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3 16:33
《和果子》是2016年10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薮光生。
和果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表现四季五感的艺术。
剔透如玉的羊羹,翠绿喜人的草饼,外酥内糯的最中,诗意风雅的水无月……一枚小小的和果子里,有四季风物,也有和歌俳句。形、色、名、味,每一个细节,都凝练着日本独有的美学意识,让人在入口的瞬间,调动全部的感官去品味。
百余品和果子,不仅展现了对季节时令的敏锐观察和敬重遵从,还蕴含着对文化、人心的朴素感悟。
每一枚和果子,都是一个方寸间的日本。
薮光生
全国和果子协会专务理事。积极对和果子业界进行经营指导的同时,大力开展演讲、教育等活动。现兼任日本果子教育中心副理事长、专门学校讲师等职。
果子制作
梶山浩司
日本和果子协会“选·和果子职”审查委员、东京制果学校校长。
羽鸟诚
日本和果子协会“选·和果子职”审查委员、东京制果学校教育部次长。
小林纪夫
日本和果子协会认定“优秀和果子职”、东京制果学校课长。
长谷川献
日本和果子协会认定“优秀和果子职”、东京制果学校教材主任。
前 言
和果子的历史
第一章 体现季节之美的和果子
享受四季
果名的文化
手艺人的技艺与个性
和果子的材料
第二章 日常中的新鲜和果子
朝生果子
第三章 日本各地的传统和果子
干果子
传统的和果子 羊羹 最中
“包”的文化
传统的和果子 大福 馒头
后记
水无月、春之野、秋山路、早蕨、时雨、若枫、寒椿……一枚小小和果子里,有四季风物,亦有和歌俳句。形、色、名、味,每一个细节,都凝练着日本独有的美学意识。百余品和果子,带你巡礼日本千年。
和果子是五感的艺术
“和果子是五感的艺术”,是日本和果子协会第二代会长、虎屋第十六代传人黑川光朝提出的。
作为一种食品的和果子被称为“艺术”,听起来未免有些狂妄,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所谓“五感”,无须多言,指的是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
视觉,对所有食物来说是共通的。当一枚和果子摆在眼前,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色彩、形状、原料。“好像很好吃”“到樱花开放的季节了”“很清凉”之类的印象都是经由视觉获得的。这里并不单指外形漂亮的和果子,也包括平淡无奇的团子、大福,让人产生想吃的欲望就完成了第一步。
和果子的软硬可以通过手的触碰,或者用“果子杨枝”感受,这便是“触觉”。把和果子含在口中,齿舌间的感受也是触觉的一部分。
和果子界有一个专业用语叫“口溶”,意思是看似黏黏的果馅入口即化。这种独特的口感就叫“口溶”,也是触觉的一种。
味觉,毋庸置疑是品尝食物最重要的感受了。
嗅觉对和果子来说倒不是那么明显。和果子,基本上只有米、小豆等原料的微微香气,材料中有香橙、肉桂、山椒的话香味会更浓一些不过,也正是因为日本人有这种觉察微弱香气的感性,才蕴育出了和果子。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对气味非常敏感。平安时代,有人可以凭借衣服上的熏香在暗夜里分辨出来者何人;对气味细腻的感性渐渐成了教养的一部分,并由此发展出了“香道”“闻香”等文化。
这和茶道也有着很深的渊源。茶会上,香气不及茶香的和果子既能衬托出茶的魅力,同时也能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最后是听觉。听觉之于食物,会加强味觉的体验。例如煎饼,张口咬下去会发出“咔嚓”的声响。
但咀嚼和果子时,并不会发出这样清脆的声响。
黑川先生认为,从听觉上感受和果子,不在于食用时发出的声音,而在于每种和果子的名字。
通过名字,可以了解这种果子的由来,这样品尝时就更添一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