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更新时间:2024-07-27 10:53

周彦原名周国彦,1909年出生在北京。周彦从三十年代初即参加了左翼剧联。五十多年来,他献身舞台、银幕,从表演到剧作,从话剧编导到电影编导,从故事片、翻译片,直到科教片,都留有他艺术创作的业绩。周彦导演的科教片,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有趣。周彦依然眷恋影事。

童年经历

祖父在洋务运动中从当铺学徒逐步上升为北京大清银行经理,辛亥革命后经商不利,去世时家道式微。父亲是银行小职员,1919年先于其祖去世。周彦依靠寡母抚养,在这个大起大落的家庭里度过了青少年,那种“盛时客盈门,败落草没径”的炎凉世态,在他的心灵上铭刻了一道愤世嫉俗的深刻印痕。周彦自小从外祖父学过画,幼年时,又在私塾受教于一位秀才,因而对美术、古文有一定造诣。童年起,他就阅读了大量旧章回体小说,从中汲取了历史的、文艺的知识营养,扎下了较好的文艺根基。周彦成长求学的时代,正是我国遭受列强蹂躏,军阀混战,社会矛盾激烈,人心思变的动荡时期。“五四”崇尚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潮,强烈地影响着他。

艺术经历

《一元钱》

中学时,他就以作文触及时弊,深受国文老师赞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摩了北京艺术学院演出熊佛西编导的《一片爱国心》,该剧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地感染着他,使他立志献身新剧运动。中学毕业后,周彦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但他又不屑于埋首故纸堆中寻章摘句,于是选修了英文系的 《戏剧的编撰》 课程 (由洪深讲授)。到第三学年(1930——1931),他与一位同班同学组织暨南剧社,受左翼剧联直接指导,从此开始了戏剧实践活动。1931 年,暨南剧社在洪深辅导下,演出了由周彦自导自演以揭露资本主义罪恶为主题的舞台剧《强盗》(辛克莱原著)和日本剧《剃刀》,在舞台上初露头角。

这年“九·一八”,日帝侵占我国东北,周彦热血沸腾,参加了由田汉主持的大道剧社,并毅然加入左翼剧联,连续演出《乱钟》(田汉编导)、《SOS》(适夷编)、《敌同志》(黄白薇编)等话剧和一些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活报剧,表达了他作为中国新青年的爱国热忱。在这里,有幸与田汉相识,学习艺事。同年12月9日,周彦以暨南大学出席上海学联的代表,参与了上海大中学生围困张群,索讨被国民党特务绑架的中大和北大学生代表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事后,田汉一面向周彦了解此事始末,一面迅即用蜡纸作稿纸,在钢板上刻写《猛火》一剧。面对田汉如此敏捷的才思,周彦极为钦慕,视田汉如良师益友,此后交谊益笃。暨大毕业后,周彦回北京,乃与于伶宋之的、白杨等从事救亡戏剧活动。1933年夏,周彦通过田汉的关系,首次步入影坛,进了上海艺华影业公司。四个多月后,C·C特务砸了“艺华”,周彦和田洪、侯枫等二十多人被解雇,尝到了从事救亡文艺的不易与失业生活的困苦。

1935年,周彦二度从影。在山西太原西北影业公司与田方、王萍、吕班、金刚(金焰之弟)、邸力等演出由宋之的编剧、石寄圃导演的影片《无限生涯》。这是周彦第一次作为电影演员出现在银幕上。1936年,周彦又与王苹、邸力、吕班等人在太原合演了《强盗》《一元钱》话剧,并导演了由田汉编剧的《一致》。当时正值红军东进抗日,并迫近太原。山西的阎锡山政权惊恐万状,加上触及时弊的剧目演出,更使当局坐卧不安,因而招致西北影业公司对宋之的、田方王苹、周彦等人的解雇。周彦再次尝到在业的艰辛与失业的痛苦。但从艺爱国之志,并未稍有减退。回北平后,周彦奋笔疾书,写出了处女作独幕剧《救国方策》(发表在1937年孙伏园主编的《北平晨报》戏剧周刊上),抨击了北平当局在国难严重时刻竟然大张旗鼓搞什么“时轮金刚法会”,以诵经祈求和平的丑事,抒发了他崇尚科学、民主,要求积极抗日的心愿。

1937 年夏,周彦参加了熊佛西在河北定县组织的农民戏剧实验巡回剧团。“七·七”事变爆发,熊率团南下长沙,改名为抗战剧团。周彦与杨村彬贺孟斧、萧锡荃、贺守义、欧阳红樱、岳路、卢淦等人,辗转由湘入川,从事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在艺术征途上挺进。连续的舞台实践,使周彦的艺事日趋成熟。他在成都与欧阳红樱、杨村彬、贺守义、萧锡荃同台演出了熊佛西编导的《后防》。剧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阴刁狠毒的地主狗腿子王善保的形象,激起台下观众的义愤,不禁用当时流通的铜钱纷纷掷向周彦,以发泄对剧中人的憎恨和表达对女乞丐的同情,致使周彦头部受伤,演出几乎难以终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周彦在剧本创作上的旺盛时期,从独幕剧到多幕剧,从话剧到电影,从正剧到喜剧,作品不下二十部。如《电线杆子》《生死关头》《万古千秋》《人财两空》《红尘白璧》《朱门怨》……

