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

更新时间:2024-10-20 16:05

四会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肇庆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以东,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处西、北、绥三江的下游,北回归线将全境南北一分为二。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全市总面积1264.3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四会市辖4个街道、10个镇。市委、市政府驻地在东城街道。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常住人口65.35万人。

历史沿革

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县名相沿至今。今四会市古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置四会县,初属桂林郡,汉初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灭南越国,复置郡县,四会县改属交州南海郡,辖境含今四会、广宁、怀集、三水、鹤山、新会、江门、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属广州南海郡。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属广州绥建郡(480~502年改绥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属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扬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广州都督府;武德五年(622年),属广州南绥州;贞观八年(634年),属岭南道浈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属岭南东道广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属兴王府。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属广州中都督府;熙宁六年(1073年),属广南东路(广东)端州;重和元年(1118年),属肇庆府;南宋,属肇庆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广南东路宣慰司肇庆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属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属肇庆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肇庆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粤海道;民国九年(1920年),属西北绥靖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属西江区专员公署;1952年5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合并,称广四县,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7月,广四县分为广宁县、四会县,仍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2月,属高要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再次合并,仍称广四县,属江门区专员公署;1961年4月,广四县再次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属肇庆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月,属肇庆市;1993年11月,四会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四会市辖3个街道、14个镇: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龙甫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新江镇、石狗镇、黄田镇、邓村镇、江谷镇、江林镇、龙湾镇、下茆镇。

2002年,四会市辖贞山、城中、东城3个街道和龙湾、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新江、大沙、邓村、石狗、黄田、下茆、江谷、江林14个镇,158个村委会、25个社区。

2003年11月,四会市由17个镇(街道)撤并为13个镇(街道):撤销新江镇并入东城街道,撤销邓村镇并入贞山街道,撤销江林镇并入江谷镇;撤销龙湾镇并入下茆镇。辖东城、城中、贞山3个街道和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下茆、江谷10个镇,共有159个村委会和26个社区,市政府驻东城街道。

2009年末,四会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9个社区、12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东城街道四会大道南广场北路。

2021年11月29日,四会市大旺街道以四会市东城街道原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城区、正隆、将军岗、龙湖、一村5个社区为大旺街道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96.7平方公里。大旺街道办事处驻四会市天成路1号。

2000年,四会市辖3个街道、14个镇: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龙甫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新江镇、石狗镇、黄田镇、邓村镇、江谷镇、江林镇、龙湾镇、下茆镇。

2002年,四会市辖3个街道(贞山、城中、东城)、14个镇(龙湾、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新江、大沙、邓村、石狗、黄田、下茆、江谷、江林),158个村委会、25个社区。

2003年11月,撤销新江镇并入东城街道,撤销邓村镇并入贞山街道,撤销江林镇并入江谷镇;撤销龙湾镇并入下茆镇,全市由17个镇(街道)撤并为13个镇(街道),32个社区、122个村委会。

截至2021年12月,四会市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江谷、下茆10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大旺4个街道办事处,有113个村民委员会、48个社区和2168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四会市辖4个街道、10个镇:大旺街道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龙甫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石狗镇黄田镇江谷镇下茆镇。另设有广东省济广监狱、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会市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的下游。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县毗邻。全市总面积1264.38平方千米。

地质

四会市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亚群在迳口镇的三堆泥和威整镇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层属地槽型浅海相砂岩沉积。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黄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原清塘镇的贞山,江谷镇的西部,下茆镇的上黄岗,地豆镇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布于威整镇的老山至地豆镇的大板崀,原清塘镇的石溪至迳口镇的山塘寨,罗源镇的石寨至地豆镇的大东、黄帝岭一带。石炭系(G):仅黄岗圩与大旺有零星出露,这是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陆相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组成的岩层。下侏罗系(JI):分布于威整镇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镇的三桂沙坪,下茆镇的下黄岗和石狗镇的牛鼻咀一带。下第三系(EB):仅大沙镇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冲积相、冲积洪积相和残积坡积相。根据地质发展史特点,分五个构造时期:加里东运动期,这是地槽沉积时期;印支运动期,这是地台沉积时期;燕山运动甲幕期,这是变质作用时期;燕山运动乙幕期,这是岩浆活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期,这是最新构造活动时期。

