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5:32
第三处最著名的遗迹,便是阿尔斯兰汗墓。
阿里·阿尔斯兰汗战死于英吉沙后,他的躯体便被于阗佛军抛弃在奥达木麻扎,而头颅被带到喀什噶尔悬挂于艾斯克萨城堡墙头。后来,阿里的头颅就被喀喇汗王朝隆重安葬在距艾斯克萨古堡不远的吐曼河畔,这就是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阿尔斯兰汗麻扎”。
该墓坐落在市区东南部吐曼河东岸的高埠之上,位于通往喀什棉纺织厂的阿尔斯兰汗路以西的多来特巴格乡阿尔斯兰汗村中。村中有一占地8亩左右的中型清真寺。阿尔斯兰汗墓就设在清真寺西边约100米的一个长方形高台上。台高3.5米,东西长35米,南北宽30米。台上四周原有砖砌围墙,现已毁损。高台东端是一拱顶形的祈祷室(兼陵园穿堂),呈正方形,长宽各7米余,通高7.5米,全砖砌成;其东、南各开一门;室内西墙正中有一讲经台(买哈拉普);室内穹顶四周雕饰精美。“文革”之前,每逢年节前来朝拜的穆斯林可达万人以上。前来朝拜亡灵者可自祈祷室东门入,听诵经后集体祈祷,之后出其南门往西数步便可到阿尔斯兰汗主墓室。
主墓室在高台西端,是一个高大壮丽的浑白色全砖建筑,坐北朝南,四边各长1O.8米,顶部为一巨大拱拜,从底到顶通高12米。墓室内高大敞亮,正中有一高大墓包,长3.8米,宽2.4米,全高2.18米,表面全镶有紫底白花的琉璃砖,这就是当年的阿里·阿尔斯兰汗的头颅安放之所。墓室内堆放着许多扎在木杆上的三角形彩旗,还有几支古代的野羊犄角,这都是穆斯林们前来奠祭和祈愿的物品。
此墓在初筑时尚属古朴简易,以后历代也曾补建扩修过。今日所能看到的这种宏大形制,完成于公元1860--1861年,这有墓包南头上的阿拉伯纪年题辞为证。
这座墓当地群众称“赛依德·阿里·阿尔斯兰汗麻扎”,“赛依德”即伊斯兰教“圣人后裔”之谓。在这座墓的东边不远处,还有一所与阿里·阿尔斯兰汗有关的遗迹,这就是“艾拉丁海尼姆麻扎”。据说这是阿里之母、喀喇汗王朝太后奴尔艾拉丁的陵墓。得知儿子只有头颅还乡,老太后痛不欲生,死后便安葬在这里。这座墓形制颇小,土木结构,为一八棱柱形上有穹顶的建筑,底边周长23米余,通高5米。墓室内亦有一小墓。因为墓主是女性,因此该墓只对女穆斯林开放。
公元998年的英吉沙大战,几乎使喀喇汗王朝毁于一旦。在这危难之际,历史把中兴王朝的利剑交到了玉素甫·卡德尔汗的手中。
玉素甫·卡德尔汗是奥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萨·阿尔斯兰汗的堂侄,即在公元991年配合阿里·阿尔斯兰汗共同夹击萨曼王朝,而后于993年返回喀什噶尔途中病死的王朝副汗哈龙的长子。公元996年,当阿里·阿尔斯兰汗率军东救喀什噶尔后,玉素甫·卡德尔汗便以战功卓著的王族贵胄身份接手了中亚事务,留守在撒马尔罕一带。他与阿里·阿尔斯兰汗之子阿赫麦德·阿里联手,在稳定中亚局势和开拓王朝西疆的大业中做出了可观的努力。
公元998年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那一天,由玉索甫·卡德尔汗与阿赫麦德·阿里所率领的王朝西部大军彻底击溃了萨曼王朝残部,俘虏了该国的末代君主,在布哈拉仇敌昔日的王宫中举行了盛大庆典。但是,就在这喜庆欢呼声中,却传来了王朝大汗阿里的死讯和王都失守的消息。乐极生悲并未给玉索甫·卡德尔汗带来惊慌失措,中亚的辉煌胜利正让他踌躇满志;王朝东部的失利,正是天将降大任进而大展雄图的良机、他深信王朝气数未尽、中兴有日。
公元999年,玉素甫·卡德尔汗从驻地撒马尔罕派出使节,向中亚伊斯兰世界求援。由麦达音(即布哈拉)的4位著名伊玛木(伊斯兰教首领)率领的穆斯林志愿军,以及从巴格达、伽色尼(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花刺子模(在中亚乌孜别克斯坦)等地招募的士兵纷纷加入了进军喀什噶尔征讨异教徒的行列。这支号称14万的伊斯兰十字军。翻越帕米尔高原浩浩荡荡地杀逼喀什噶尔城下,其锋锐不可当。于阗佛军与喀什噶尔佛教首领诺古特热希特被迫放弃喀什噶尔城一齐向南撤退。玉素甫·卡德尔汗旌麾南指穷追不舍。于阗佛军虽早已在今叶城库木热瓦特一带布垒设防,但士气正盛的伊斯大军还是在极短时间内把战线推进到于阗城下。于阗王朝首领拒绝改变信仰。更不愿俯首就降,只得忍痛弃地,退到昆仑山区去打游击。
