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5:00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诗,出自《全唐诗》。
蔡女①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②。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③,四郊秋叶惊摵摵④。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⑤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边东掖垣⑥,凤凰池⑦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
长安城边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
董大,名兰庭,是房琯的门客,善弹琴;房给事,姓房,名琯,给事中是官名。商弦、角羽:古琴有五音,依次为宫、商、征、羽。乌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带。逻娑:今西藏拉萨。
②拍:乐曲的段落。
④摵摵:叶落声,喻琴声。
⑤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⑦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奏胡笳。
该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 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这首诗也是写听琴的,从胡笳十八拍引起许多联想,充满边塞风情和历史回声。以视觉来写听觉,借助许多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是诗中常用的手法。因为诗是呈送房琯给事中的,所以结尾是对他的赞美,题虽云弄(戏)实际是借听琴来称赞房琯,表现了文人的心计。
李颁这首诗的题目,在《河岳英灵集》中是:
这是李颀自己写下的原题,懂得这个琴曲的人,当然看得懂这个诗题。
《唐文粹》、《唐诗纪事》、《唐音》都照录原题,可知编者都了解题义。但《文苑英华》是北宋早年编定的书,这首诗却题为:
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
此后,明代的《唐诗纪》、清代的《全唐诗》,都题作: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明代的《唐诗品汇》、《唐诗解》和清人选的《唐诗三百首》都作: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最近出版的《唐诗选》也选入此诗,题作:
《文苑英华》的编者最为干脆,他们把不懂的字一概删掉。《唐诗纪》以下的编者都不了解“语弄”二字,有人以为应当连读,有人以为应当分属上下文。或者以为题中有误钞入的衍文,或者以为有钞写颠倒之字。于是各就己意改定,题尾都改成“弄房给事”。“语”字属上文,于是改成“寄语”。但是,“弄”是戏弄、调谑之意,此诗中实在看不出有戏弄房给事的话。于是把“弄”字移在前,成为“胡笳弄”。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璠在评论李颀时,引述这首诗,说:“又《听弹胡笳声》云……”他把诗题简缩为五个字,而在“声”字上读断,这是第一个读破句的人。后人跟他误读,下文的“兼语弄”云云就无法理解了。现在我们应当把这个诗题标点清楚: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声兼语弄”是一句,用来形容董庭兰的琴声。“寄房给事”是这首诗的作用,用这首诗来推荐董庭兰,寓意都在最后四句中。“声兼语弄”是说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语”的声音,又有“弄”的声音。“语”字,是形容琵琶声的。白居易索性将琵琶声说成“琵琶语”了。原来唐人对西域来的音乐或歌曲,都比之为胡语。“弄”是琴曲的名称,例如“梅花三弄”,至今还有曲谱。“声兼语弄”是形容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胡笳和琴的声音。也就是说,他的琴声中充分表达了胡笳的声音。 (施蛰存《唐诗百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