地形地貌

四会市地形平面似竖立桑叶,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50—200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2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557.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4.3%;丘陵盆地392.37平方千米,占31.2%;平原308.11平方千米,占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接广宁县境,北邻清新县界,包括威整镇,地豆镇的三桂山,江谷镇的江林十二带、联安,下茆镇的蒲洞、石罗、下黄岗等地,约占全县总面积20%。这类地区土层浅瘦,受山洪冲刷严重。西南沿江山地区:包括绥江两岸黄田、石狗、贞山街道邓村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35.3%。此区山峦起伏,有海拔700米以上的黄牛头山、百僚山、五指山,其余多为300米左右的山丘,属多雨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包括迳口镇大部分地区、原清塘镇东部和下茆镇的渔云,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县茶果场等地,南北走向,地势狭长。此区山丘较高,因山林被滥伐,植被遭破坏,又接近清远暴雨中心地带,雨水冲刷严重,山崩岗塌,水土流失面积达240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在龙江河系,部分属漫水河系,含罗源全镇,地豆、江谷、下茆龙湾的大部分和下茆镇的上区,多为海拔50—150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残缺;土壤普遍被雨水冲刷片蚀,山丘之间构成宽窄不等的垌田、龙窟田和梯田。东南平原区:位于龙江、绥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镇、大旺农场、四会镇、济广塘农场和原清塘、下茆、龙湾、迳口等镇的部分地区。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塱塘广布,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主要山峰共有35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55.7%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气候

四会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阴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两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汛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约19.8℃,南部的大沙镇约21.5℃,其余地区20℃左右。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最冷时期。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2021年,四会市气候属一般年景,全年天气气候总体特征为:气温高,高温天气多;降雨整体偏少,降雨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台风影响轻;开汛明显偏晚,汛期强对流天气频发,龙舟水降水不均,极端性强,局部洪涝重;台风影响个数偏多,但影响偏轻;秋冬晴朗干燥,旱情重。全市平均气温22.6℃,比常年平均气温偏高1.0℃,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年平均气温。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61天,比常年偏多43.9天;日照时数1860.9小时,比常年偏多213.0小时。年降雨量1298.2毫米,比常年偏少26.5%;降雨日数130天、大雨日数17天、暴雨日数4天、大风日数8天、雾日数28天、轻雾日数182天、霾日数26天、低温日数10天,年内旱情持续发展,呈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阶段性发展”。年内对四会市有影响的台风5个,分别为2104号台风“小熊”、2107号台风“查帕卡”、2109号台风“卢碧”、2117号台风“狮子山”以及第2118号台风“圆规”。5月21日—6月20日是降雨集中期(“龙舟水”),降雨量325.7毫米,比常年偏少12%。

2023年,四会市全域平均降水量1981.1毫米,与上年近乎持平。平均气温22.5℃,比常年偏高0.7℃,比上年偏高0.6℃。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594.6小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为91.8%,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水文

绥江:古称滑水、建水、绥建水,属北江一级支流,是横贯四会市境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乡的正坑顶(又称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两县注入该市;再经黄田、石狗、贞山邓村、城中街道、东城街道、大沙等地,至马房津口汇入北江;另从陶冶口分一支流经大沙圩至青岐涌汇入西江。绥江流域总面积 7184 平方千米,全市集水面积 1015.43 平方千米;全河长 226 千米,属本市境内河长 49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0.254‰。龙江:古称三合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平岗垌十排山;另有两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和迳口镇金鸡岭,均流至龙湾汇成一体。全江流域面积 421.7 平方千米,该市流域面积 347.73 平方千米;全河长 63 千米,该市境内河长占 34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 2.51‰,至四会城区小海口流入绥江。河系范围包括江林、地豆、江谷、龙湾、下茆、城中、东城、迳口等地。曲水河:又称高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石狗镇鸡乸头(皆麻英),流经大坪、下至黄田万洞汇入绥江。集水面积 101 平方千米,河长22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3.6‰。何礼河:又称邓寨水,属绥江二级支流,龙江的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流经东平、邓寨、塔崀,至龙湾田寮汇入龙江。集水面积 145 平方千米,河长 18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2.5‰。漫水河:即威整河,属北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县并子山,流经威整镇出潭口、三坑,至三水六和镇埠街汇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791 平方千米,市境内占143.14 平方千米。全河长 75 千米,市内河长 8.6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2.79‰。毒水河(又名独河)发源于三水六和大岭,属北江的一级支流,流经肇庆高新区至水口寨流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 136 平方千米,境内集水面积 58.63 平方千米,全河长 30 千米,市内河长 18 千米,河床平均坡降 0.94‰。境内河流特征,以绥江和龙江对洪涝与干旱关系最大,而北江和西江水的消涨,又对绥江和龙江的水位有重要影响,古来有“若西江涨,则青岐涌口不能消本江支流之水;北江涨,则南津口不能消本江径流之水”的说法。北江是绥江的主要出水口,如水涨顶托,绥江水就难以消退;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径流丰富,洪水凶猛,有洪峰量大、持续期长的特点,绥江从陶冶口分流至青岐涌出西江河段,常受西江洪水顶托而致水位上升。全市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2.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流量70.8亿立方米,丰水年与枯水年差异较大;水流泥沙含量,年均输沙率0.345公斤/秒,输沙量118.4万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四会市人民政府2022年03-月10日显示,根据目前可公布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2.63万公顷(含大旺),全市土地总面积12.63万公顷(含肇庆高新区),其中耕地12916.36公顷、园地10455.86公顷、林地62170.72公顷、草地1071.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442.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191.5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728.76公顷、其他土地1319.38公顷。