玉索甫·卡德尔汗乘胜追击,却忘记了“穷寇勿追”的原则,竟然驱兵撵上了自己不熟悉的莽莽昆仑,结果在对方神出鬼没的数次出击后,接连损失了来自巴格达的将军加拉里丁与花刺子模的将军卡西姆,但他们依然冒险前进。公元1000年11月11日,战线转移到今策勒县南部山地的波斯坦乡。为了激励穆斯林们的士气.喀喇汗大军在虎视眈眈的敌军就在附近的情况下,离开战马解下武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礼拜。于阗佛军当然毫不犹豫如猛虎扑食般冲下山来,打得喀喇汗军一败涂地。这一场鏖战,来自麦达音的4位伊玛木全部丧生,至今在波斯坦乡还能看到有名的“四伊玛木麻扎”。玉素甫·卡德尔汗于是败北而归。这一年多的“圣战”,使喀什噶尔到于阗的千里大道两旁,留下了一座又一座被后人称为“舍依德(圣战殉难之墓)”的麻扎,到今天仍历历在目。
公元1004年,玉素甫·卡德尔汗把当时喀喇汗王朝大汗阿赫麦德·阿里·托干汗(即阿里·阿尔斯兰汗长子)从喀什噶尔驱逐出去,自己在喀什噶尔登上了王朝大汗之位。
公元1006年,经过相当的休整恢复,雄心勃勃的玉素甫·卡德尔汗再发大兵进击于闻佛教政权。在一场殊死的决战之后,于阗王战败身亡。随着于闻地区的被征服,整个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势力开始宣告消亡。尽管直到14世纪初叶,伊斯兰教还未能跨越库车以东北,但伊斯兰教席卷天山南北的大势,已形成于玉素甫。卡德尔汗在喀什噶尔执政的年代。
凭借赫赫武功和强大的政治影响,玉素甫·卡德尔汗在喀什噶尔站稳了脚跟。当喀喇汗王朝的宿敌萨曼王朝于公元999年灭亡后,与喀喇汗王朝并肩作战而日益强大的伽色尼王朝开始成了喀喇汗王朝在中亚的劲敌。公元1007年,在中亚阿姆河以南的巴尔赫一带,伽色尼王朝调动500头战象进攻喀喇汗军,喀喇汗军队因为没有同战象作战的经验,结果惨败。
玉素甫·卡德尔汗虽已为大汗,但前任阿里·阿尔斯兰汗的几个儿子却自以为是王朝嫡派而大为不满。被玉素甫·卡德尔汗赶到八拉沙衮的阿赫麦德·阿里·托干汗与驻中亚乌孜干城的伊利克纳赛尔(阿里次子)都对此耿耿于怀。
1017年春,横行于华北的辽国契丹军队,穿过伊犁河谷,打到距八拉沙衮约有8天路程的地方。阿赫麦德·阿里·托干汗进击获胜,便激起了承父遗志恢复王朝正统之心,树起了反戈大旗,迫使玉索甫·卡德尔汗从喀什噶尔绕道撒马尔罕向八拉沙衮进军。3个多月的征战,以玉素甫·卡德尔汗失败而告终。如果不是托干汗在凯旋途中猝死,喀喇汗王朝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也就在同一年,伊利克纳赛尔也死了,他的三弟曼苏尔·阿里接手管理王朝西部疆域。这对玉素甫·卡德尔汗无疑又是个严重威胁,他迅速派去了自己的胞弟阿里特勤去中亚牵制曼苏尔。没料想阿里特勤又是个野心勃勃的角色,短短几年便占领了河中地带(即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农业区),这里富饶的物产与著名的中亚大城布哈拉与撒乌尔罕都在阿里特勤手中,加上实力雄厚的军队,使阿里特勤敢于揭杆而起,公开向王兄玉素甫·卡德尔汗宣战。
公元1025年,玉素甫·卡德尔汗借助伽色尼王朝的力量,从喀什噶尔发大兵央击阿里特勤。阿里特勤放弃撒马尔罕城,逃入锡尔河以北的木尤恩沙漠。对阿里特勤,伽色尼王朝只求削弱他而免除对自身的危害,并不打算消灭他而少一个牵制玉素甫·卡德尔汗的力量,所以阿里特勤才得以侥幸逃脱。但玉素甫·卡德尔汗还是成功地收复了河中地区。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玉素甫·卡德尔汗继续南征北讨,总算完成了喀喇汗王朝的一统大业,使喀喇汗王朝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强盛。
1032年,雄才大略的玉素甫·卡德尔汗去世,死后安葬在王都喀什噶尔。正如登上顶峰就意味着即将下坡一样,玉素甫·卡德尔汗的去世宣告喀喇汗王朝即将从分裂走向衰落。
