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禾

更新时间:2024-04-22 20:22

唐一禾(1905〜1944年),原名义和。江夏金口人。1920年,参加武昌美术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前身)函授部学习。1924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26年,回到武昌母校继续深造。其间曾参加北伐军的政治宣传工作。1928年,留校任教。1930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留学,从著名油画家劳伦斯学习油画,其作品曾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34年回国,在武昌母校任教务主任兼西画系主任。1944年,与其兄唐义精从江津乘船赴重庆参加全国美协会议,船沉遇难。

人生经历

1922年考入私立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少年时,热爱绘画,是武昌艺专最早的八个学生之一。1924年就读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攻油画。接受曾在美国学美术的、时任该校教务长的闻一多先生影响,是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受学校教务长闻一多的影响,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创作了《铁狮子胡同惨案图》。参加“武卅运动”。

1926年返回武昌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六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

1927年中断学业回武昌参加北伐军,编入第六军政治部,随征战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

1928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他带着学生把一幅幅巨大的宣传画贴满三镇,其中不少都是他的手笔,如《正义的战争》《敌军溃败之丑态》《铲除汉奸》等。

1931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劳伦斯学习油画。由于家境清贫,只好半工半读,每天除在校钻研油画外,晚间还要到二十里外参加夜画会,抓紧练习速写。其素描当时颇受中外人士的推崇。曾获学院“罗马”奖,赴罗马学习、考察。作品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展,与当时留学法国的常书鸿秦宣夫吕斯百曾竹韶王临乙等人发起“旅法美术协会”。

1934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回国后,一直在武昌艺专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任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系主任。抗日战争初期,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他绘制的抗战宣传画当时收到很大的社会效果。当时武汉已成为抗战的文化中心,各地的文艺家荟萃于此。此间,唐一禾画了很多宣传画悬持于武汉街头,如《还我河山》等。

1937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上,他的作品《武汉警备》引起了很大反响。

1938年武昌艺专迁到四川江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不懈地坚持教学,培育了不少美术人才,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和艺术水平。

1940年至1944年,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创作了油画《穷人》《村妇》《厨工》《田头送茶》《女游击队员》《七七的号角》《胜利与和平》及素描《码头工人》《祖孙》等作品。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944年赴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会议并当选中华全国美术会常务理事,途中因江轮倾覆罹难,年仅39岁。

唐一禾他曾参加北伐征讨封建军阀,他曾在193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他曾是青年艺术学子追随的导师,他曾是满怀激情与才华的热血画家,他只在这世上生活了39年,但他却留给人们那么多的感动与怀念。

人物评价

一禾作为早期留学西方的学子,怀揣报效祖国的宏愿,刻苦学习艺术。在唐一禾短暂的生命和艺术历程中,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在民众的底层里负起了神圣伟大的使命”的崇高追求。在唐一禾出国学习和回国投身艺术教育期间,正是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亡面临考验的时刻,而唐一禾的艺术创作也始终紧密地联系着国家、民族、民众命运这一主题。

后人缅怀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艺术家,以激励后学,有必要在教育界倡导学习唐一禾的为革命和艺术教育不懈奋斗的精神。恰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捐献仪式上所说,“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唐一禾,同样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带着艺术和思想的锐气,唐一禾在教学上探索的是艺术对于民族存亡与文化变迁所能起的作用,由此身体力行,发蒙后学,使教育内容和方法成为体现文化理想的一种方式。唐一禾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的作为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在今天仍然给予我们不尽的启示和激励”。

个人画展

已故著名画家唐一禾先生诞辰100周年,“唐一禾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唐一禾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唐一禾的儿子、省文联主席唐小禾深情回顾了父亲生平事迹。展览举办之际,90高龄的唐一禾夫人熊明谦女士携子女将唐一禾作品油画4幅、素描59幅捐赠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加上中国美术馆原藏油画及部分素描等11幅作品,唐一禾在短暂的艺术历程中创作的作品,除少数散失或送学生外,全部归属国家艺术宝库。

“唐一禾的绘画风格是一种合有时代艺术共性与个人艺术气质的风格。他在领略欧洲古典到近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实主义严谨造型为本,融入浪漫主义抒情笔调,同时摄取现代绘画明亮的色彩表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这些语言特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有机贯通,显现出恢弘开阔的体格、硬朗大方的造型和舒展流畅的神韵。”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七七的号角》《女游击队员》等油画作品,在风格上折射出整个民族救国图存的急切悲愤与表现力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目前尚存的素描涵盖了他留学时代所作的石膏像和人体,以及部分人物肖像、速写,坚实的笔调和刚健的风骨无不真实地流露出艺术家的性格。

生活故事

唐小禾回忆中,模糊而高大的身影除了父亲,还有伯父唐义精和姑姑唐义贞。唐义精在50年的生命里,以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为毕生的追求,同时,唐义精以进步的思想和包容的心态让武昌艺专成为革命者的庇护所。而唐义贞作为一名奇女子,以26年的短暂生命实现了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唐义贞的名字出现在索尔斯兹伯里《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里。唐义贞与陆定一是一对历经生离死别的夫妻,而在唐义贞牺牲50年之后,陆定一终于找到他们的一双儿女,为此邓颖超专门写信道贺,称这是一件“悲苦的喜事”。

早逝的英才,始终没有被人们忘却。195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唐一禾画集》,郭沫若题写了书名,陆定一作序,熊明谦编写了年谱。1984年,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和台北的艺专校友在两唐遇难40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湖北美术家协会编辑了纪念文集,汇集了他们的学生张执一、黄钢、李家桢、杨立光、刘国枢刘一层等以及陆定一的纪念文章和关于唐一禾油画艺术的论文。1991年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了《唐一禾画集》,吴作人题词:“为艺术辛勤探索,为教育忘我献身——一禾学长才绝伦辈以画集出版书以纪念。”而最能让英才喜悦的事就是后辈又走上了他们的路。1971年,30岁的唐小禾以油画《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而名动全国,其后唐小禾作为坐镇湖北武汉的画坛名家以油画和壁画创作饮誉中外,今天唐小禾还担任着省文联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之职。而唐小禾的孩子们也选择以线条和色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也许在唐氏血脉里对艺术的狂热是最具遗传性的基因,唐一禾的生命显然还在他的后人中延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