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

更新时间:2024-03-08 16:09

阿鲁台(?-1434年),明代东部蒙古贵族,北元汗廷太师。永乐六年(1408),杀鬼力赤,拥立元裔本雅失里为可汗,自称太师。明廷为抑制阿鲁台,封瓦剌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永乐七年(1409),阿鲁台杀明使郭骥,全歼明将丘福所率10万明军。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亲率50万大军北征,大破阿鲁台。阿鲁台不愿从本雅失里西走,君臣始各为部。马哈木得明廷诰封后不久即进攻阿鲁台和本雅失里。永乐十年(1412),马哈木杀本雅失里,拥立答里巴为汗,并遣使赉书明廷,请遣兵灭阿鲁台。因马哈木杀本雅失里,阿鲁台于永乐十一年(1413)遣使者至明廷请求援助,欲为其故主本雅失里复仇。明廷惧马哈木势炽,转而支持阿鲁台,封之为和宁王。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朱棣统兵北征,击败马哈木,阿鲁台为复前仇,发兵往击。永乐十四年(1416),阿鲁台击败马哈木,马哈木积忧愤死,子脱欢承袭,明廷仍封之为顺宁王。永乐二十年(1422),阿鲁台出兵进攻明朝兴和卫朱棣统兵北征,阿鲁台败走。

人物生平

拥立元裔

15世纪初叶,蒙古社会已明显分裂为两大部分,即西部卫拉特蒙古(瓦剌)和东部蒙古本部(鞑靼)。约1402年,东部蒙古的鬼力赤(窝阔台后裔)被拥立为蒙古大汗,鬼力赤称汗后,阿鲁台为其部下,任太保枢密院知院。阿鲁台是阿速特部首领,他的祖先是随西征蒙古军东迁的阿速人,阿速特部在当时是蒙古诸部中很有地位和影响的部落。阿鲁台协助鬼力赤征战卫拉特蒙古前后达六年之久。由于鬼力赤是非忽必烈系元裔,在一些问题上与阿鲁台产生分歧,两人逐渐离心离德,其君臣关系不久完全破裂,鬼力赤最终被废杀。

明永乐六年(1408年)冬,本雅失里被拥立为蒙古大汗,阿鲁台为太师。至此,本雅失里、阿鲁台等组成了新的统治集团。阿鲁台拥立本雅失里,原本是想利用其正统元裔地位,获得更多的号召力,振兴蒙古,可这触犯了南方明朝的利益。从明朝建立到元室北迁以来,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明成祖朱棣,都在担心蒙古人以复兴元朝的名义南侵,阿鲁台此举无疑是让明成祖感到威胁。于是,明成祖招抚卫拉特诸部,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给他们提供大量军械,让他们进攻阿鲁台。同时,还在永乐七年(1409年)派麾下大将丘福率军十万北伐,欲图一举摧毁蒙古本雅失里汗廷。可是,明成祖小看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这对君臣精诚合作,设下陷阱,步步为营,一举全歼了丘福所率的北征军,不但十万大军全军覆没,67岁的老将丘福也被俘杀,这是北元建立以来对明朝战争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对明称臣

然而好景不长,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率大军50万北伐而来。刚经过大战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根本没有力量再次迎接一场寡众悬殊的战争,他们只得撤退。在撤退途中君臣二人发生分歧,本雅失里希望向西撤退,联络西域帖木儿帝国徐图发展,而阿鲁台的根据地在呼伦贝尔草原,执意东撤。君臣争执不下,最后,二人各领所部分道扬镳。关键时刻的分裂,给了已经有着绝对优势的明成祖绝佳的各个击破的机会。本雅失里所部首先被击溃,只得孤身一人逃亡到卫拉特马哈木处。可卫拉特枭雄马哈木却将本雅失里处死。本雅失里败亡后。阿鲁台也随之被打败,无奈之下遣使向明朝称臣。

当阿鲁台在明朝的打击下一蹶不振的时候,卫拉特则迅速取得了草原上的优势,卫拉特首领们拥立阿里不哥后裔答里巴为汗,马哈木任太师,率军东进,占领了大片土地。明成祖当初招抚卫拉特,打击东部蒙古,是为了让草原上不再出现足以统一的势力,可当阿鲁台归附之后,卫拉特所主导的新汗廷又成了明朝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持均势,明成祖又开始扶持阿鲁台,封其为“和宁王”。阿鲁台在受到明朝的支持后,迅速重新崛起,为了表示对卫拉特人拥立的大汗不承认,自己也拥立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七世孙阿岱台吉为汗。这就在蒙古形成了东、西两个汗廷对峙的局面。

大败瓦剌

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率50万大军第二次北征漠北,兵锋直指卫拉特马哈木控制的西汗廷。答里巴、马哈木率精锐三万骑兵在克鲁伦河的忽兰忽失温(红山嘴)迎战。激战的结果,双方”杀伤略相当“,但明成祖损失几万人只是九牛一毛,而卫拉特几万人战死几乎是灭顶之灾,这样的平手,自然是大败。阿鲁台闻讯,立即率东汗廷军连连西征。这使得西汗廷军队全线溃败,大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马哈木是卫拉特的灵魂人物,他的死更让西汗廷元气大伤。而马哈木之子脱欢也被阿鲁台俘虏,幸亏其母是额勒伯克汗的女儿萨穆尔公主,身上有着黄金家族的血,阿鲁台没有将他杀害,并于1418年放归,脱欢回去后统领马哈木余部。在脱欢囚禁期间,卫拉特部的事务都由太平、把秃孛罗主管,他们拥立阿里不哥后裔额色库为汗,率残部西迁,等待时局的变化。