玉索甫·卡德尔汗死后,其子苏来曼·本·玉素甫·阿尔斯兰汗继位。不甘隐居的阿里特勤从沙漠中钻出来在中亚东山再起,不承认喀什噶尔的大汗苏来曼;不过只有两年,阿里特勤就寿终正寝了。1034年,伊利克纳赛尔的儿子贝利特勤迅速接手了喀喇汗王朝的西部疆域,于1041年起,贝利特勤自称布格拉汗,宣布奉行完全独立的政策,像阿里特勤一样绝不承认喀什噶尔的苏来曼·阿尔斯兰汗为自己的宗主。此后,在玉素甫·卡德尔汗手中曾经强大统一的喀喇汗王朝,开始形成了分别以喀什噶尔与撤马尔罕为中心的东部喀喇汗王朝与西部喀喇汗王朝。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喀喇汗王朝长期与中原保持着密切联系。公元933年夏,在喀什噶尔的索图克·布格拉汗向居于华北的辽朝派出过第一个友好使团,公元940年辽朝派使团回访成功;至1068年间,仅据我国正史所记,喀喇汗朝就向辽朝遗使16次。1009年,自玉素甫·卡德尔汗开始,向宋王朝派出了第一个友好使团,至1088年间,喀喇汗王朝共向宋朝派出使团达50余次,有时一年间数次。其中1063年(宋嘉佑八年),东部喀喇汗王朝大汗托格鲁尔·喀拉扦·马赫穆德(玉素甫·卡德尔汗的第三子)从喀什噶尔遣使入宋,宋朝正式册封托格鲁尔为“特进归忠保顺銗麟黑韩王”(“銗麟”即“金翅鸟”,“托格鲁尔”意为“鹫”,其意暗合,“黑韩王”即“黑汗王”,为“喀喇汗”的汉语直译)。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东部喀喇汗王朝大汗桃花石·布格拉。喀拉汗·哈桑·本·苏来曼,在给宋神宗赵顼的信中,自称“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而称对方为“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因为喀喇汗王朝的先祖回鹘可汗们,在唐朝时几代都曾娶唐朝公主,所以回鹘统治者以后对中原统治者都称为“阿舅”。在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过程中,喀喇汗王朝的功绩同样是不朽的。
《福乐智慧》介绍
《福乐智慧》 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在木萨·阿尔斯兰汗在位年代,已经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1世纪中叶,宗教战争渐趋平息之后,喀什噶尔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吸引了西部王朝和中亚的大批文人学者,来东部喀喇汗王朝的王都或求学深造,或著书立说以博取功名,从而大大推动了喀什噶尔文化事业的发展。诞生于王朝西部八拉沙衮名门世家的阿吉·玉素甫,就在这时来到了喀什噶尔。
《福乐智慧》内容
阿吉·玉素甫约生于1018年,青年时来到王都喀什噶尔,就学于“汗勒克买德力斯”——皇家伊斯兰教经学院,学成后又在该学院执教,成就为一个极有名气的诗人、学者和思想家。1069—1070年间,他在喀什噶尔费时18个月,写出了一部长达85章(另附3章补篇),共计13290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献给东部喀喇汗王朝大汗哈桑·本·苏来曼·桃花石·布格拉汗。大汗读后不禁击节赞赏,随即封阿吉·玉素甫为“哈斯·哈吉甫”——亲随侍卫官;这是为非王族出身的士人设置的显爵,相当于大汗的高级顾问。此后诗人便以玉索甫·哈斯·哈吉甫之名传世。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古维吾尔文)写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由于作者是一位“有节制力的笃信宗教的穆斯林学者”,因而作品在各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长诗之名《福乐智慧》(直译为“带来幸福的知识”)以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