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

更新时间:2024-08-29 15:13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哈佛大学下设学院,全球最有名的商学院。建于1908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人才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培养商人、主管、总经理的“工厂”,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为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历史沿革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创建300多年以来,为美国以及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17世纪初期,首批英国移民在北美登陆,一部分人选择在波士顿定居,在这些居民里,有一批曾在牛津大学或者是剑桥大学受过古典高等教育清教徒,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受到同样质量的高等教育,他们于1636年建立了这所学府,当时被称为剑桥学院。后来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人在1639年去世前向学校捐赠了自己的一生积蓄和400本图书,为纪念第一位为其捐资的慈善家约翰·哈佛,该学校便被称为哈佛大学。

办学条件

教学建设

建校106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为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哈佛的MBA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他们是商业活动中的职业杀手。MBA平均年薪可达10万美金以上,以致美国人指责MBA的第一条缺点就是他们的身价太高。

哈佛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哈佛商学院的基金达2.5亿美元之巨,比美国所有其他管理学校的总和还多。

HBS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学年学习统一的必修课程,第二学年制进入专业课程,近90年来一概如此。HBS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硕士课程的参考模式,其校规校纪也为其他学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一个令人奇怪的不平衡。第一年的课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第二年却有些无所事事的轻松。

怎样做好一个总经理课,主要讲授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具备的品质、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品质,怎样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年级的唯一必修课研究的是怎样做好一个总经理。我们都知道,哈佛商学院培养的目标就是总经理式的通才,而非会计师、市场分析家、生产计划专家等专才。

现代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一般不参与经营管理。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任命总经理委以代理人的重任。股东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润,更高的投资效益率,本是天经地义的。同时,工人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资,使用更新的机器设备,有舒服的工作环境,也无可厚非。此外,顾客、供应商、社会对企业都各有要求。总经理的任务是在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情况下,率领企业在市场上成功地竞争。

这里必须指出,总经理和领袖不是一回事。领袖不必是总经理,总经理未必是领袖。任何职位上的人都可以发挥领导作用,但只有成功的总经理才同时是领袖。领袖最基本的特点是富于远见,敢想敢为;他有远大的理想,充满信心,他能用这种理想激励别人,使别人跟自己走。领袖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人,他的魅力在于能用理想打动一大群人,使他们产生跟自己一样的信心、热情和干劲,从而参加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努力中去。

一年级课程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节80分钟的课。每节课基本安排一个案例,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3—4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13一18个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爬起来去上8点半的课。学生们估算,至少有75%的学习任务被压缩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内;20%则留到第二年的第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只剩下了5%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第一年要玩命地拼,第二年可以拼命地玩。第一年的第一个学期,对第一个进过哈佛商学院的人来讲,都是难以忘怀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学而生畏”的学期。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必修课。任何人都不能弃权和例外,哪怕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也必须上会计课。刚进学院的新生对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几十页一个的案例,对于非英语圈的留学生来讲,更是蜀道青天。因为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第一、二学期修完,所以你不能为了使学习轻松些而推迟学习任何难度大的课程。因此,就是那些颇具天才,毕业后也做出了显赫成就的学生,在开始的几个星期,也不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那些最优秀的学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前的紧张也会达到极点。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过了第一学期就可以松口气,并相信自己剩下的时间也能顺利渡过。一种成就感和乐观精神便取代了开始几个月普遍存在的不安和紧张心理。到了第二学期,多数学生依然埋头学习与研究,但自信心已在他们身上扎下根来。HBS的第二年完全不同于第一年。除了一门必修课外,所有的课由学生自己选修,所以课堂参与的兴趣提高了,班级也更小了。每个班通常只有40—70人了,不像第一年那样。你要和89个同学呆在一起。这样,学生们的参与频率也提高了,同时,在被教授点名时也不那么紧张了。准备案例的时间基本缩短为两个小时以内,但每天合计仍有6个小时的学习。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年的案例容易些了。实际上,案例通常是更长、更难了。但是在第一年接触过400多个案例后,学生们更善于抓住案例的核心,更善于分析案例中的关键因素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哈佛商学院设置了12门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12门必修课包括:管理经营战略与方针、管理控制、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与政府及国际经济、经营管理模拟训练、怎样做好一个总经理。其中前11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而怎样做好一个总经理这门课程则是安排在第二学年学习的唯一一门必修课。

