼迫珠民驾船出海围捕。人鱼公主故意让太监三获宝珠又三失宝珠后,掀起巨浪,将宝珠带走。太监自知得不到宝珠,回京也性命难保,便自杀在珍珠城。

大海重新得到了平静。月亮从海上升起来了,人鱼公主非常思念丈夫,她手捧夜明珠,泪如泉涌,眼泪变成了颗颗亮晶晶的珍珠滚落大海。人鱼公主真挚的感情感动了海中的珠贝,每当人鱼公主滴下晶莹的泪滴,珠贝就吞下,使泪滴变成了珍珠。于是,合浦一带便成了珠母海。这里出产的珍珠也闻名于世

割股藏珠

关于合浦珍珠,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晋时,皇帝派太监坐镇珠城强迫珠民下海采捕夜明珠。采珠能手张生为了得到夜明珠以救珠民,便冒死到杨梅池的红石潭采珠。

张生与守护夜明珠的两条鲨鱼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海水,幸得珍珠公主救助,他才免于一死。公主为了救珠民,将夜明珠赠给了张生。

太监得到了夜明珠,连夜派重兵押送京城。当太监一行走过白龙附近的杨梅岭时,忽见海面一片白光。太监打开宝盒,夜明珠竟不翼而飞。太监不得不赶回白龙城,采取“以人易珠”的毒辣手段逼令珠民:找不到夜明珠,就不能升上水面,如果空手而上,便人头落地。珍珠公主为珠民免遭劫难,再次将夜明珠献给张生。

太监为确保万无一失,将股部割开,塞入夜明珠,伤口愈合后退返京,谁知还未走出白龙界,忽然昏天黑地,雷电炸响,山摇地动,一道白光划破长空,直向白龙海面。太监割开伤口一看,夜明珠早已无影无踪。太监无法向皇帝交差,不得不吞金自尽。

据说珍珠城外的一堆黄土,便是当年“割股藏珠”的太监葬身之所。旁边两块方碑,《李爷德政碑》和《黄公去思碑》,都是当时地方官讨好权贵之作,现已字迹模糊不可辨认。

喷水珠

相传,有一年,一名赃官在白龙珠民手中抢夺到一个硕大的珍珠,赃官爱不释手,拿在掌中抚弄,顷刻间,珍珠喷出大水,滔滔而至,结果将赃官淹死。后来,人们便把这颗通人性的珍珠称为“喷水珠”。

还珠岭

有一个清廉的知府,在他去任之日,与家人行至城郊时,突然天昏地暗,雷电轰鸣,暴雨如注。这位知府觉得奇怪,便自言自语道:“我在任上,清正廉明,日月可鉴,为何在我离任之日,老天爷这样怒我。”于是他逐一审问妻子和跟随他的仆人:“谁收受了别人的财物!”老仆摇头,他的妻子跪在地上,掏出一颗洁白晶莹的珍珠哭叙:“前几天几个珠民拿着一袋珍珠要送给老爷,说老爷是珠民的救命恩人,我横竖不肯接受。我说老爷有规定,家人收受别人礼物、财银,重者要坐班房,轻者要被责打。但他们总是不依,最后我只是要了一颗,因怕你责骂,故不敢告诉你!”知府一听,大声喝道:“你坏了我的清廉啊!”他接过珍珠,把它掉到路边的山岭脚下,顿时,雨止风收,天空明朗。后人将这座小山岭命名为“还珠岭”。

合浦珠还

据《汉书·孟尝传》载,东汉时,合浦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郡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当时合浦地方官为了向民间搜刮珍珠,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强迫珠民连年滥采。结果,合浦沿海珠苗灭绝,珍珠贝纷纷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的边海,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故称“珠逃交趾”。

合浦沿海的珠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可以以此从邻郡交趾购买粮食。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珠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他改革前弊,下令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珍珠贝很快又回到了合浦的沿海,繁衍起来,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这就是“合浦珠还”的故事。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