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03 20:30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是同济大学二级学院,设有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工程机械研究院,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建设部同济大学中法煤气培训中心,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师170多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柔性引进院士1名),及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8名)、副教授52名。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专家为兼职、顾问和荣誉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外聘院士:林宗虎

院系设置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调研究所、燃气工程研究所、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及工业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开设5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1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 7本。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品课程:

国家级规划教材 :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

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上海市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含车辆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机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交流

概况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泰国乌克兰新加坡芬兰韩国瑞士波兰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荷兰越南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签署了164项校级协议(包括签署意向书和重新更改协议)。同济大学校际合作已经拓展至欧、美、亚、大洋洲各个国家。与德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开展认证学分的交换生项目。

学位合作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国际学位合作如下表所示:

国际会议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如下表所示:

科研合作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与中国国外知名企业和高校保持着密切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与众多知名中国国外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0多项,详见下表: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共建联合科研机构11个: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校级研究机构10个,共建联合科研机构10个,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挂靠学院。

校级研究机构: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工业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调研究所、 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燃气工程研究所、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 、先进城市能源及建筑环境控制与安全综合实验中心

共建联合科研机构:中国荷兰热能环保技术实验室、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新奥先进城市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同济大学-斯来福临磨削联合实验室 、同济大学-沈阳机床研究院、同济大学-派克汉尼汾传动与控制联合实验室 、同济大学-常州新能源汽车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振华港口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2年,学院科研合同立项126项,合同总经费4723万元,,经费到款3609.5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401.92万元。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近400篇,三大奖励检索论文收录97篇,出版教材与专著8部。申请专利4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6项,申请实用新型13项,软件登记5项。国家自然基金共申请基金52项,获批10项,总金额680万,其中8项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获批2项,获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1项。

2011年,学院科研合同立项128项,经费到款2660多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510多万元。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自然基金44项,获批6项,总金额149万,其中2项面上基金,3项青年基金,1项国际会议资助。获得6项高校专向基金资助,每项资助金额20万。获批博士点基金2项。

2010年,学院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40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收录近40篇,出版专著3部。当年科研项目立项120多项,科研经费到款2200余万元,其中,纵向到款1300余万元,横向到款900余万元。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1项杰青),获批5项。

学术资源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是2003 年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的半月刊。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被科技部科技情报所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定为A类核心期刊之一。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年均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在全国86家机械类杂志中影响因子居13—17位。

文化传统

标识

院徽为圆形,意为圆满、团结。两圆相套,寓意学院师生以圆满尽其使命自勉;双圆间为学院中英文名称;中间为院徽核心图案,由C、M、E、T、U五个字母综合构成齿轮(C、M、E)、铁锤(T)、叶芽(U)。“CMETU”为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英文缩写。

文化活动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ME”论坛讲座、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之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2016台湾夏令营、2016日本冈山大学暑期研究生国际论坛、2016年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活动,参加了2016年第六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孙文杰,196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机械系,2010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宣布正式退休。

朱绍中,1979年至1982年同济大学机械系热能动力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东华大学党委书记。

于信汇,1979至1983年同济大学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赵为民,1979年至1984年同济大学工程机械系机械专业本科毕业。去世前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级机关工作党委书记。

胡斌,1983年至1987年同济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现任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虞丽娟,1979年至1983年同济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内燃机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杨金槐,196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专业,高级工程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了,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九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唐登杰,1981年至1986年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懂事、总经理、当副书记。

王洪宇,1984年至1988年同济大学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现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锡友,1985至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现任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