经营战略与方针课,要在两年内学完,两年的讲课重点各有侧重,第一年主要讲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中的作用和责任;第二年则主要集中在战略如何实施方面。这门课程被视为HBS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是用来培养学生作为一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所应该掌握的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管理控制课,主要讲授如何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整体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绩进行计划、预测和检查等方面的技巧和各种具体程序。

管理经济学课,主要讲授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各种数学和统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把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进而形成决策。

市场营销学课,是一门与经营战略方针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其主要讲授:如何按照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如何选择并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如何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能力来推销产品等内容。

组织行为学课,是一门在管理类院系中普遍设置的课程。在HBS的这门课程上其主要是通过进行管理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组织中人的需求、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管理沟通课,主要讲授如何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报告、提案和决策等进行调查并向企业内外进行传达和交流。

人力资源管理课,是组织行为学的深化,其主要讲授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如何协调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生产与作业管理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要讲授如何通过分析有关生产过程、操作方法、生产能力利用率、作业规划、新工艺采用、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实例,来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原料、机器,以组织日常的生产活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投资收益率,并学会制订远期生产战略技术开发战略

财务管理讲授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最合理的资本构成和做出正确的投资和财务

决策,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处于最良好、最有效的运动状态

企业与政府及国际经济课,这门课程综合了经济、政治、历史、金融、法律、商业政策等学科的知识,讨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何根据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经营管理模拟训练课,则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上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

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全才,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可以排除特殊品性的必要,也可提供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这也就是哈佛商学院在第一学年的11门必修课中所学习的。

另外,哈佛还认为:具有创造力是作为一个出色的总经理的基础,而具有创造力应培养如下特质:

1、好奇心,这决定创造力的大小。

2、具有创意和开放的思想。

3、对问题具较强的敏感性

4、在困难面前能够自信,在机遇面前能够大胆。

5、适度的办事动机和强度,不急功近利更不优柔寡断。

6、能够在庞杂的事情面前,抓住问题的核心,做出正确的选择。

7、具有创造性的记忆,使记忆的片段相互联系,具有跳跃的流动性。

面对企业组织,管理工作成了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要想成为一个好经理,必须每件事都要做的圆满,需要高素质的总经理,他必须是:一个好的策划人;一个组织能手;一个协调人;一个管制人;一个分析人;一个推动人;一个设计人;一个意见沟通人;在许多情况下也必须是个老师;一个好学不倦的人;必须是一个决策人。总经理是一个天才,是一个全才。

哈佛认为,总经理是企业的总指挥,他的能力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一个总经理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一样,当每一种乐器各自为政地演奏时很吵闹,但通过指挥者的努力,洞察及领导就能将其配合成为有生命的乐章。但是,指挥的人手中是有作曲家所做的乐谱,指挥者仅是解释乐谱的人而已。总经理则不然,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挥者。这一特殊的身份就要求总经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上述这些非专业性的素质培养,则都属于“总经理学”这门第二学年唯一的一门必修课的范围,“总经理学主要讲授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具备的品质、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品质,怎样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说,“总经理学”是对MBA其余课程的总结与升华,它促使学生由量变到质变,同时,也是从象牙塔走向商界的桥梁。

“总经理学”主要讲授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具备的品质、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品质,怎样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它讲授的是真正的“管理”,而不是“管理学”,它培养的不是知识型的专业人才,而是能力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不是会计师,市场分析家、生产计划专家,而是总经理、经理。当然,这也就是哈佛商学院的目标。

在哈佛商学院,学生们除了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外,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其他许多课题。他们必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决策能力,并且要学会在作出这些决策后对它们的自我认可。换言之,哈佛商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前面讲过,哈佛商学院的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这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但恰恰是这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案例教学法迫使学生们去独立思考。

哈佛商学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所用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的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一节课80分钟,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时间一般是10一F20分钟。然后其他学生则分别从自己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分析、判断、措施,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所说的更好。

学生们为了能够争得发言的机会,经常是互不相让,你喊他叫,教室里也往往乱成一团。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但总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顾老师的提议,仍然在那里唇枪舌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方案,就根本不用站起来,更不用去抢着发言(当然,如果你能抢在别人之前说出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也可)。否则,你肯定不会引起教授的注意,甚至还有可能引来同学们的讥笑。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学院对学生成绩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课上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所以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发言。

