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3-11-25 12:38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始建于1945年3月的国立四川大学机械电机工程学系发展变革而来。学院现下设4个系、12个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院级中心实验室。

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经历了成都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成都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系等机构调整。1994年由机械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以及相关研究所(室)组建成立了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机械设计系,机械制造系,机械电子系三系合并为机械系。

学院在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全院师生员工艰苦创业,求实创新,勤奋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和企业的众多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拥有了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和科研环境条件,聚集了许多制造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师资力量强,治学严谨,教风学风优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国民经济各部门急需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制造科学与工程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为实现学院的各项办学指标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先进学科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办学规模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在10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6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级专家1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学科体系涉及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四个一级学科,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科点和11个硕士学科点,已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教学为主,成人教学与继续教育为辅的多层次相结合的办学体制。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超过24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800人),是四川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之一。

科研论文

学院科研教学能力强,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市和企业技术攻关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近3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部省级65项;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科研论文1016篇,核心期刊613篇,其中SCI论文21篇,EI论文81篇,ISTP论文7篇。

学科建设

学院在“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强与信息、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发掘并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学院近两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新增加机械设计及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博士点;获得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钢铁冶金、人机与环境工程四个硕士点;建立了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博士学科点6个,硕士学科点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平台,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中心:四川省CIMS工程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

博士授权点:3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个

本科教育专业:4个

学院领导

王杰,院长,全面主持和负责学院行政工作。

系部介绍

机械工程系由始建于1954年的成都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发展变革而来,2009年7月由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信息工程系和汽车及机械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本专业学科1981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0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和2005年“机械工程”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2003年“机械工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个博士点,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和“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两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

专业简介:制造业是国家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坚实工业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都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从航天飞船、人造卫星、飞机、电站、汽车、机械装备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芯片等无一不是通过制造完成的。而现代制造业则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同传统的加工和制造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使机械工程系具有了新的内涵。

机械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制造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工程应用技术和科学实验技术。本专业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教学、综合素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和个性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制造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机械设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研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本系目前已形成了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精密加工检测及其自动化、制造过程的自动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式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平台和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及现代机构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设计、计算机工程图学及工业设计、先进传动技术及现代设计方法、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设计信息的传输及处理、汽车、机械电子工程、人机工程、仿生工程、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流体传动及液压等各具特色的多个研究方向。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零件、电工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微机原理及应用、AutoCAD及应用,机械测量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机械制造工程学等。

就业方向:本系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广、能力强,能从事制造业领域内制造、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深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外资合资及大型企业的欢迎,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1998年正式设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归属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该系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实验室1500M2,已有和正在采购中的仪器设备价值约400万元,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高技术专业,培养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包含材料成型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材料成型工程是制造业的基础,是各类产品制造的先行和必备工序;模具工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工作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在机械、材料、模具、电子电器、检测、工业管理、技术贸易等领域内的大中型企业、科研及设计部门中胜任新材料设计开发、材料成型工艺设计、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计算机应用、企业信息化,以及管理、教学、技术贸易和其它技术工作。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指标。我系有重视科技工作的良好传统,科技工作成绩突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际会议和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进入SCI光盘版3篇,EI光盘版7篇,各项指标名列我校工科类专业前茅。主要科研方向有:

(1)材料成型工艺与技术 (2)新材料与特种合金

(3)模具设计与制造( 4)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教研机构:机械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工业设计系

科研机构:激光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人机工程与医疗设备研究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室、四川大学托普集团数控研究室、现代设计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乘风阀门技术研究室、金属智能材料研究室、硬质合金先进工具研究所、智能材料与微机电系统研究室、医学工程研究所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设计中心

院级中心实验室:制造科学与工程技术教学中心实验室、机械设计技术基础教学中心实验室

管理机构:学院党政办公室、学院科研科、学院教学科、学院学生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