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5-04 22:41
《和解》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著中篇小说,最早发表于大正六年(1917)十月的《黑潮》杂志上,大正八年(1919)四月新潮社出版了单行本。
“我”(顺吉)长年和父亲不和,结婚以后便独自建立了家庭。父子不睦使得“我”心情很坏,而且一家人,上至祖母、继母下至妻子、兄弟妹妹们,以及亲戚们都感到别扭。但“我”任性,不愿听从别人的意愿,终于和父亲搞僵。父亲不允许“我”出入老家的门了。但“我”关心和依恋已年愈八十的祖母,常常趁父亲不在,从后门回去看奶奶。偶尔和父亲遇上了,往往两人都很生气,被从家里赶出。妻子生下头一个女儿阿慧时,父亲很是关心。家里人也想利用这个孩子使父子和解,可是阿慧仅活了两个多月,便得病死去。
不久,妻子又产下一女婴,取名留女子。一个月后,“我”回到老家,看到祖母病了,这使“我”很担心。祖母得病促使“我”决心和父亲结束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在继母的一再恳求下,“我”和父亲进行了一次交谈,承认以前自己的不对。这样,父子关系和解,两个内心相爱的人结束了长期对立的状况,重为父子。“我”与父亲的和解,使全家都沉浸于欢喜之中,“我”也变得精神愉快了。父子和解的消息电告了各方的亲戚,大家都高兴得流下眼泪。第二天,父亲来到“我”家看望儿媳和孙女。
《和解》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写成的。志贺前期的文学创作,而“父与子”的矛盾也是志贺直哉一生中最受折磨的问题。志贺直哉父子激烈对立,令双方都很愁悴绝望,都觉得很可能终生和解无望了。其后,历经多种曲折,终于达成和解,这是喜出望外的结局。如此明朗的情绪,令志贺产生了创作冲动,写出了《和解》这篇小说。志贺在《续创作余诙》中解释道:如《和解》所写,当时我正在写被约的作品。此间,与父达成和解,好心情由中生出。由于喜悦与兴奋,以和解为题材,将作品《和解》一气呵成。每日写十页稿纸,半个月完竣。”
主人公顺吉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纠葛贯穿作品始终。顺吉与妻子的婚姻违抗了父亲的意志,导致父子间矛盾急剧激化,从此顺吉被令不得进老家的门。但顺吉与妻子的婚姻仅仅是“最近”的原因,父子不和由来已久。
在《和解》中前半部分,顺吉和父亲之间对立关系逐渐加剧,顺吉不愿意见到父亲,设法躲避父亲。当顺吉偶回老家,探望病中的祖母时,还得事先暗中打探情报,确认父亲外出之际,方能溜回家中。一旦父亲在家,便即立刻离开。
在父子关系不和达到顶峰之后,顺吉为求精神安定,携妻外出旅行,未久妻子怀孕。次女留女子的诞生使顺吉的心情首次出现平和的情绪,他渐渐感觉自己不再如以往那般憎恨父亲,通过和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亲眼目睹妻子分娩,他在内心完成了绝对化自我向相对化自我的意识转变,这为和解创造了重要条件。最后,顺吉在父亲面前认了错,父子和解。
作为矛盾制造者,父亲也曾努力尝试改变不和现状,为了调解彼此不和,带着大妹妹到京都找顺吉见面,顺吉的躲避与不配合令风尘仆仆赶来的父亲十分沮丧。父亲对顺吉长女慧子的迁葬一事上抱有罕见的冷淡使得父子不和关系达到顶峰。
《和解》是一部典型的“私小说”和“心境小说”。作者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家庭,而这个世界中的矛盾便是顺吉与父亲不和。这一矛盾使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自然,充满了阴郁和痛苦。顺吉主动地消除了这种矛盾,使这个世界趋于和平、自然、温暖。作者是肯定这种和解精神的,他认为,有许多问题,本来是可以圆满、自然地解决的,根本没有必要由于无端的猜疑而酿成悲剧。这种承认现实,顺应现实,与现实和解,使自己与现实一致的生活态度,是志贺经过青年时期与现实的搏斗之后,渐渐形成的。
小说的情节发展以主人公的心境为线索。在基调上,主要表现主人公易怒、浮躁、不安而又有些感伤的情绪状态。顺吉不愿做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个性的人,不愿屈从父亲的意愿,这是父子关系紧张并日趋恶化的主要原因。顺吉一方面恼恨父亲的顽固,一方面自己也感到内心十分痛苦。他试图通过创作来理顺自己的感情,探索父子矛盾发展的线索,但总是不成功。所以,在顺吉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要求和解的愿望。只是由于他易变的心绪,和希望自然地解决的意愿,才一直拖着。最后,他在父亲面前认了错。阖家欢喜,他们父子也感受到了骨肉之情。
《和解》在写作手法上力求自然,无论情节的发展,语言、细节的描写都不露雕琢的痕迹,一切都似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作者善于通过琐碎的、平淡的日常描写,表现人物淡淡的忧郁,空寂的心境,可以说,这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习惯,表现出了日本民族传统的美学理想和所谓“东方趣味”。
日本小说家、评论家广津和郎:《和解》作为一篇作品,应该写的都写了,或许还不能称其为完美,但志贺是何种气质,他对生活持有何种态度,他生活的心情如何,凡此种种,他都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了。从这一点看,必须说,《和解》在志贺的作品群中,是最杰出的。
日本作家南部修太郎:父子悲伤的不和,《和解》中描写的这个事实,至少会为年轻的志贺直哉文学世界论代带来特殊深彻的感动。志贺将如此事实纳入作品中。最近一般作品的倾向逐渐远离,或者靠近了特别狭窄的规模,或者情趣在于追求技巧的洗练与精致,就在这个时候问世的《和解》,应该说,特色卓异。
《和解》最早发表于大正六年(1917)十月的《黑潮》杂志上,大正八年(1919)四月新潮社出版了单行本。1928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衬衣》中收有志贺直哉《和解》的中文译本,译者张资平。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志贺直哉小说集》中收有张梦麟的译本。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出生于日本宫城县石卷町,年少时受贵族子弟式教育。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后创办杂志《望野》。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创办《白桦》杂志,他们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1917年创作中篇小说《和解》,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期。1917年他的《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的心境的转移。192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志贺直哉被称为日本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较多的作家,在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其他作家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