水资源

四会市境内主要河流有绥江龙江,最长河流是绥江,全长 226 千米,其中四会河段长 49 千米。根据目前可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市水资源总量 519.44 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流507.2 亿立方米,本地水流量 12.17亿立米。市境年平均河川径流量 12.17 亿立方米,境客水流量 66.06 亿立方米,合共 78.23 亿立方米。以市境年均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测算,全市年人均有水量 3298 立方米,多于全省年人均有水量;年均亩耕地有水量3614立方米,多于全省年均亩有水量。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绥江、龙江、漫水河河系沿河区域。浅层地下水,以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22%测算,其水流值为 2.68亿立方米。据勘测计算,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7.26 万千瓦,可开发量 5.84 万千瓦。

矿产资源

四会市已知主要矿产有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种类。燃料矿以煤为主,分布于石狗镇的讴坑、地豆镇的三桂山,属低质煤,煤矸石较多。大沙镇一带有天然气蕴藏。金属矿主要有铁矿:主要分布于石狗镇的讴坑、石桥、集群,罗源镇的铁坑、红旗、南塘,威整镇的大洲、南龙,大沙镇的光辉、前锋、前进、黄岗等地。矿石含铁 48%—52%,最高达 58%。另在下茆、地豆、江谷、黄田等镇,还有零星磁铁矿和褐铁矿点出露。硫铁矿:分布于下茆、威整、石狗、贞山邓村、地豆等地。钨矿:分布于邓村的小坑和东城街道的清东。锡矿:分布于石狗镇的南氹。金矿:已发现蕴藏有沙金或脉金的矿点有石狗镇的金坑、严坑尾,下茆镇的上茆、下黄岗,威整镇的淘金井、下大崀,江谷镇的带山,贞山邓村的清水塘,黄田镇的荔枝岗及贞山街道的贞山林场等。铜矿:罗源镇的大坑口、东城街道的下布有蕴藏。非金属矿有石膏:主要分布于大沙镇的江民、大布,含矿地层为下第三纪内陆湖相沉积,有纤维石膏、泥皮石膏、普通石膏、矿石膏4 种。石灰石:分布于迳口镇的迳口,罗源镇的石寨,威整镇的南龙,石狗镇的石桥、都崀等地。油页岩在大沙镇的江民大坑村发现有矿藏。石英石(脉):分布于大沙镇的光辉、黄田镇的万洞、东城街道的下布。粘土:石狗镇的酒瓶坑、荷崀蕴藏量较大。高岭土:地豆镇的大布洞、禾崀岗蕴藏量较大。石墨:石狗镇的讴坑、大安、万安等地有蕴藏。白石:下茆镇的上茆雷公山有蕴藏。水晶矿:在威整镇的新村、牛尾㞧发现有蕴藏。根据《四会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5)》,全市已发现煤、泥炭、油页岩、铁、铜、铅、锌、钨、铋、金、硫铁矿、石膏、石墨、石英、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灰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用砂、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地下水等矿产24种,矿产地76处。2021年末,全市露天开采非煤矿山12家(其中:采石场8家,生产规模20—350万方/年不等;陶瓷土(高岭土)矿4家,生产规模8—15万吨/年不等),开采矿种为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岩、高岭土、陶瓷土4种。依法依规补充修编四会市迳口镇南乡凤凰矿区建筑用砂岩矿采矿权出让计划;注销四会市东城清东花岗岩石场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扎实推进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两侧5家采石场综合整治工作,督促采矿权人自筹投入1066.18万元资金,用于治理高陡边坡安全隐患修复土地面积19.654公顷,同时,按期高质完成四会市贞山华顺花岗岩石场有限公司等2家剩余采石场创建绿色矿山任务(2020年前已建成6家),属肇庆唯一现有开采石场100%建成绿色矿山的县级市,促进矿业经济绿色、安全、环保和谐发展。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四会市总人口409804人,其中:城中街道87021人,东城街道76490人,贞山街道13238人,龙甫镇12387人,地豆镇23474人,威整镇11784人,罗源镇7897人,迳口镇15055人,大沙镇30080人,新江镇11451人,石狗镇19053人,黄田镇12756人,邓村镇10468人,江谷镇25535人,江林镇3666人,龙湾镇12762人,下茆镇12031人,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24656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会市常住人口为47171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51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6568人,增长22.48%。年平均增长率为2.0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会市常住人口526457人。