袭扰明边

阿鲁台是一个思维十分缜密的人物,本来向明朝称臣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作为堂堂的蒙古汗廷太师,一旦有了实力和机会,绝不会安心臣服明朝;于是阿鲁台开始频频骚扰明边。明成祖认为其“凶悖之心复萌”,决定再次翻脸。1422、1423、1424年三次亲征攻打东汗廷,阿鲁台虽然以避而不战的方针尽量保存实力,让明成祖到死都没能和他交上手。但物资、人口特别是作为太师的威望损失巨大,在避战转移中迅速衰落。

正当阿鲁台在明成祖的追击下疲于奔命的时候,卫拉特则经过了内部的整合与休养生息,其实力大增。继承马哈木衣钵的脱欢不再满足于三位首领共治的局面,在恢复了本部的元气后,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兼并了太平;宣德九年(1434年)兼并了把秃孛罗,结束了卫拉特三巨头的历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瓦剌王”。同时,他拥立了阿寨台吉长子脱脱不花为大汗,号“岱总汗”,自任太师,也有了正统的元裔为号召。看到阿鲁台在明军的打击下日趋衰落,便频频发兵东征。

枭雄末路

宣德九年(1434年)3月,卫拉特脱欢所立的大汗脱脱不花率部袭击了阿鲁台的阿速特部,杀掠了他的妻子和部众,阿鲁台只得率残部13000人徙居母纳山、察罕脑包(今内蒙古西部乌拉山一带)等处。同年8月,脱欢率兵给予阿鲁台最后一击,阿鲁台被杀,部署溃散,这位影响蒙古历史三十多年的人物从此走下历史舞台。

轶事典故

名字由来

阿鲁台这个名字,是明人的汉文写法,学者们均比定为蒙文史乘中的阿鲁克台。《蒙古源流》说阿鲁台是“阿萨特之子”,本名乌格德勒库。《李朝实录》中作“阿禄太”。《蒙古源流》讲到了有关他的故事,说“巴图剌丞相让一个名叫斡额迭列枯的阿速人背着粪筐捡牛粪,就唤他”阿鲁台“使唤着”。说他为巴图剌(马哈木)拾牛粪,似无根据,当是一种俗词源学的解释,但透露出一个事实,阿鲁台是蒙元时期东迁的阿速人后裔,阿速部在蒙元时期是蒙古诸部中很有地位和影响的部落。

亲属成员

母亲:和宁王太夫人

妻子:和宁王夫人

兄妹

兄:阿力台(毛安泰)

妹:同产妹

子侄

子:失捏干、也先孛罗、阿卜只俺、昂克孛罗、火儿忽答孙

侄:毛胜

甥:阿鲁卜林

孙辈

孙子:和勇

人物评价

阿鲁台是在15世纪初,元室颠沛、命悬一线的历史条件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主政东蒙古后,先后拥立鬼力赤、本雅失里、阿台三汗,虽多经挫折,但不屈不挠,维持残元政权三十余年。

阿鲁台虽为东蒙古之权臣,但从他的行事来看,对东蒙古政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的。主政期间,汗臣之间虽有不和,亦未见有大的悖逆之举,也没有和大汗发生过正面冲突,所行废立,也是从东蒙古的大局出发,他主政期间,重要的大事有几桩,一是废汗立汗,再是与明朝和战,三是与瓦剌抗争,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维持东蒙古的生存与发展。

关于阿鲁台的事迹,史籍记载不太充分,但就有限的史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曾提出要与三卫、女真、吐蕃结为一体,显示出他志存高远。他是在鬼力赤称汗时进入东蒙古上层领导核心的。因鬼力赤出身于西部草原贵族他们之间意识上可能有某些矛盾。所以当元裔本雅失里出现后,他便依势拥立了本雅失里,以便更顺畅的号令全蒙古。本雅失里拒绝明朝“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的建议,并杀明使臣。这在后代的研究者看来似乎不太明智,但在当时,就东蒙古君臣来说,亦可视为显示东蒙古声威的一种方式。所以阿鲁台支持了本雅失里,并君臣并立打败了丘福大军。当明成祖北征,丧败之余,为休养生息,又以部主的身份,接受了明朝的羁縻,并利用这一机会与明朝进行有效的政治经济交往,使东蒙古实力得到了一定恢复。显示了他灵活的策略。面对明朝大军的征伐,他审时度势,发扬自己熟悉草原,善于迁徙的长处,采取避开明朝的兵锋,与之周旋,以保存实力,拖垮明军的方针,也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明朝的打击,但他始终清醒的认识到,威胁东蒙古政权的不是来自明朝,而是来自蒙古内部的瓦剌,所以他一直把瓦剌当作自己的政敌,毫不松懈。当本雅失里被杀,瓦剌拥立答里巴为汗,欲图号令全蒙古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拥立阿台为汗,与之对垒,显示了他的政治头脑。

阿鲁台及其主政的东蒙古最终失败了,就个人而言,英雄也好,枭雄也好,阿鲁台确实是15世纪三十年代东蒙古的一位不凡的人物。就东蒙古而言,这三十年也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