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8 16:15
中国近代著名穆斯林实业家、诗人、学者、官吏、社会活动家。1862年(清同治元年)生于甘肃天水穆斯林中医世家,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待翰林院庶吉士。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后历任刑部四川同主事、壁山、宜宾、乐山知县。辛亥革命后返回故里兴办实业,为甘肃近代民族工业之先驱。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病逝于天水。享年70岁。
哈锐,字蜕庵,回族,祖籍福建,1862年(清同治元年)生于甘肃天水穆斯林中医世家。19岁入陇南书院,,21岁乡试中举,31岁参加会试,及光绪壬辰科进士,待翰林院庶吉士,为中国回族穆斯林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翰林公。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签分刑部四川司主事,不久,因母殁返里,守孝三年。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回京供职时正值“戊戌变法”与“庚子之变”。变法失败后受恩师翁同和(光绪帝师)牵连,被慈禧开缺回籍,,于同年10月返回故乡。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重返京师。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报牒吏部。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起,先后任四川壁山、宜宾、乐山等县知县。辛亥革命后,1917年(民国六年)返回天水兴办实业、地方教育以及穆斯林公益事业,因业绩突出,功勋卓著,品德高尚,望重乡里,民间称“哈瀚林公”。
1917年(民国六年)夏,哈锐离川返甘,利用天水小陇山林区木材资源开办火柴加工企业,开甘肃近代民族工业先河。当年9月,哈锐辗转归里,筹集股金、选址建厂、招募技术人员。哈锐翰林入官,学博识广,在家乡久著声誉,加以其合作者胡子瞻精通商情,素孚人望,因而筹备工作进展极为顺利,地方富商巨室闻风响应,1918年(民国七年)底即募得股金白银三万二千两(以每股50两,共640股),购得市区合作巷原黄家烟房为厂址;同时在小陇山林区党家川设立木材厂生产火柴梗、火柴盒片;复在甘泉寺元店附近建厂加工、运送山货原料;同时派人去重庆聘请技师、购买生产设备,研制黄磷火柴。1919年(民国八年)3月第一次股东会议如期召开,决定设立董事会,选出张仲武为董事长,哈锐为总经理,胡子瞻为副总经理,王鼎山为监理,同时报请立案注册,成立天水炳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以“雄鸡”为注册商标。1920年(民国九年)天水炳新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时年哈锐57岁。
天水地产“雄鸡”牌火柴投入市场后,以质量优于陕西宁羌“松鹤”牌火柴而在陇南市场独占鳌头,渐次扩及至陇东、河西一带。半年后,炳新又开发出发火迅速且使用相对安全的“山羊牌”赤磷火柴,更受消费者欢迎。炳新声誉日增,产品销路日旺,主打产品行销陕西、青海,在西北市场占有相当份额。1921年(民国十年)到1930年(民国十九年)10年间,日产量由7箱增至20箱上、下(每箱100包,每包6小封,每封72盒,每盒100枝火柴),年营业收入达15万元以上。
1925年(民国14年)后,哈锐在公司开始兴办职工文化培训班、业务培训班、职工子弟讲习所,以夜校形式让职工及其子弟学技术、学文化。同年,哈锐在公司附近创办“炳新小学”,免费招收街道居民儿童入学。“翰林办学”在天水被传为佳话。哈锐还被推举为社长,主持“从古学社”。该学社是由当地一些文人自筹资金举办的群众性文化教育团体,地点位于市区伏羲庙内,由学员唱诗写文,优者授奖,并予刊印。此外,哈锐还主持编写地方志书,延续地域历史文化。
哈锐离川归里后,时任陇南镇守使的孔繁锦“惜名誉礼士绅”,多次“情意恳到”聘请哈锐担任镇守使署顾问,对哈锐“七八年如一日”地尊重。哈锐受任顾问一职后,“遇事尽言,多见采纳”,积极支持孔繁锦从事地方城市建设。孔“好兴土木”,在任期间天水城市建设面貌发生显著改观,这与哈锐的作用不无关系。当时完成的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有:开通天水通往周边12县的大车道,道路总长2800多里,打通了天水城的四面出入口,对外交通有所改善;对大城通西关的南向迂绕街道裁弯、直达西关后街,俗称新街,整修大城路段,用石子砌成街道,使大城路面宽达6米,可通私人轿车;1919年(民国八年),在东校场(今岷山机械厂附近)第一次引进发电设备,后迁至秦州东大街,修厂房、装设备,定名为天水开明电灯公司(亦称电灯电话局),发电容量30千瓦,向城内主要公馆、商户、衙门等168户包灯593盏供电照明,并第一次在大城一带街道架设了路灯137盏,使天水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出现路灯的城市。
