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墓

更新时间:2023-03-22 13:57

吕坤墓位于商丘宁陵县阳驿乡吕坟村西北300米。

概况

墓的介绍

墓为青砖砌筑,上覆圆形土丘,周长30米,高3米多。整个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条几、石桌、石凳、石蜡台、神道。神道长200多米,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羊、大小两队石狮子、石牌坊等,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工精细,规模宏伟。对研究清代石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墓地约3.3公顷,按照明朝皇帝敕修时的规模恢复了原貌。新的山门牌坊、捐款功德碑、石兽等气势恢宏,神道宽阔,柏树环绕,苍翠肃穆,寂静幽深,空气清新,景色旖旎。

2002年7月,吕坤墓被列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坟的来历

吕坤去世后,安葬在鞋城村,其墓地被俗称为吕坟,鞋城村更名孝子柏。因吕坤墓制以及所占地为皇帝所封,所以有专赐守墓人看护。守墓人在墓附近居住,鞋城村逐渐被吕坟村取代。

重修

宁陵县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揭碑

2007年4月1日上午,宁陵县县委、县政府和吕坤思想研究会在该县阳驿乡吕坟村吕坤故里,为明代著名无神论思想家——吕坤 ,举行隆重的揭碑仪式。来自国内外的吕氏后人、吕坤思想研究会长吕世杰及专家学者及阳一乡群众和学生近三千人参加揭碑仪式。

吕坤,宁陵人,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字叔简,号新吾。他自幼聪颖,十五岁通五经,二十岁入县学,考秀才第一;二十六岁中举,三十六岁中礼部试,三十九岁殿试中进士,步入仕途。任山西襄垣知县,升任吏部郎中,出任山东参政,升山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山西巡抚,刑部右、左侍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故里,诰赠刑部尚书,终年83岁。

吕坤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还是杰出的思想家。 吕坤一生,著有《呻吟语》、《去伪斋集》、《实政录》、《小儿语》等。他的著作,贯穿古今,见解精辟,笃实切近,适时济用。因而,一书之成,“官吏士民咸翘首跂踵急先睹之为快。”可见其影响之大。 他在经济思想上的建树,在学术思想上对理学末流的批评,在政治上对封建专制弊端和仕宦心态的分析、批判,以及“公论出于学校”的议会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在伦理道德观上对陈旧迂腐观念的批判和维护妇女权益的新思想,以及他讲求“实用”、“事功”的实学思想,都在历史上产生有积极的进步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在于开启了明清之际救世启蒙思潮的先河,并是这一进步思潮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

宁陵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名县,深深挖掘吕坤思想,让其发扬光大,成立了吕坤思想研究会。在拨付专款的同时,发动各界人士为修复吕坤墓进行捐款。现修葺一新的吕坤墓地庄严肃穆,两行挺拔的松柏紧紧环抱,占地四百多亩。石甬两旁新立的石人、石马、石桌等巍然屹立。吕坤墓纪念碑上正面撰刻有吕坤的生平和其光辉思想。修复后的吕坤墓地,吸引了吕坤后人及中外吕坤思想研究者及海内外游人纷纷前来瞻仰、悼念及参观游玩。

关于吕坤

吕坤简介

见主词条:吕坤

吕坤,字叔简,号新吾,自称抱独居士,商丘宁陵县人,官至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之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最著名的著作为《呻吟语》、《实政录》、《吕坤全集》,成为教育后人的经典式著作。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吕坤生于宁陵县。吕坤天资聪颖,6岁入学启蒙,15岁作《夜气铭》、《招良心诗》。25岁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岁中举,万历二年(1574年),39岁中进士,初为裹垣知县,因政绩卓著,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四。居3年,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八日,卒于宁陵故里,享年八十三岁,是一位海瑞式清官。