预习对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第二天或下一次课堂上发言的质量。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头一天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所得的行动方案去上课。

哈佛商学院一再对学生们强调,在必修的所有课程中,作为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要在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作出分析,并对必要的得失进行了权衡以后,促使所制定的政策彼此协调,并保证这些政策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每个案例描写的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有的案例似乎是从一个元帅的角度来叙述整个战局;有的则记录一个校官所面临的局部态势。有的案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经过认真缜密的独立思考,是很难给出完满答案的。案例法训练的就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独立决策的能力。现实世界多半没有一种精确的答案,但却有受时间、资源、人才等条件限制的多种选择。“未来的总经理”们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最佳的决策。

案例教学法并非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被任何大学引进的学习方法,即使是在哈佛商学院,大多数学生也得在一个学期之后才能适应。而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这种独特教学方法的措施之一,就是哈佛积极提倡组建课外学习小组。但实际上,尽管在上课讨论、小组研究以及宿舍里相互交换笔记等等活动中,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会花掉不少时间,能否真正学好,全靠个人的努力和独立思考。

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到I的九个班,每班九十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学生中有美国参议员的子女,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理科生,有奥运会运动员,有西点军校的教官,有税务律师,有会计师,有银行家,有工程师。

无论学生过去学的专业是什么,第一年的课全是必修课。内容有会计学、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写作讲演课、组织行为学、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管理模拟竞赛。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1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里,学生们要分析八百多个案例。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

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你喊我叫,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乱作一团,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但往往总有不少学生,不顾教授的提议,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威吓学生的强硬手段,以便使讨论能够按照正常秩序继续进行下去。

HBS讲课用的案例,与一般学院所用的案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学院往往预先准备好了案例的分析结果,作为正确答案。但HBS认为,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决不是唯一的案例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一个中间产物,最后总会留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因此,有时甚至有意识地在案例制作时把一些重要的资料或数据漏掉。它重视如何适应形势和形势变化去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不太重视经营问题的解决结果。HBS的教学重视的是如何分析复杂的企业形势的“方法”。

因此可以说,HBS的案例分析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个学年里学完800多个案例,就好比用两年时间玩一个巨大无比的拼图游戏一样。尽管每一小块都有特定的位置,但您先拼哪一块,先从边上拼,还是从角上拼或是从中间拼,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全凭个人意愿。

HBS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发给学生的讲义和资料,靠死记硬背是绝对消化不了的,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学到手,就必须每天晚上读完2—3个案例,还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作出笔记。要充分准备好一个案例,一般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没有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根本吃不消的。

这是一位HBS的毕业生来谈她第一次做案例报告时的经历:

担任市场营销课的教授点名叫我谈谈布莱克·德克案例时,我顿时心怦怦跳起来。我打算向正在等我发言的全班同学公布我拟定的将GE公司电动工具部门合并到布莱克.德克公司的实施计划。

我扫了一眼笔记,试图想回忆起昨晚已拟好的报告要点。但当我意识到没有算出实施我的计划所要达到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时,感到一阵紧张。我知道同学们肯定会发现这点遗漏,但我已没有时间了。我抬起头来,不看笔记了。

教室安静极了,所有眼睛都盯着我。“我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实施计划”,我开始说道在我发言时,教授将计划的目标和关键步骤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我花了大约10分钟时间,讲了布菜克·德克公司应实施的生产和市场营销策略,讲了策略的投资预算和时间进度安排,以及对付各方面竞争对手的应变措施。

当发言进入总结阶段时,我甚至有些得意洋洋。因为我们课外学习小组已经充分讨论过这个案例。我确信自己的报告是一流的。

然而,我话音未落,80多只手毫不客气地举起来,准备攻击我的计划。这就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第一次做案例报告的经历。

没有人能够在哈佛商学院“混”出个文凭来。在哈佛商学院经历过的一切,会像洗礼一样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性格和将来的人生。HBS的两年学校生活,会抓住和拥有你的整个身心,不断地向你的智力和忍受力的极限挑战,并帮助和促使你去延伸这些极限。

在HBS没有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案例教学法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真正“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们除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外,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

为了能考试及格并取得毕业证书,学生们必须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正是这种参与性的、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才使HBS在林立的商学院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才使它的学生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和未来“老板”的好苗子。在哈佛商学院,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去思考问题。

