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复兴式

更新时间:2024-08-23 22:55

从新古典主义式向哥德复兴式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例如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小说和以中世纪建筑为题材的风景画使人们产生怀旧的情绪。第二是建筑理论家主张恢复哥德式建筑形式的文章。第三是罗斯金(John Ruskin)的著作在宗教和道德上对这种风格的推崇。其著作《建筑的七盏灯》(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1849)、《威尼斯之石》(Stones of Venice,1853)流传很广,他认为中世纪的手工艺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高尚的道德,鼓吹恢复旧风尚。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迪克(Viollet-le-Duc)在其著作中表现了对哥德复兴式风格的支持,但在他本人的作品中却很少表现。该式在19世纪各种复古主义风格中是历时最久之一。虽在1850年代∼70年代中逐渐失势,但20世纪英、美的教堂和高等学术机构仍采用这种形式,直至新材料和功能主义兴起後才消失。

建筑信息

曾在美国英国流行的从中世纪建筑中汲取灵感并与新古典复兴式相抗衡的建筑风格,在欧洲大陆上仅有个别的例子。记载中最早恢复使用哥德式建筑构件的是英国作家华尔波尔的「草莓山」住宅。这座住宅采用哥德式只是为了吸收其别致和浪漫的特性,并没有考虑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另一例子是韦艾特(James Wyatt)设计的「芳特希尔教堂」(Fonthill Abbey),一幢带有82公尺(270呎)高塔的乡村住宅。虽然对中世纪的兴趣最早表现在私人建筑上,但到1820年代英国的公共建筑也设计成哥德式。巴里(Charles Barry)爵士和普金(A. W. N Pugin)设计的议会大厦(1840)是最著名的例子,采用英国中世纪风格,不像早期那样生搬硬套。19世纪中叶建造的其他建筑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後来,精致豪华、标新立异的倾向成为英国哥德复兴式的尾声。在美国,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强调富丽而欠典雅,为富有者在乡间别墅中所喜用。厄普约翰(Richard Upjohn)设计的三一教堂(纽约市,1840)是一例。後期从考古学角度看较为合理,多用于公共建筑,例如伦威克(Renwick)设计的圣巴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纽约市;1859∼1879)

歌德复兴式建筑

伦敦的议会大厦,属哥德复兴式建筑;1840年由查理·巴里及普金所设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