截至2023年末,全域常住人口65.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28%,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115人,出生率7.09‰;死亡人口3281人,死亡率 5.66‰;自然增长人口834人,自然增长率 1.44‰。

经济

综述

2019年,四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58.70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164.1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167.21亿元,增长7.0%。三大产业比重为15.0:42.1:42.9,与去年同期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7个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4%,金融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7.5%。2019年全市实现人均GDP为781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335美元,增长6.3%。

2020年,四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7.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3.03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1.47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3.07亿元,同比增长2.2%。三大产业比重为17.9:37.2:44.9,与去年同期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上升1.8个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7%,金融业增长8.1%,房地产业增长6.1%。年末社会从业人数28.87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7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比上年末提高0.06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11.75亿元,比上年下降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9%。

2021年,四会-高新区组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22亿元,占全市的2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2.31亿元,占全市的4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3.75亿元,占全市的43.5%。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3.12亿元,同比增长11.6%(以下简称“增长”),增速位居肇庆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4亿元,增长14.6%,总量排在肇庆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847.86亿元,增长19.9%;规上工业增加值163.70亿元,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26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61亿元,增长8.1%。

2022年,四会市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74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2.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6.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4.62亿元;主要行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为378.1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为28.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8:54.6:35.6。

2023年,四会市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7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5亿元,增长3.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0.3%;第二产业增加值402.20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283.31亿元,增长4.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0.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7:53.0:37.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662元,增长1.4%。

财政

2023年,四会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税收收入28.41亿元,增长7.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34亿元,增长35.9%。其中,教育支出16.98亿元,增长6.1%;卫生健康支出7.68亿元,增长1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3亿元,增长47.5%。民生类支出86.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2.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四会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2.4%。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2.7%,港澳台投资下降16.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0%,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7.0%、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2.9%。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6.4%,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5.73亿元,比上年下降32.7%。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56.44亿元,同比下降 29.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92亿元,同比下降61.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9.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89.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0%。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37.16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128套(间)。

第一产业

2023年,四会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62万亩,比上年下降1.0 %;果蔗种植面积 0.10万亩,增长12.8%;油料种植面积8.89万亩,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17.42万亩,增长4.0%;中草药种植面积0.74万亩,增长18.7%。

2023年,四会市粮食产量12.06万吨,比上年下降1.8 %;果蔗产量 0.61万吨,增长 13.7%;油料产量1.87万吨,增长2.0 %;蔬菜产量34.87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 20.03万吨,增长26.3%。

2023年,四会市猪牛羊禽肉产量 9.79万吨,比上年增长5.6 %。其中,猪肉产量3.77万吨,减少0.6%;禽肉产量5.96万吨,增长 10.2%。水产品产量20.07万吨,增长0.5%。

2023年,四会市水产品总产量20.07万吨,增长0.5%。其中,养殖产量20.06万吨,增长0.5%。

2023年,四会市木材产量13.8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1%。

2023年,四会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326.67公顷。

第二产业

2023年,四会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2023年,四会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74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个,比上年增长25.8%;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亿元,下降6.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四会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33亿元,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10.7%;金融业增加值34.47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31.51亿元,下降2.0%。

