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全传

更新时间:2021-04-28 09:26

《吕祖全传》是清代汪象旭创作的文白相间中篇神魔小说,全称《吕纯阳祖师全传》,一名《吕洞宾祖师全传》,成书于清康熙元年(1662)。

内容简介

河南洛下人吕洞宾,祖上因躲避仇家,迁居于襄阳活水村。吕洞宾生于唐贞观二年八月初四日,年幼时就很聪明。上了三年学,诸子百家,各种典籍,便都能记得。长大后,父母为他娶了刘校尉的女儿作妻子,但他始终没有和她同房。贞观以后,遇上了荒年,老百姓歉收,吕洞宾觉得他们很可怜,竭力劝说父母,替无法完租税、应差役的人家出钱粮。后奉了父母之命,上京应试。在应试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道长。道长跟他谈玄,要吕洞宾随他去学道。当时吕未醒悟,不从。道长赠给他一个枕头,离别而去。与道长分别以后,吕洞宾带着书童上路。晚间,在一所旅舍中住宿,洞宾忽然觉得心绪不宁,于是拿了道长所送的枕头,枕在头下,慢慢地进入了梦中。

自觉来到了京城,经过了三场考试,放榜之时,高中榜首。文丞相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他虽然不乐意,但也只好从命。婚后不久,吕洞宾被任命作荆州剌史,于是带着文氏上任。在荆州作了五年官,政绩很不错,妻子也已生下两个儿子。任满进京,又升做观察使,不久又升了文渊阁,做了河内道节度使,被封为荆国公,妻子也被封为荆国夫人。他曾上表辞官,但皇上不准。又过了五年,吕洞宾父母突然亡故。正在举丧送葬之时,羌人突然大举进犯。因为没有准备,被羌兵斩杀了二十万人,洞宾也因失职被拿问,押往京师,一家都被问罪。

此时忽然醒来,回想道长的一番话语,顿然大悟,便丢了书童,独自前往寻找道长,要跟他学道。好不容易找着了道长,道长却又拿了枕头,让他睡下,又梦到进了地府,看到了地狱中的罪人上刀山,下火海,入油锅,被刀锯等种种惨状。吓得醒来,道长却已不见。此时,吕洞宾功名之念已灰,思乡之情也全消,下决心随道长学道,便继续各处寻找。路上遇到了一个打柴的,经他指点,来到了金重山。在山中,碰着一个大胡子乞丐和一个道士,叫他在山中等候。夜幕降临,黑沉沉一片。山中虎啸狼嗥,像要吃人。开始,他吓得要死,于是全心祝祷,慢慢地也不惧怕了。突然,又发现有只大熊,来到了身旁,就像要刳他的心一样。他又全神贯注祷祝,大熊突然又走开去了。第二天,肚子饿了,他便挖蕨根充饥。那个道士来了, 他要吕洞宾去找金重师父。

按照他的指示,吕洞宾前往小岗嘴山。走到正午,又饥又渴,在一条山涧中喝水,却喝下了一条小蛇,肚子中突然绞痛。实在走不动倒卧在山冈,上,老鹰搏胸,乌鸦啄眼,蚂蚁啮咬,痛苦不堪。一个牧童讥笑他,要带他下山,又说要走到金重山,非十天不可,十天之中,没吃没喝,必死无疑,劝他别去。吕洞宾心志不移。牧童留下一块饼走了。吕洞宾吃了饼,再也不饿了,于是又继续前行。晚上,来到了一个村子里,借住在一户人家。这家有个美貌的女子,夜间主动来投怀送抱,被吕洞宾谢绝,住到了这家的走廊中。后又被迎进室中,并要强迫成婚。他只好装疯,就是刀架在头上,也不肯依从,这才了事。醒来一看,哪有什么人家,更没有什么美女,原来却是睡在一堆草窠中。

早晨,又向前行。出山一里来路,遇到一个骑着小黄牛的孩子,讥笑吕洞宾不顾家。午后,又被两个黑脸汉子无缘无故地用麻绳吊在树上。还好有一老翁从树下经过,将他解救了下来,也劝他回家,但他心念更坚。继续往前走,遇到群秀才,都嘲笑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劝其一同进京赴考,吕洞宾仍往前走。看看要到金重师父的庙宇,见着-一个道童,说是师父的脚被毒蛇咬伤,正倒卧庙中。于是吕洞宾进到庙中,求师父收他为徒,师父不肯答允。吕洞宾再三恳求.师父叫吕洞宾替他看伤脚,伤口臭不可闻。吕洞宾为师父洗脚、熬药,并要饭供养,尽心服侍,从无怨言。师父觉得他道心坚定,这才将他收下。