主要著作

《吕坤全集》、《实政录》、《呻吟语》。

延伸研读

重修吕坤墓碑记

吕坤,嘉靖十五年(1536)十月十日生于开封府宁陵县;初字顺叔,改字叔简;别号新吾,晚号抱独居士。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 吕坤自幼聪颖,六岁从里师读书,十五岁通五经,作《夜气钞》、《招良心诗》。二十岁入县学,考秀才第一。二十六岁中举,河南乡试第三。三十一岁参与创修《宁陵县志》,推为主笔。三十六岁中礼部试,三十九岁殿试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山西襄垣、大同知县、吏部郎中、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山西巡抚、左佥都御史、刑部右、左侍郎。

吕坤居官强调“实心实政”,关注“民生国计”,为政清廉,执法公允,裁抑豪强,同情百姓。他从襄垣调大同走时,大雪纷飞,百姓顶香捧像相送几十里。知大同,礼部左侍郎王家屏为姐夫命案说情,吕坤不阿权贵,答道:“狱已成,不可反。”时人称为“天下第一不受嘱托者!”任职山东,设立社学,崇尚文教;创冬生院,抚恤孤残;实政惠民,齐东大治。巡抚山西,养将材,募勇略,筑敌台,增屯堡,平复孛拜、火酋叛乱,建立奇功。任京官四年,在董范之议、朝鲜之议、石门之议上坚持民意;时皇帝荒淫,“久不视朝”,工商交困、民不聊生。万历二十五年,吕坤冒死上《忧危疏》,针对采矿、采木、扩造、吏制、法制等时弊,直陈忧危,匡政救时。但“疏不入报”,戴士衡等乘机诬告,他愤然辞官归宁。

吕坤居官有善政、立朝有大节,时与沈鲤、郭正域齐名,并称“天下三大贤”。

吕坤为弘扬孔学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精神,辛勤著述,倡明实学。居官时撰有《僚友约》、《乡甲约》、《风宪约》、《刑狱》、《明职》、《安民实务》、《行军须知》等;辞官后著有《省心记》、《身箴》、《交泰韵》、《阴符经注》、《续小儿语》、《宗约歌》、《家礼疑》、《家礼翼》、《实政录》、《去伪斋文集》、《纲目是正》等书。

吕坤以“救时为要务”,以“愈人为己任”重教兴学。二十岁为塾师,著《好人》、《闺戒》、《小儿语》蒙学;从政后,既兴办学校,又撰《僚友约》、《明职》、《安民要务》、《行军须知》等教育官吏、将士;任京官,与邹、周论战,批判王学末流、程朱理学,维护儒学正统;归宁讲学,与东林,复社时贤纵论时弊,切磋学问,一时名士云集。

吕坤是现实主义诗人,有独特的诗词理论,并创作大量上乘诗词作品。他说:“诗辞要如哭笑,发乎情之不容已”,“诗词文赋都要有个忧君爱国之意,济人利物之心”,写真实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吕坤诗词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靳庄行》、《毒草歌》、《围裙词》、《官府来》等诗被清代、近代人评为“明之《三吏》《三别》”,在明代诗坛占一席之地。

吕坤学综百家,对历史、经学、音韵学、医学、哲学等都有独到研究,其哲学思想为唯物主义“气”一元论,他认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气”是运动变化的,“气化无一息之停”;变化过程是连续渐变的,“天地万物只有一个渐”,毛泽东说吕新吾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反对鬼神和厚葬迷信思想,临终遗命:“衣衾仅周身,不重袭,不?含,一毫金珠不以入棺,不动鼓吹,不设宴饮。风水,阴阳、僧道家言一切勿用”。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六月八日,吕坤卒于宁陵家中,终年八十三岁。诰赠刑部尚书,谕赐祭葬,葬于宁陵县城西北鞋城村后。墓前神道有三道门:南北二门为牌坊,中间为门楼,均刻“敕修”。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墓前立碑两通,碑前是石制香案、香炉、蜡台。建国后,墓区属林场,三道门是大跃进修水闸拆掉,其它石器为文革中毁坏,坟墓仅存。二00五年四月,宁陵县吕坤思想研究会成立;全会同仁努力工作,各方捐款乐从,修路、立碑、树坊等进展顺利,现墓复旧观,立碑是记,以垂久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