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5 15:54
又名唐三寨、髻髻寨、卸石棚寨、卸石寨、石棚寨等,是明代农民领袖唐赛儿领导农民起义的地方。
位于青州市杨集乡与上庄乡交界处。1863年(清同治二年)《重修山寨碑》记载:“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
唐赛儿寨由数座互相连接的山头组成,最高峰海拔786米,面积1.5平方公里。山寨凭险而设,四周都是危崖绝壁,从崖底往上看,仰不见顶;从寨顶往下看,居高临下,附近的山峦沟壑尽收眼底民房只有拳头大。出入山寨只有两条盘梯而降的小道,极为险要。寨顶的规模很大,一个大寨又分做东、西、南、北四个小寨,每个小寨中都有一个自然天成的制高点,四个制高点遥相呼应,而南寨最高,拔地而起,由山寨的领袖人物居住。
横卧寨顶的几堵寨墙仍然依稀可辨,在寨墙根,有一道带形平坡,数米宽,几百米长,绕山而转,这是当年起义军将领操练战马的场地。山巅坚硬的岩石上还可找到当年插大旗的旗杆窝儿和舂米用的石臼。 明朝初年,驻兵北京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南京的建文帝争夺皇位。山东是主战场,人民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无尽灾难。朱棣夺得皇位后,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对山东人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怨声载道,起义之势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唐赛儿,青州府益都县人,一说蒲台县人(今滨州)。当时,青州民间有一种宗教组织,叫白莲教。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农民群众广泛信奉白莲教,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相互帮助。唐赛儿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深受白莲教的熏陶。唐赛儿的丈夫叫林三,所以群众称唐赛儿为“唐三姐”。结婚不久,恩爱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唐赛儿痛不欲生,决心利用白莲教组织发动起义,为丈夫和受苦的乡亲报仇。永乐十八年(1420年),唐赛儿自称“佛母”,声称能知未来成败之事,擎“天书”,操“神剑”,秘密串连于益都、蒲台、莒州之间,组织起了一支“白莲军”,聚众数千人,选择易守难攻的卸石棚作为根据地。
唐赛儿起义后,青州卫指挥使高凤带兵围剿卸石棚寨,妄图将义军一网打尽。唐赛儿充分利用青州西南山区重峦叠嶂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将官兵引进了葫芦谷。乘夜间卡住谷口,断敌退路,伏兵四起,将官兵团团围于狭窄的山谷中。唐赛儿一马当先,杀入敌阵,官军指挥使高凤惊惶失措,混战中被杀死,官兵群龙无首,斗志全无,顷刻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卸石棚寨初战告捷,鼓舞了青州附近各地百姓。唐赛儿又派部将董彦皋等人出击,相继攻下莒州、即墨、诸城,围困安丘。各地白莲教纷纷响应,揭竿而起,起义烈火迅速燃烧,大有燎原之势。唐赛儿义军则以卸石棚寨为依托,与各起义军和白莲教信众相互策应,驰骋于青州、莱州、莒州广大地区,频频出击,攻州县、杀污吏、散官财、济贫民,到处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队伍迅速增加到数万人。
地方告急文书接连飞传京师。明成祖朱棣闻讯,十分震惊,急派京官到卸石棚寨进行招安。唐赛儿却不予理睬。朱棣便亲自选派安元侯柳升为总兵官,都指挥刘忠为副总兵官,精选5000京师精锐人马赶来镇压。柳升是朱棣的爱将,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屡有战功。临行前,朱棣对柳升面授机宜,教以方略。柳升官兵包围了卸石棚寨,强攻占领了义军的水道,妄图将义军困死。
这时,义军主力正在四处攻战,只有少数兵力留守山寨。在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形势下,唐赛儿设计避免硬拼,以智取胜。她派一名叫耿童儿的年轻义军夜间逃往敌营,假装投降,向官军“告密”,说义军内部粮食已空,又断了水源,打算从东寨门的旧水道突围抢水。柳升“自以大将,意轻贼。贼乞降,信之”,中了唐赛儿了计谋。他亲率主力将旧水道团团围住,准备截击。唐赛儿见官军中计,趁敌不备,夜间率义军突然偷袭敌营,留守的都指挥刘忠仓促应战,被唐赛儿一箭射中,坠马而死。唐赛儿趁势杀开一条血路,顺利突围。等柳升发现,唐赛儿早已转移,无踪无影。但经此役,义军也损失惨重,首领刘俊等百余人牺牲。
唐赛儿顺利突围的同时,义军首领董彦皋正在加紧攻打安丘,明军死守,久久不能攻下。莒州、即墨的起义军前来支援,共1万余众。山东指挥使卫青不顾抗倭重任,率领兵马前来增援,从胶东地区昼夜兼程,驰至城下,攻击义军。城中守军亦鼓噪而出,起义军腹背受敌,渐渐不支,终于失败,被残杀6000余人。坚守即墨、诸城等地的义军也被鰲山卫指挥王真相继击败。至此,唐赛儿起义军完全失败。
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三个月的奋战,终因官兵的强力镇压而失败了。但唐赛儿、董彦皋等义军首领安全脱险,这使朝廷仍然惶惶不安。朱棣将误了军机、“罪不可宥”的柳升逮捕下狱,对镇压义军有功的卫青等人给予奖赏,同时下令严察唐赛儿的行踪。听说唐赛儿削发为尼,朝廷便连下两次命令,将北京、山东的尼姑、女道士统统逮捕,押送朝廷审讯。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明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始终也没将唐赛儿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