2023年,四会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5.0%;教育下降3.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3.1%;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2.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0.7%。

2023年,四会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7.46亿元,增长44.0%;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8271.05万件,增长49.7%;快递业务收入4.76亿元,增长102.0%;5G基站986个。

国内贸易

2023年,四会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9.9%,饮料类增长26.5%,烟酒类增长2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化妆品类增长0.7%,金银珠宝类下降13.0%,日用品类增长15.5%,书报杂志类增长1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8%,中西药品类下降0.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9%,通讯器材类增长2.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0.2%。从限额以上零售业业态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下降1.2%。

对外经济

2023年,四会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156.04亿元,增长6.6%;进口65.75亿元,下降9.5%。货物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90.29亿元,增长22.5%。全域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27.0亿元,增长134.1%。

2023年,四会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家,比上年下降5.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亿元,增长19.1%;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8373万美元。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7.7亿元,增加7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89.7亿元,增长14.0%,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89.4亿元,增加97.3亿元。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农村合作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8.3亿元,增长10.2%;各项贷款余额164.3亿元,增长7.4%。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家,市场总值120.21亿元,比年初增长278.5%。全域证券营业部3家,股票账户21.77万户,证券交易额1356.30亿元,增长1.9%,其中股票交易额657.08亿元,下降10.8%。

2023年,四会市实现保费收入9.3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56亿元,增长4.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77亿元,增长16.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50亿元,增长0.1%,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35亿元,同比下降0.1%。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17亿元,增长24.8%,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0.93亿元,增长26.1%;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2.24亿元,增长24.3%,健康险赔付支出0.35亿元,增长9.5%,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09亿元,增长24.6%。

交通运输

2023年,四会市公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849万吨,增长9.8%,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4亿吨公里,增长9.1%。公路和水路完成旅客运输量13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04亿人公里,增长27.4%。

2023年,四会市全域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73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2万吨,增长17.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增长34.0%。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公路通车里程17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6公里。年末全域民用汽车保有量13.0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0%;其中私人汽车11.79万辆,增长9.0%。民用轿车保有量11.60万辆,增长9.2%;其中私人轿车11.07万辆,增长9.3%。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四会市全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0.57万人,在校生1.20万人,毕业生0.1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18万人,在校生0.58万人,毕业生0.1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0.50万人,在校生1.71万人,毕业生0.57万人。初中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22万人,毕业生0.9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22万人,在校生7.14万人,毕业生1.0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6人,在校生123人,毕业生2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5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75%。

科技事业

2023年,四会市全年专利授权量2136件,下降2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9件,增长8.1%。《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件,增长33.3%。全域年末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6个;高新技术企业522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17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9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全域共有建成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

截至2023年末,获得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49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429、233和166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产品)认证的企业45家,强制性产品(3C产品)自我声明评价方式的企业13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博物馆2个。全域有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3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34万户,分别比上年末下降5.5%和5.5%。全域共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17.14万卷。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5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168个。全域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5420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92人,注册护士2031人;拥有医疗床位2835张,其中,医院2456张。全域10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7人,床位231张;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人,1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甲乙类传染病2336例,死亡9人。全年总诊疗人次607.14万人次,出院人次6.93万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共有体育场地1766个,体育场地面积246.6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1平方米。全域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8项全国冠军,2项亚洲冠军,1项世界冠军。残疾人运动员在1项国内外赛事中获得2个冠军。

环保事业

2023年,四会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8.20公顷,比上年下降51.4%。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25.02公顷,下降24.7%;房地产用地20.41公顷,下降39.9%;基础设施用地182.77公顷,下降61.6%。

2023年,四会市全社会用电量7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5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

2023年,四会市全域2个江河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00%。

2023年,四会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13.33公顷,低效林改造333.33公顷,人工更新3408.8公顷。全域义务植树完成2.19万株。森林覆盖率55.73%。全域共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面积1301.24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252.5公顷。

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

2023年,四会市全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95元,比上年增长3.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97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1元,增长4.3%。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23.69万人,比上年增长6.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73万人,增长1.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8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09万人,增长0.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74万人,下降2.9%。参加工伤保险20.54万人,增长9.8%。参加失业保险16.59万人,增长9.0%。参加生育保险17.38万人,增长0.9%。