作为回族穆斯林实业家,哈锐对社会公益有诸多贡献。当时西北地区灾荒严重,战乱迭兴,民族矛盾激化,哈锐则从大局出发,倾力保全天水地方安全和回汉民族的团结。1928年(民国十七年),河州回族军阀马仲英率众攻天水,吉鸿昌将军以奇兵挫其锐,使陇上名城得保无恙,地方父老,感戴颂扬。哈锐出于衷心感动,断然捐弃民族偏见,为吉将军写下了发自肺腑的赞颂之辞。当吉将军将俘虏数人交哈锐处置时,哈又宽厚为怀,对俘虏教育开导,待事平后发放盘缠予以放归。充分体现了他开明大义、维护民族关系的高远眼光。十数年中,每遇回族军队攻打天水城,为不致城市遭毁、民众遭难,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奋身前往,以其学识和威望劝说围攻者,晓以利害,努力化解干戈。
哈锐故居位于天水市区澄源巷13、17号院,原为一进三院,后存二院,坐北向南,大门设在东南角。全院前堂后寝,主厅房为两层木楼,为清代建筑。哈锐故居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共有房屋35间,均为土木结构,保存完整。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哈锐故居院内由正门、天井、影壁、垂花门、倒坐、厢房、过厅、两层主楼厅房、后院两层木楼、后院门等组成。进入院内,南房倒坐3间,北面过厅5间,有副阶。中院北3间悬山顶式出檐2层木楼。前院、中院东西厢房均为3开间,后院西房3间为两层木楼,南、北厢房各3间。东向开一后门。在天水民宅院落中有两层木结构楼房二座者并不多见,而哈氏木楼建造最为精美。
哈宅故居院落构思精巧,庭院与庭院空间的过渡是由过厅和厅房西侧的围棚通道来界定的。前院、中院注重中轴对称,流线型布置明确。厅堂布置在庭院深处的两层楼上,会客空间布置在楼房的底层中开间,可使人感到空间变化。内厢房均不设廊道,这里有包括庭院和天井的开敞空间。这种空间是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的直接对话模式,这种构建六式与其他民居建造方式有所不同,哈氏故居建造风格独具风韵。
哈锐故居中用砖、木雕刻的植物花草、各种器物图案,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暗八仙、文房四宝、太极八卦等,显示吉祥如意和趋利避害的文化构想。特别是正房的窗花图案令人寻味无穷。窗花图案称“冰梅图”,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寒梅傲雪,体现着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主人治家思想的体现。哈宅建筑群,庭院深深,树木花草繁茂,颇有江南美景移入陇上人家之感,也有着浓郁的西部人情风土和雅风遗韵,透视出一种恬静休闲与安逸雅致的民风情趣。
题贾宇清巢云
安排月榭与风廊,无限尘劳此取偿。
却怪投闲闲不得,一春花事费平章①。
【题解】贾宇清,生卒年月不详,清秦州道盐榷主事。据资料记载,1930年河州回民马廷贤因民族矛盾,率部万余人攻占天水,哈锐曾与贾宇清等绅耆名流出面调停斡旋才得以化险为夷。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两人是当时天水地方最有经济实力和影响的著名人物。贾宇清宅第之精美广阔,连作者都感叹不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盐榷主事一职确为“肥缺”。
【注释】
〔1〕平章:品评,赏析。
甘谷喜晤任赓六部郎同年
萧然霜雪两盈头,留向秦亭①泣楚囚②。
除却灵岩③无净土,任他沧海尽横流。
何因结队纷狐鼠,不死凭人呼马牛。
久别重逢三十载,刹那身世一浮沤。
【题解】任赓六(1849年—1932年),名廷飏,甘谷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辛亥后归里,闭门却扫,著有《甘谷县志》等。此诗通过喜晤挚友的心理感受,抒发了作者对乱世沧海、不死便任人宰割的不满情绪,折射出作者与同年身上的时代光斑。
【注释】
〔1〕 秦亭:秦人发祥地,此代指包括甘谷在内的天水一带。
〔2〕 楚囚:原指楚人被俘者,此指活窘迫的人。
〔3〕灵岩:此喻神灵所居之地。
春寒
山色才如笑,无何①忽转寒。
看花人意懒,争树鸟声干②。
拂面风微劲,围炉夜未阑。
诗成呵笔冻,梦醒怯衾单。
【题解】乍暖还寒时节,天气倏忽变化,人意懒散不振,花尚羞探,鸟亦怏怏。诗歌对仗工稳,不简不丰,用词古俗结合,活泼而有雅趣。
【注释】
〔1〕无何:没什么原因。
〔2〕干:涩而无味。
九日和周子扬两首(选一)
点缀高秋枫树林,浇愁莫厌酒杯深。
青山有约移文①在,白发无情老境侵。
人海十年飞万劫,仙区一刻抵千金。
讵②云赓唱③能为役④,久噤寒蝉偶一吟。
【题解】周子扬(1885年—1928年),名希武,号绳之。天水人,清代禀生出身。曾任甘肃省立一中教务长、武威四中校长、宁海镇守使马麒幕僚和西宁县县长等职。曾随天水出身的甘肃忠武军统领周务学去玉树勘界和解决民族纠纷,著有《玉树调查记》。
【注释】
〔1〕移文:此指有关南廓寺的文字记载。
〔2〕讵:副词,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
〔3〕赓唱:此指作者为周子场所写的几首诗。赓,继续。
〔4〕役:周子扬西上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