案例教学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颇似电视台的大型辩论会,取胜的一方不是因为其观点如何正确,而是因为其辩论过程的精彩。每个案例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事实上,久经推敲的案例中,已经隐含了几种在真正的管理者看来是科学合理的行动过程,对学生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学生们往往在课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在讨论这个案例提出的问题。案例法的丰富内涵和需要教授与学生一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讨论的方式,使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体制别具一格。

即使没有多大名气的教授,也都很有上课天赋,运用案例法激发学生,促使他们去思索,去探讨。当然,这种方法并非十全十美,甚至令人恼怒。但总的来说,它是一种特别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在HBS行得通,是因为在HBS教与学的都是一流的教授和学生。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教学法,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只是个人对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的不同。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们的这种正确答案并非一个多向、发散型思维方式,也正是哈佛商学院教学方式的特色所在。

HBS的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断向学生“加压”的学习机制。上课与否以及课堂上的表现,占学习成绩的25—50%。所以学生们非常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发言。

教授在讲课之前总要环视一遍教室,他是在挑选最先发言的学生。这时的教室会让人明显感到一种恐怖气氛,如果你被教授提名,却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而不得不“Pass”的话,就犯了哈佛商学院的“大忌”。

因为按照记分规则,如果你选择“Pass”的话,成绩就会自动拉下一档;“Pass”两次之后就可能拿不到学分;三次以上的“Pass”,不但拿不到学分,而且还会受到校方“行为不良”的警告,严重的会被勒令退学。

在教授物色人选的时候,那些不甘人后的学生,会处于绝对的紧张状态,或咳嗽一声,或掉…下笔,或者挠一下头发,作出企图避开或吸引教授视线的动作,都将是一场“黑色喜剧”。

尽管如此,一旦有哪个家伙被提起来开始作报告的时候,其余的80多名学生马上就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寻找该同学的错误,推敲自己的发言怎样才能谈得比他更好,更出风头。他们完全忘记了,如果是自己站在那里发言的话,也会不可避免地犯同样的错误。

当那个可怜巴巴的学生脸色发育、满头是汗地结束自己的报告之后,其余的人会一齐举起手来要求发言,于是“自由发言时间”的论战就开始了。

由于学习非常紧张,很多HBS学生在第一年上学期间,除了教授和同学之外,很少能接触其他人,又由于课程的进展非常快,一旦误课就很难赶上,因此,生病是最令人讨厌的事情。只要不太重的病,学生们总是尽量坚持去上课,所以在上学期间必须注意身体健康。

在哈佛,学生们不但要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处理其他很多课题,他们必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决策能力,而且要做到这些决策的自我认可。换句话说,哈佛重视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实际上,在上课讨论、小组研究以及宿舍里相互交换笔记等等活动中,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帮助,会花掉不少的时间,但从根本上来说,能否真正学好,全靠个人的努力。

哈佛商学院所追求的东西简单明了,那就是让学生掌握成功地经营企业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们必须有一种能力,使自己能够站在一个高层次来把握和分析问题,能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情区别开来。

他们还必须具备另一种能力,就是在缺少足够和必要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作出正确和果断的判断和指示。他们必须知道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没有人会给你准备好正确的答案,并且任何答案都不会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地方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尽人意的。

哈佛学生的脑子里被灌输的是,如果你希望走向社会后,在任何时候都想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闲功夫。

哈佛的案例主要是商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事件,它的范围非常广阔,随着教程内容涉及面的扩展,各种各样的案例都有,包括用人、广告、策划、营销、管理、预测……等等。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只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中都会找到雷同事件,所以,对哈佛学生来说,走向社会,进入任何一个公司或企业,都会对各种现象得心应手,更包括商业竞争的手段与策略。

在美国,甚至全世界,名气最大的商学院之一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

哈佛大学商学院有大约200名教授,每年要吸收大约900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全都具有工作经验。另外,商学院每年还为大约5000名公司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提供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的在职培训。学院的办学特点之一,是鼓励教授为公司企业顾问咨询。打开哈佛商学院的电脑网址,你就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个第一流商学院的活力。在这里,你能和商学院的毕业生对话,参加商学院为学生开办的“商业计划竞赛”,了解硅谷高科技行业的最新动态。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商学院的网址每时每刻都推出很多公司企业最新的财政报告。这是为了让学生对美国的经济和公司企业的运行了如指掌,了解最新动态,并随时做出分析。