几乎每年有一到两个剧本问世,都以抨击时政和唤醒人民抗日救亡为主题。其中《桃花扇》是他根据孔尚任原著改编的成功之作。全剧既保存了原剧传奇的特色,又赋予了抨击当局投降的时代意义。人物语言通俗洗炼,切合角

色的特定身份和历史背景。主题歌采用江南道情韵调,由沙梅作曲,全曲民族色彩与地方色彩浓烈。由项堃饰演的苏昆生演唱。那声声“哀江南,沧海变桑田。梅花岭上忠魂怨,几人凭吊几人怜?……倒是那,无情无义的倡寮

院,偏有节烈的名儿万古传,万古传哟”,词意悲壮,曲调悠扬,声情并茂,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了人们的赞赏。这首歌抒发了周彦重气节、鄙趋炎附势的真实感情。此剧首先由应云卫主持的中华剧艺社在成都上演,后为不少

剧团相继演出,盛况不减。周彦也因而应邀入剧作家协会。

《小英雄》

四十年代初,周彦第三次步入影坛,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电影编导。编导电影台本《万象回春》(汤晓丹导演)、《挤》(周彦导演);导有话剧《重庆24小时》《黄金梦》,并担任史东山编导的《还我故乡》影片执行导演,显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抗日战争胜利后,周彦眼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又奋笔疾书讽刺喜剧《新镜花缘》,以“墨鄙”国高官贵戚拥有可在钞票上随意添圈加零的无限特权,使钞票面值千变万化,以致那里特产一种两米来长的算盘,来计算天文数字的货币开支。此剧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给以了讽喻挞伐,因而遭受到蒋家王朝的查禁。

1947年,周彦又遵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罗静予之嘱,编写了电影剧本《铁》。但因其中有描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搞停工接收、以致矿场破坏的情节,摄制时,蒋家新闻局命令要将此段情节改成由于新四军破坏遭致矿场停产。周彦闻讯后严词拒绝,并表示宁可剧本作废,决不按官方反共意图修改。《铁》剧终于停拍。周彦的剧作受禁,并不限于《铁》和《新镜花缘》,《朱门怨》一剧在预演后也被查禁(后在香港拍成了电影)。由此可以窥见,周彦艺术生涯的坎坷。上海解放后,周彦获得新生。军管会指定周彦任中制厂临时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影建厂后,他被调上影担任第一部翻译片《小英雄》的导演,尔后又相继为翻译片《乡村女教师》任导演,并与陈叙一同志一起为筹创上海翻译片厂作出贡献。1950年周彦被推荐为文艺界代表,出席上海首届文代会。

1952年,他服从组织分配,参加了新中国科教电影事业的创业队伍,只身离家北上,专心致志地希望用电影形式开展一个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启蒙运动”,孜孜不倦地钻研着科教片这一新片种的独特表现方法。次年,上海科影厂成立,他又回到上海,担任导演,拍摄了我国第一部阐明天象变化,普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科教片《日食与月食》。他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科普电影的创作活动,先后导演了《白天黑夜》《风》《雨》《杂技里的秘密》《松林里的战斗》《斜面》等十多部传播天文、农业、工业、物理、力学等多种基础知识的科普片。其中《松林里的战斗》曾获文化部颂发的为农业服务奖。

艺术评价

《斜面》

周彦导演的科教片,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有趣。如《斜面》,他用螺旋形楼梯,骑自行车走S形路线上坡,以及刀劈木柴费劲与斧劈木柴利索等司空见惯的形象,揭示斜面越长越省力这个力学概念,使人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而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随时都会碰上它,用上它。这部影片至今受到同行及观众的称道。不幸的是,这个追随共产党,以文艺形式向黑暗统治冲刺,为正义光明呐喊了二十多年的老战士,在 1957年却被错划成右派,1960年方“摘帽”,恢复其导演工作。当他潜心于科普片创作与理论研究之际,不断地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迨到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竟致被迫退休,离开科影。清除了“四人帮”,周彦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并受聘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顾问。时已年届七十的周彦曾赋诗铭志:“抚髀方兴叹,应征又跨鞍。莫谓廉颇老,跃马万重山。”他想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他一面努力培养年轻的科普电影工作者,一面著述科教片创作论文。他认为,科教片应该充分运用艺术形象而不囿于现成的自然形象去表达科学内容。这种艺术形象又包含着赋、比、兴的传统创作手法,这就要求科普片的创作人员要有足够的文艺修养。他还认为,科普片要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情节,但这种情节是为了阐述、揭示科学内在的规律与矛盾,而决不能外加。因此作者要对所表达的科学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运用通俗的形象和语言艺术地准确地讲述出科学概念来。周彦至今依然眷恋影事。他的近作七律咏怀最后两句,表达了他的心愿:“春蚕甘愿余丝尽,魂魄笑看锦绣多”。

主要作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无限生涯》 (1935)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挤》 (1949) .... 导演 编剧

万象回春 (1948) .... 编剧

朱门怨 (1948) .... 原著

朱门怨 (1956) .... 原著

寂寞的心 (1956) .... 编剧

米丘林 (1948) .... 导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