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法

更新时间:2024-01-04 11:01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又称“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或“军队教学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来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理论基础

产生时间、背景

听说法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队为在短期内培养大批掌握外语口语能力的军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强化训练士兵的听说能力,听说法便应运而生。战后,该法被推广应用到学校外语教学中,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美国和西方各国。

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言。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弗里斯(C. Fries)。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就是严格地按照科学原则去观察和描写人类的语言,并弄清楚这些语言在结构上的特征。他们认为语言首先是说的话(speech),所有的人在学会阅读之前都是先学会说话的,文字是话语的表现形式。

②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教学过程

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把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五个阶段。

基本原则

听说法的基本原则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⑴ 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听说领先指听说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基础,口语是第一位的,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初级阶段先练口语,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读写为辅。

⑵ 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⑶ 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通过句型操练能自动化地运用每一个句型,掌握目的语.

⑷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⑸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语言结构对比包括母语同目的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和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

⑹ 能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⑺ 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

相关评价

1.优点:

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

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

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

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

2. 缺点:

强调听说,忽视读写;

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历史意义

第二语言教学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听说法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英语九百句》就是一套按照听说法理论编写的比较有名的学习英语口语的教材,曾一度在中国的英语学习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