在庙中住了一百二十天,忽一日,铁拐李、张果老都来了,谈论之下,吕洞宾才知道金重师父就是汉钟离。也方悟前面的种种磨难,实际是师父对他的考验。从此他入了仙班。后来,师父命他出山行道。回至家中,时父母都已亡故,妻子刘氏,已经削发为尼,而且道心弥坚,便给了她一颗仙丹,而自己又继续云游。途中遇到了一个椿树精,将它降伏,度它入了仙班。椿树原系其书童,因见不着主人,遂在椿树上上吊自杀,一灵不泯,幻化而成。尔后,吕洞宾又到处云游,救病疗伤,降伏妖精,劝化强梁,度得一僧三道,回到山中,终于得成正果。同师父一起朝拜玉皇大帝,被封为纯阳真人。

创作背景

关于吕洞宾,唐代以降民间传说颇为丰富,宋元野史笔记中略有记载,元杂剧则有搬演吕祖故事者。明万历时邓志谟撰小说《飞剑记》,采纳文献记载并杂以俗说,完整地讲述了吕祖出身、求道、度世、成仙的历程。该书则在《飞剑记》的基础上改作,在体例上作意安排,使之蒙上一层宗教色彩。

《吕祖全传》可以说是明清小说中试图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创作改编的唯一作品。他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作了大的改动和创新。除此之外,《吕祖全传》还是唯一将道教南、北二宗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不仅包含了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内容,也将吕洞宾点化卢生的故事吸收进来。由此可见,就汪象旭所作《吕祖全传》的本事渊源来看,仅保留了黄粱梦故事的骨架,而故事血肉则是汪象旭根据自己的经历及思想创作完成的。

人物介绍

【吕纯阳】名岩, 字洞宾,别号纯阳,书中尊为吕祖。原籍河南洛下,其先人因避仇迁居襄阳活水村,于唐贞观二年八月初四生他。自幼即聪敏异常,从师三年,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其母病重,他以孝感天,致堂前涌泉,母饮而痊。于丁卯年应贡士试,途中遇童子行乞,他倾囊相赠,自己乞食行路。一虬髯大汉赠他竹枕,枕之而安。入京后应试居首,文相以女妻之,得授豫州刺史。为官清正,不久擢河内节度使,封荆国公,又率兵大败突厥,晋王爵,父母妻子随之而荣。后因葬母,贻误军机,被斩抄家。醒来才知是枕上一梦。又梦游地狱,见种种惨状,心甚惊惕,功名之念遂熄,涉水跋山,寻师访道,其师屡试之,而志不易。得遇周灵王之李柱史(即铁拐李)、渤海郡守(即张果老)、汉将钟离昧(即汉钟离)传授仙术,导引成仙。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吕祖全传》详尽地描写了主人公吕洞宾在梦中体验到的完整人生。其中包括三试及第、权贵联姻、封疆列土以及最后因谗言被斩的整个过程。这种既能光宗耀祖又能荣华富贵的生活是封建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然而漫漫人生长路,坎坎坷坷的过程,反复无常的命运变化与醒来时“黄粱犹未熟”的情境形成的巨大反差,可谓扣人心弦。作者首先是敷演了黄粱梦故事的主题情境,然后再加入对吕洞宾心理的刻画,来表现其游移不定的心理状况,说明了心诚志坚对于习道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

《吕祖全传》作为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通俗白话小说,在叙事时以“余”等第一人称为叙事标志。自叙了吕洞宾从出生到学道、成道以及度人济世的整个过程。其中,“我”的性格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展示。

《吕祖全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和亲切的感觉。书中叙述者“我”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可感知可触碰;一步一步的深入,“我”指示读者看到“我”这一生的经历,似乎都是实实在在地映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我”也借由此引导作者发出自己的感慨和畅想,无限发散开来,也仿佛格外的可亲可感,从而到达“我”的目的。

《吕祖全传》并非简单地承袭前代故事,而是采用了原来全真教黄粱梦故事的一个框架,将自己对道教、佛教的认识、看法,以及儒家传统的忠孝观念巧妙地融入于故事之中,在历代“黄粱梦”的基础上,用人生经历和体会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吕祖全传》除了宣传道教思想以外,也具有浓重的文学艺术色彩,其叙述言语直白,并穿插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诗词。

《吕祖全传》中,作者在原有故事框架基础上,把整个故事内容情节做了全面的改编,用入梦前、梦境中、二次入梦和梦后再试等故事,将吕洞宾塑造成仁义忠孝、智勇双全的完美人物形象。

后世影响

《吕祖全传》是唯一试图将南、北道教记载的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内容,还将化卢生入梦的故事吸收到作品中,形成了完整的黄粱梦神话故事版本,成为吕洞宾仙迹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祖全传》作为中国白话小说史上第一部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对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元年(1662)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清咸丰九年(1859)宝贤堂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刊本。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八仙全书》排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清康熙元年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宝贤堂藏板本,1990年齐鲁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本。

作者简介

汪象旭原名淇,字右子,一号慵漪、残梦道人。明末清初人,曾自署“西陵汪象旭儋漪子”,西陵湖在浙江萧山县,似为萧山人,一说钱塘(今杭州)人。他的作品有修订并评点《西游记》的《西游证道书》,其他著作还有《济阴纲目笺释》《保生碎事》《尺牍新语》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