哈佛商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这里的研究和课程都十分贴近现实。每天老师都会问学生,他们如何解决一个具体公司企业面临的问题。教授上课,讲得最多的是公司企业的案例分析。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生动最现实的信息,哈佛商学院鼓励教授在校外为公司企业从事顾问和咨询工作。很多教授甚至经常到海外进行实地考察,和外国的公司企业密切合作。

招生录取

哈佛商学院每年要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进行学习培训;暑期还要招收学制六周的“专业管理(如医疗卫生管理、大学及学院管理等)进修班”。全年可以开设政策、决策、计划、控制、财务、市场、生产运行、科技开发、组织结构行为科学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100多门课程。

社会评价

哈佛大学是辉煌的,但大学中的哈佛商学院更令人称道。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三最学院

哈佛商学院成立后第一期招生数仅59名,到1916年增至142名,但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8年仅招收了18名学生,为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招生人数最少的一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学生数激增,1919年招生人数高达412人。哈佛商学院每年招生800名,包括工商管理博士、在职管理人员课程学生,在籍学生数达4000多人,此规模为美国之最。

哈佛商学院除以高额学费著称,收入颇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其具有高超的筹资技巧。与世界大公司、大银行的成功的联姻攀亲使商学院的基金高达2.5亿美元,比美国所有其他管理学院的总和还多。其每年年度预算高达1亿美元。

哈佛商学院的生财之道五花八门。《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出版物为哈佛商学院带来丰厚的收益,学生们每人需付2000多美元购买案例资料,需花900美元月租去住学校提供的一居室宿舍,要利用学院的健康中心,还要为毛巾和衣柜另行付费,连学生们被写进校权会名录也要惦费。校友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捐款,也是学院的财路之一,1995年竟然创记录从历届毕业生中募集2000万美元。所在地的一切都说明了哈佛商学院的生意经不是空泛的理论,哈佛的行政管理者可谓是非常高明的“企业家”。

哈佛商学院的名望,不仅是由于她首创了MBA学位,也不仅是因为她在管理教学中首创了案例教学法,还不仅是基于她拥有一个庞大的明星教授群,而是因为她确确实实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极其优秀的人才。正是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卓越表现,才使哈佛商学院扬名世界。

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显示,美国500家最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大约20%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董事长等等显赫位置上。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公司,是全美、甚至全世界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独霸一方的超级企业。因为他们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所肯定和尊重,才使他们的母校成为人们心目中超一流的学府。不少人将哈佛商学院的MBA证书,看作是进入高级管理阶层的通行证

知名校友

迄今为止,有8位美国总统出自哈佛,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乔治·沃克·布什贝拉克·奥巴马

哈佛出身的著名人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约翰·帕索斯、拉多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新闻记者沃特·李普曼和约瑟夫·艾尔索普等。

著名科学家有:天文学家本杰明·皮尔斯、化学家西奥多·理查兹、地质学家纳萨尼尔·谢勒等。

已有33位哈佛毕业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亨利·基辛格不算在内,因为他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记入在政府官员的史册。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内阁成员中,国防部长温伯格财政部长里甘、交通部长刘易斯,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曾在哈佛读书。还有前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前任总统奥巴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纽约市长彭博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是哈佛的毕业生。

哈佛大学之所以高踞当今世界大学之巅,是与她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的,ABC著名电视评论员乔·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庆时曾这样说道:“一个曾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她的影响足可以支配这个国家……”。

马文.鲍尔 (Marvin Bower),麦肯锡缔造者,管理咨询业缔造者,管理咨询之父,与彼得.德鲁克齐名的管理大师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工商史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technology and general management(originator of the concept“disruptive technology”)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Management

罗伯特·S·卡普兰,会计学平衡记分卡概念的原创提出者)

保罗·劳伦斯(also an alum),组织行为学

乔治·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

罗伯特·C·默顿,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迈克尔·波特,大学教授;竞争战略;Monitor Group创建者之一

Shashikant Patel,Australian diplomat to the U.S.

Howard Raiffa,决策分析

Ed Zschau,general management

Rakesh Khurana,organizational behavior,CEO of Labor Market

罗旭德(Peter Loescher),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