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0 21:45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子孙以地为氏。”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聂城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不同,他的后代则改以“乜”为姓。他因而成为了聂氏始祖,乜姓始祖。
祖辈:吕望(祖父,齐太公)
同辈:吕得(异母弟,齐乙公)、吕季(异母弟,周朝太傅)
孙辈:聂芳(孙子,卫国少师)、吕不辰(侄孙、齐哀公)、吕静(侄孙,齐胡公)、吕山(侄孙,齐献公)
前976年,齐丁公吕伋退位后,“人质”任务算圆满完成,当年的农历五月,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又派吕衡赴卫国为官。
正因为周康王姬钊知道吕衡是齐国人,因而把当时位于邢、卫、齐三国交界的聂北赐封给了他,又派他赴卫国为官。周康王这招很高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邢、卫、齐三国关系,减少冲突。
周康王赐地丁公子
吕衡,是姜太公后人齐丁公的儿子,因为母后非齐王正室,因而在当时被看作庶子。但毕竟是齐国王室子女,因而有机会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农历五月,周康王姬钊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来,氏是一种贵族权利的象征,所以很多贵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为氏,以体现自己是那个地方的统治者或者王室成员。因此吕衡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于是他不仅有“吕氏”,还多了一个“聂氏”的称呼。当时的贵族男子可以有几个氏。
于是吕衡在聂北建造了聂城(乜城),大至今贾寨镇耿张村(耿张庄村)、耿大庄村内。(城址具体位置暂不能确定)
乜姓始祖
既有聂城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不同,他的后人则改以“乜”为姓。东周时,曾聚居在与聂北邻近的聂堂(也作“乜堂”,今肖庄乡乜堂村),成为乜姓的发源地。
由于聂姓是人数众多的聂城百姓的后人,而乜姓是人数相当少的吕衡家族的后人,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远远低于聂姓人口的结果,并差距随着时代越来越大。
他本是“姜姓,吕氏”,后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虽说当时的贵族男子可以有几个氏。但他这一做法却让后代都延续用“聂”作为氏,自西汉开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场合的用法不同,含义已经没啥区别。曾经贵族的聂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聂姓了。这就是聂姓的起源。又因“聂”、“乜”古意相同,为以区别不同,他的后人则改以“乜”为姓。所以说他是聂氏始祖,乜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