2023年,四会市全域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年末累计结余2.23亿元,增长49.9%。全年全域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12.21亿元,增长7.0%。年末城市低保人数0.10万人,农村低保人数0.56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56万人。

2023年,四会市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20个,其中养老机构18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2个。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818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723张,救助机构95张),收养救助人员565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9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2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34亿元。

截至2023年末,四会市全域共有社会组织369个,其中社会团体18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7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4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74小时。

历史文化

方言

四会市民间语言主要操四会话、广州话客家话。四会话是土人历来使用的语言,有地方特色,广州话是历代外来人员带入。由于四会话与广州话的发音接近,因而民间统称为“白话”。主要分布在四会城区、大沙、下茆、江谷、罗源、威整等地的全部或部分乡村,共约30万人。全市客家话与传统的客家话同一语系。由于受“白话”影响,发音和声调,与传统的客家话有变异。主要分布在地豆、迳口、石狗、江谷等地,全市讲客家话的有686个村庄约18万多人。此外,还有与高要毗邻的柑榄、姚沙等地的一些村民讲高要话,与广宁毗邻的黄田、威整等镇一些村民带有广宁口音。这些话均属粤语系。

文物

总量统计

截至2021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最终审定,四会市纳入文物普查数据库的不可移动文物423处。其中,包括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218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列入并公布为四会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文物分布情况

城中街道58处,大沙镇53处,江谷镇41处,东城街道38处,黄田镇35处,贞山街道和地豆镇各32处,威整镇和下茆镇各27处,罗源镇和龙甫镇各23处,石狗镇18处,迳口镇16处。

文物类别

包括古遗址29处、古墓葬10处、古建筑312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1处,共五大类,33个子类。子类中登记数量最多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共98处;序次为池塘井泉,81处,宅第民居69处。

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古遗址15处:包括聚落址、城址、窑址、桥梁码头遗址、祭祀遗址、矿冶遗址、寺庙遗址、其他古遗址等类别。

古墓葬9处:名人墓3处,普通墓葬6处。名人墓有元代文天祥祖墓;明代吴氏家族墓、大奥山卢氏墓。普通墓葬以高地园周代墓葬、天井岗晋墓、南田水库唐代墓葬和周公夫妇合葬墓较有代表性。这些墓葬的发现,展现了四会自先秦至清代以来墓葬形制及墓葬习俗的变化,为研究当地经济文化的变迁提供了较为珍贵的素材。

古建筑142处:其中坛庙祠堂56处,池塘井泉为18处,宅第民居32处,学堂书院11处,桥涵码头12处,亭台楼阙1处,寺观塔幢1处,其他古建筑11处。

四会民系属广府民系,其建筑结构形式以土木结构为主,遗存建筑自元代至今,以清代居多。这些建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注重防火、防潮、散热排气等实用功能,又避免单调,充实建筑的文化功能;装饰既采用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又彰显岭南地方特色;建筑装饰工艺丰富多彩,融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二塑(陶塑、灰塑)、琉璃、壁画,及金属(铸铁、铸铜)、玻璃蚀画于建筑中,中西合璧。

庙宇建筑中,宝林寺、宝胜寺、永安寺等是四会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建筑。佛教和道教在四会传播始于晋代。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西晋元康三年(293年),僧人慧知在县西绥江边建般若寺,宣传佛法。佛教开始在县境流行。南朝以后,由于帝王的提倡,建立庙宇、社坛等宗教活动场所。唐宋年间,在六祖佛学的影响下,四会道、佛两教兴盛。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会县志》记载:唐宋年间全县先后建有大小寺庙和祠坛235间。

祠堂多为村集体所有,外形高大、敞亮、气派,集祭祀、举办重要礼仪活动、议事、娱乐等多功能于一身。以陆巷村陆氏宗祠、衡南陆公祠、罗氏世祠、吴氏大宗祠、扶利村张氏宗祠等最具代表性。

学堂书院中,具代表性学堂中正志草堂规模最大,由门楼、书院、主屋、廊屋等组成。惠轩书室、秀水书室、郎官第书室等,其形制与祠堂基本一致,壁画题材相异,现多用作农家书屋。

