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

更新时间:2024-09-17 14:57

周恩来故居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境内,位于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

历史沿革

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周恩来一直没有回来过。他多次要求县委的负责同志把故居处理掉。

1973年,周恩来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同志给淮安县委打电话,正式传达周恩来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1.不准让人去参观;2.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淮安县委根据亿万人民的要求,着手整修周恩来故居,把故居按清宣统二年(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进行修复。

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

2002年,在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周恩来故居北侧新建了“邓颖超纪念园”,门匾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

建筑特点

结构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三进一十九间房屋内,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

特点

故居宅院系清咸丰(1851年—1861年)到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

文物遗存

正屋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亭子间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

古老水井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

菜园

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周恩来当年跟乳母蒋江氏在菜园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等。

后院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后院内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四时葱绿。后院还有两棵古树,一棵是榆树,一棵是观音树,都已经100年有余,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门前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的文渠。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多次步下石阶,登上小船,到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

历史人物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保护措施

1988年,周恩来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周恩来故居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周恩来故居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5年10月,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周恩来故居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境内,位于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

开放时间

08:30-16:30(周一闭馆) 。

门票价格

免费。

如果需要讲解员讲解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交通线路

可乘淮安公交10路淮安公交20路淮安公交62路淮安公交65路淮安公交66路淮安公交67路淮安公交619路,淮安公交y65路,淮安公交游9路南线到达驸马巷站下车即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