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0:55
百年来,同济中学校址几经搬迁。1907年创办之始在白克路(今凤阳路)。1909年迁至法华路(今复兴中路)。1917年迁至吴淞。抗日战争期间,学校从金华到江西,从广西到昆明,几经周折,最后迁至四川南溪李庄。1946年回沪。1949年6月迁址黑山路至今。
同济中学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二十年代,附中学生中已有人学习列宁著作。1933年附中曾建立地下共青团支部。四十年代,附中已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抗战时期,附中学生在大学地下党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上海解放前夕,在乔石
解放后,学校继承发扬附中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干、参加抗美援朝、支援边疆和农村建设,同舟共济、报效祖国。
1958年,高中部曾与复旦大学挂钩,改名为技术物理学校。
1959年又恢复为普通中学,并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1978年成为宝山县重点中学。
1978年以来,先后有50余名学生在全市或全国各项竞赛中获奖,其中1978年陆惠样获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1981年张菁获市初中外语听写比赛第一名;1982年葛力获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奖章;1984年刘朵获市重点中学外语阅读能力比赛一等奖。
1985年1月划归杨浦区。
同济中学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她记载了32任校长和历届师生艰苦创业、兴教振国的动人篇章。学校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校友中有以吴孟超
百年诞辰,百年辉煌,愿“同济人”永远奋进!
同济中学占地面积达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拥有标准的教室26间,先进的校园网络、素质教育实验楼、教工之家、体育馆和运动场电子阅览室、校史陈列馆等教育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较高。
德语课程的教学特色:“文革”开始后被中断,1997年曾有一届学生恢复德语课程学习。2003学年,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高一年级新生组建了“德语班”,在按计划完成英语课程的同时,恢复德语课程的教学。2004年4月,学校与德国圣·布拉辛高级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了两校师生的互访,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2016年9月起,因同济中学本部校区(杨浦区政立路25号)及原同济中学图书馆(现杨浦区图书馆:黑山路181号)进行改扩建,全校师生迁至原东升中学(现同济中学临时校区:中原路698号)进行过渡。
同济中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以“双新驱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与会教师以经验分享的形式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双新”,重点研讨《必修四 数学建模》新教材的开发与使用,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使学生积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深度学习。
同济中学是上海市篮球传统项目重点校,多年来高中男篮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田径成绩亦居全区前列。
同济中学地下拥有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大型防空洞,因此形成了许多电影的取景地,如周星驰主演的《功夫》、汤唯、王力宏主演的《色戒》等。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李昌
同济中学诞生了12位院士校友,他们是21届贝时璋、34届陶亨咸、34届朱洪元、36届汤德全、39届吴式枢、39届武忠弼、43届吴孟超、47届涂铭旌、51届叶奇蓁、52届钟大赉、53届张弥曼、76届姜格宁。
《我们的名字叫同济》
好一片春华大地养育我同济健康身体为国为民
做中华崛起之同济
振兴工艺为国为民
做中华繁荣之同济
为国为民
做中华强盛之同济
健康身体为国为民
做中华崛起之同济
同济中学政立路校区
振兴工艺为国为民做中华繁荣之同济
格物穷理
为国为民
做中华强盛之同济
同舟共济
休得几时我们的名字叫同济
同舟共济何以养生
我们的名字
叫同济......
同舟共济
团结拼搏我们的名字
叫同济
同舟共济何以养生
我们的名字叫同济
同济
同济
同舟共济
同济
上述为校歌的完整版歌词,具体的歌词校方并未官方公布,编曲与编词是在校方百年校庆时寻觅专家为其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