宅第民居中,代表性的民居有仓岗五巷严氏大宅,桥下的郑氏大宅、陆巷村陆氏大屋,善庆里罗氏民居、大洲村炮楼等。其基本单元以三间两廊最为普遍,根据需要灵活增删—横联成为多开间形式,平面呈不对称形式,或是纵深发展。

桥涵码头有水花潭桥,窖坑桥、龟石桥等。这些桥梁建筑为研究四会桥梁的形制和道路交通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窟寺及石刻1处:为水边村黄氏家庙碑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51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处,以黄田镇江头乡农会最具代表性,该旧址见证了20世纪20年代四会农会的成立与发展。

烈士墓及纪念设施有纪念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会烈士如陈伯忠、赖西畴、陈子贤、雷国光等。

名人故居4处:有彭泽民故居、周东故居、苏世杰故居和吴应科故居,对纪念先人,教育后代,传承历史文化有其独特作用。

工业建筑及附属物有讴坑煤矿旧址,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研究四会矿产资源储藏情况提供实物资料。

金融商贸建筑有大沙粮所旧址、老字号商行太和酱园和友昌盛商行,对研究四会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

文化教育设施及附属物中有建于1942年的威整镇“挺四”儿童教养院,对研究四会抗战史有重要意义。

医疗卫生建筑有血吸虫病防治站旧址,建于1956年,作为一种地方病的防疫医疗机构,具有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的历史价值及典型意义。

传统民居有李氏大宅(下茆镇的新塘田村)和谢氏民居(东城街道的谢村),明清以后的广府建筑进入了成熟的时期,建筑和装饰手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民国时期,四会建筑吸收西方建筑特色,建筑种类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洋楼、碉楼及祠堂,形式简约。石狗镇圩尾村李氏碉楼,作为乡土建筑,以防御为主要功能。

水利和交通设施有迳口镇惠济桥,是四会目前发现跨度最长、工艺最精细的近代石桥;江谷水库大坝和江谷渡槽,对防洪起着重要作用。

文物统计年代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1个统计年代皆有登记,说明四会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清代文物最丰富,其次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明代。

纪念遗迹

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原为“朝谷陈公祠”,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274平方米。1924年9月12日,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农民运动领袖陈伯忠,率先在此组建江头乡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当时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广州农讲所教员、海陆丰农运领袖彭湃,广宁县农会领导人周其鉴、罗国杰等。1986年县政府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2月进行维修。

彭泽民故居位于清塘镇(今城中街道)白沙村委会,是一座普通农村砖木结构民房,有前、后两进,前进中为天井,左右为小房;后进中为大厅,左右为住房。占地约139.2平方米,始建于清代。1987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增设“彭泽民故居”云石碑刻。1992年在故居大厅增设彭泽民铜质半身塑像,并陈列彭泽民事迹、图片、照片等展品(县博物馆1993年报请县政府把彭泽民故居列为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四会城区中山公园内。碑形为方柱状建筑,立于方座台中央。全碑分柱、座两部分。柱高6米,中座高1.86米,方座台高0.64米,占地56平方米。碑四边有围栏,栏高0.5米,碑柱嵌入1块花岗岩,花岗岩竖写阴刻隶书“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座正面嵌1块花岗岩,并排竖写阴刻“中国国民党四会县党部书记严飞、陆军税警团八师师长张君嵩、四会县县长周东,中华民国29年7月7日敬立”字样。1986年县政府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柑桔

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明朝时期,四会贡柑被列为朝廷贡品。四会沙糖桔被评为“广东名优果品”。2020年,沙糖桔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动工建设。

风景名胜

四会市开发的景区有贞山风景区、山湖生态度假村、瀑布奇石河景区;景点有六祖寺、绿道、邓村造纸、宝林寺、宝胜寺、彭泽民故居、白雾台、飞鹅岭游艇度假中心等。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1993年和1994年,四会市连续两年分别跨进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市)和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2014年,四会市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7位。

2014年,四会市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76位。

2016年12月,四会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1993年和1994年,四会市入选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市)。

1993年和1994年,四会市入选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

2017年,四会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18年10月,四会市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18年11月,四会市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10月,四会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11月,四会市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县市”。12月,四会市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四会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四会市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61。

2020年6月,四会市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51。

2021年1月18日,四会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9月,四会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1年10月27日,四会市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1年11月,四会市拟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4月14日,四会市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27名。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100。

2023年11月,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91。

2024年2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87。

2024年8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