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建筑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与哈工大诞生同年的1920年。当时为隶属于中长铁路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筑科;1922年学校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设铁路建筑系和电机系;1927年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1928年,学校由东省特区与中东铁路共管,校名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采用建筑结构和施工并重的教学模式。1958年起设立建筑学专业,实行6年学制。1959年国家实行院系调整,土建类专业从哈工大分离出来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纳入土木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科创始于1920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两个肇始学科之一,是中国最早开启建筑教育的院校之一,在中国建筑院校中誉为“建筑老八校”之一,也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地和人居环境教育的引领者之一。
哈工大建筑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五个学科,构建了完整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智慧建筑与建造、工业设计等9个本科专业。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专业教育,满足本、硕、博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全链条培养需求。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新世纪人才和省优青领衔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是黑龙江省首批“头雁”团队。现有教职员工208人,其中专任教师172人,教授47人,副教授80人;博士生导师58人,硕士生导师120人;海外讲席教授4人;拥有院士1人、共享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人居环境学科群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人居环境学科群杰出人才,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超过50%毕业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大学深造,人才培养质量受广泛赞誉。
学院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积极发展国际合作网络,重点拓展与世界顶尖大学和学科顶尖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2个国家或地区的近80所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多样化的联合教学和科研合作。
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平台、5个部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7个行业平台和6个海外学术基地或联合研究中心,连续三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重视社会服务,充分发挥设计力量,用科技实力承担国家多项重要设计任务,先后完成2022 冬奥会赛区冰雪小镇会展酒店、冬运会冰上运动中心、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等国内重大建筑工程实践200 余项,完成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扎兰屯历史街区等项目 40 余项;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等国家及省部级设计类奖项 60 余项。积极面向国家和地方人居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尤其在寒地建筑、公共建筑、数字化设计、创意设计等领域已成为国际学术高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于1977年恢复建筑学专业本科高考招生,1979年恢复设立建筑系。1985年增设本科城市规划专业。1995年增设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9年成立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1952年,当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办含有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班。1959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文革”后1978年恢复招收导师制研究生。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校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并入,组建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4年3月成立了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艺术设计系。下设建筑设计(一、二、三室)、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产品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10个教研室,并设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城市设计等九个研究所,此外还设有实验中心、数字信息中心、建筑图书分馆、资料档案中心等教学和研究辅助机构。
◆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 建筑科
◆1922年 更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 建筑科
◆1928年 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科
◆1958年 设立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专业
◆1959年 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科纳入土木工程系
◆1979年 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
◆1985年 增设本科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四年
◆1989年 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同时改学制为五年至今
◆1995年 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制四年,文理兼收
◆1995年 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 建筑学院
◆2000年 重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之一。1985年获得博士授予权,1994年首批以A级通过国家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 1998年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9年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
经过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许多方面形成自己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具备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和稳定的科研方向。该学科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建筑设计专门人才。
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入学时加试美术。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职业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建筑设计实践技能,并具有初步从事与专业有关的研究、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五年学制本科生,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建筑学专业教师总数5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及城市规划与设计四个二级主干学科。
建筑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设计、相关知识、技术、实践和外国语等智育方面课程,以及政治思想理论、体育等课程。
建筑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四个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两个博士点和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为本科毕业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考研比例一般在50%以上。
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成立于1985年,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较早创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之一。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于1998年以A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于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再次以A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多年奋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国家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项目,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基地。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执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开发、城市规划研究与教育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规划设计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设计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并能在设计实践中应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协调各相关工作的能力;
3,表达技能∶具有扎实的基本表达技能,包括熟练的绘图表现技巧和模型制作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备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综合技能∶将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于设计中,较好地掌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了解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文知识、工程技术,以及有关设计的法律、规范标准。了解有关的经济知识和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以及从项目策划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
五年制本科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 9人。多位教师具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与实践能力。
1、主干学科
城市规划专业是综合城市各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学科,主要的学科方向有:城市经济与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等,教学以建筑学和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直至建筑设计等多方面构建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城市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与物质空间规划设计;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突出寒地城市与建筑特色。
2、主要课程
基础课有:建筑绘画、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多类型的课程;主干课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及城市工程规划等。
3、实践教学
在五年的学习中,始终贯穿着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与专业实习,从绘画实习、测量实习、工地实习、城市认识实习、城市调研实习等,到历时半年的设计院规划师业务实习,都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院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
哈尔滨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科是我国在工科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较早的学校。1980年在建筑学专业中开设室内环境设计课程。1984年在建筑学学科中设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我国最早开展该方向研究生教育。
1995年开始招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2000年获得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视觉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及科研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艺术设计教育和研究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城市、建筑及环境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四年学制本科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教师总数2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硕士导师5人。
艺术学、工学
造型基础、专业技法、基础设计、专业设计、艺术设计史论、计算机软件应用等。
艺术设计实验及实习、形态研究及实验;造型基础及实验;工程材料及实习。
学生本科毕业后, 可继续在学院相关学科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学院教研室
第一建筑设计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一建筑设计教研室,前身是建筑设计初步教研室。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博士生5人。
主要承担的教学课程有“建筑设计基础Ⅲ”、“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表现”、“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专业英语”等,并参加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教学与指导,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
该室承担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2001年得到校重点课程建设和重点教材建设,2004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
教研室全体教师同心协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
主要成果:
1、1999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1年,建筑设计基础课获校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3、2001~2003年,完成省教育科学“十五计划”课题“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体系研究”,并通过验收,受到好评。
4、发表论文有《构成课导入式教学法研究》、《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试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等。
5、2003年周立军等主编的新教材《建筑设计基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建筑设计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二建筑设计教研室,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全教研室共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教学法的研究。首创“过程教学法”,提出“开放式”教学新模式和“过程式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并受国内专家好评。
2004年本教研室所承担的课程“特殊环境群体空间设计”、“分项设计”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众多实际工程的创作。潜心钻研业务,发表有关学术著作、译著、论文等。
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校基金资助的科研工作。在承担“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在1997~2001近五年里累计获奖20余项,在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优秀作业观摩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在2005年UIA国际大赛上获科技委员会奖和组织委员会奖。
教研室以年轻教师为主,是一支朝气蓬勃、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团结向上的教学科研集体。2002年,教研室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先进集体。
承担课程:
本科生:
1、设计课程:单项设计、组合设计;自然环境群体空间设计、城市环境城市空间设计、毕业设计;
2、理论课程:作品赏析、专业导论、体育建筑设计专题;
3、实践教学:参观认识实习。
研究生:
1、大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研究;
2、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
3、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研究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设计评析、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理论、寒地建筑创作理论。
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由十一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科队伍,教师的研究领域涉及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设计理论及方法。
教师中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生2人。
本教研室主要承担第四、五、七和第十学期的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学任务。
其中本科设计课包括:幼儿园设计、活动中心设计、住宅设计、高层宾馆设计、图书馆设计、快速设计,并指导毕业设计。
讲授课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生态建筑学概论、建筑造型概论,建筑计划学,职业建筑师教育,建筑专题系列讲座,行为建筑学,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等。
讲授课程正在加强两大主要原理教学改革工作:一是“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一是“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在设计课教学方面,幼儿园设计、活动中心设计不断探索过程式教学改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战性教学环节正在进行一体化探索,将两个课程设计和设计院实习工作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建筑设计教研室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2003年度先进集体。
孙清军获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一等奖。
孙清军获2003年“全国适用经济住宅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奖三等奖。
孙清军获2004年 “城市庆典”国际竞赛三等奖。
韩衍军、吴健梅、晁军、于奕欣、鲁英灿、杨悦等获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白小鹏获“五大湖奖优秀教学奖”。
科研论文专著,2001—2004年,全室获省优秀科技进步奖二项,省优秀论文奖二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三部,李桂文、李大为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正在进行。
建筑技术教研室
建筑技术教研室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科学及建筑设计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教学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研室现有在职教师9人,外籍特聘教授1人,返聘教师7人。在职教师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
几年来,全体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改革探讨与教学研究,先后编写5部教材、发表4篇教学论文、提出一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创建了建筑技术模型室。
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编写教材:
1.《建筑构造》
金虹主编
郑忱 主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2.《房屋建筑学》
金虹 主编
郑忱 主审
科学出版社 2002.7
3.东北地区通用教材《房屋建筑学》
金虹 主编
郑忱 主审
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8
4.《建筑保温设计》
陈庆丰 主编
校内教材 1995
5.《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
金虹 参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教学获奖:
1.金虹,李连科,张卷舒,孙世钧。“房屋建筑学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研究”。获2003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金虹,李连科,张卷舒,孙世钧。“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成果:
教研室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在可持续的建筑及其环境,建筑节能、建筑新技术、智能建筑、工业化建筑、建筑物理环境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生态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先后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省部及市级科研项目。其中金虹教授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完成一项法国全球环境基金会资助的中法合作项目研究。
常怀生,李健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建筑规范》,已通过国家验收并于99年10月实施,2002年6月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忱,赵运铎编著哈尔滨建筑配件图集《住宅节能木窗》,“节能窗的研制”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金虹做为建筑学负责人编写黑龙江及哈尔滨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哈尔滨地区实施细则”;
常怀生,李健红参加《殖民地时期远东城市发展与研究》中日俄三国合作科研,及《2000年小康住宅居住实态研究》中日两国合作科研,已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获得日本建设省2000年居住年大奖。
做为参编单位初仁兴、陈庆丰参加编写《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肖文英参加编写《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此外,承担工程设计数十项。
发表论文:
自2000年以来,在国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城市规划教研室
城市规划教研室前身是1958年由哈熊文先生主持创建的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教研室,1959年成立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教研室,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全室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2人获得博士学位,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多位教师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和考察。
城市规划教研室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开发、城市规划研究与教育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多个培养层面。
承担课程
本科生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系统工程
城市学
村镇规划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室外工程设计
城市综合调研
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
专业外语
研究生课程: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Ⅰ、Ⅱ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
城市景观
城市学
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政策
科研及实践活动
城市规划系,已承担(或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科研等项目40多项,学校各项科研基金4项,各种设计项目等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200余篇。
城市规划系十分重视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等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性设计成果非常丰富,如“齐齐哈尔市总体规划”、“哈尔滨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威 海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规划设计”、“邯郸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唐山市总体城市设计”、“哈尔滨市道外区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规划”、“长春 市净月潭开发区城市设计研究”、“深圳市城市设计控制指标系统研究”、“太阳岛风景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滨水区整体概念 设计”、“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改造城市设计”、“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城段城市设计”、“哈尔滨市高层建筑控制专项规划”等项目,为当前的 城市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建筑历史教研室
建筑历史教研室具有一支充满活力,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包括退休返聘一人),讲师一人。本学科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创作理论、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中国建筑经济史、中国近代建筑传播学、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等课题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5项,其它奖10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至今已培养了近50名硕士生。该学科还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中招收、培养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读硕士生20余名。
课程建设:
从2001年开始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2003年开始对中外建筑史课程进行整合,突出中外建筑历史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比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外建筑史教学体系。2006年《中外建筑史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创新研究》,作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正在进行之中。该教改项目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外建筑历史的协调性与相关性;强化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借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完善具有国内高水准的CAI课件建设。
课程特色:
1.实现从描述性史学到阐释性建筑史学的转化。使中外建筑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实例的表象描述,而是进行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创建一种新的建筑历史课程教学模式。
2.全面整合中外建筑历史知识的教学结构,在教学中强化中外建筑史知识的相互渗透,强化文理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强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3.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网络优势,变静态的建筑史教学为动态的建筑史教学,搞活教学平台,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专业职业技能的教育打好综合的基础修养。
教材建设:
侯幼彬教授参与《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承担该教材的第10、11、12、13、14章的撰写。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用书。侯幼彬教授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作为该课程的配套辅助教材使用。侯幼彬教授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建筑美学》;该书先后获得多次奖励,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书。2003年刘松茯教授出版学术著作《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与模式探析》,侯幼彬教授编著的《近代建筑总揽一哈尔滨篇》以及刘大平教授执笔的《哈尔滨保护建筑》均作为《哈尔滨近代建筑》课程的配套辅助教材使用。
获奖情况:
1.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
2.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
3.中国建筑史教学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03年。城市规划系
城市设计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教研室,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由哈雄文先生主持创建的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教研室。1959年城市规划教研室成立,1996年分为城市规划教研室与城市设计教研室。
城市设计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4位,讲师4位,博士导师2位,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8人。
多位教师前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进修和考察。
城市设计教研室教师勤奋求实、勇于创新,获得过多项教学成果奖,培养了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才。
本教研室承担校内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等全日制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突出城市设计教学,始终坚持城市设计过程教学、强调寒地特色以及城市真实地段选择等特色。
讲授的专业课主要有:
本科生:城市综合调研、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建设史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规划概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景观概论、城市设计课程设计、城市社会学、经济地理学概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专业外语。
研究生: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景观、城市科学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城市发展史导论、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美学、城市设计过程论、城市设计实践。
科研:本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承担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30多项,各种设计项目等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
2022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834107团支部获得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