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16:17
四川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19号,国家一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厅分4层,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是国内高等院校综合性博物馆。
民国三年(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开始筹建。
民国八年(1919年),正式成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借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二楼全部为陈列室。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改建成四川医学院,华西大学博物馆的全部标本、图书资料、人员设备均拨归四川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设备、图书资料和藏品悉数迁出华西坝,安置在川大校内文史楼。更名为“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
六十年代中,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下放给历史系代管,更名为“四川大学历史系博物馆”。
1984年,博物馆从历史系分出,正式命名为“四川大学博物馆”。
1992年,博物馆从文史楼迁至东区荷花池畔老图书馆楼。
2005年5月,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博物馆新馆落成。
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博物馆进入改造阶段。
2022年12月,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综合博物馆区)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23年7月27日,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
四川大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厅分4层,常设有考古学陈列馆、石刻艺术陈列馆、民俗学陈列馆、民族学陈列馆、古代瓷器厅、古代服饰艺术厅、书画艺术厅等几个基本展馆,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000件。
石刻艺术展厅:以唐代龙兴寺佛教石刻造像群为主,展示了汉、唐石刻艺术。
考古学陈列馆:巴蜀文明,含三星堆早期出土玉石器,巴蜀青铜器等。2018年7月起,考古馆因准备新展不对外开放。
民俗学陈列馆:清末民国民俗文物。含婚、艺、书、影4个主题。
民族学陈列馆:西南民族风物,尤以四川藏区文物为重点。
书画艺术厅:明清两代书画。
古代服饰艺术厅:清代至民国服饰。
古代瓷器厅:宋、元、明、清名窑精品。
璀璨的文明 碰撞的火花—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主办单位为四川大学博物馆,耶鲁大学巴比伦特藏、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展出时间为2018年10月21日—11月21日
陶然士与川西—百年老照片展:展出时间为2018年5月12日下午14:00—8月12日下午17:00。由四川大学博物馆携手阿坝州理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出的老照片分别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博物馆,由陶然士拍摄于民国年间。陶然士对薛城、威州、绵虒、叠溪、松潘等古城的地貌与建构,以及都江堰放水节、理县喇嘛庙、成都古城等的关注与记录是弥足珍贵的材料。展览还特别征集到理县蒲溪孟子成老人珍藏的晚清民国地方服饰。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
展出时间:2018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周六、周日正常开放)。
利用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壁画精品66幅;利用数字技术1比1复制洞窟1个;解读敦煌艺术、敦煌壁画内容的图版;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12件;彩塑复制品两身;莫高窟壁画内容专题展示(如;飞天、供养人、建筑、民俗、图案、山水、动物等);莫高窟数字敦煌已上线公布的30个洞窟的VR虚拟漫游展示;多媒体视频展示(纪录片、专题片等);敦煌文化多场讲座。
省老教授第一届书画摄影作品展:
展出时间:2013年12月7日—1月7日。展览由四川省老教授协会主办,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展览展出作品百余幅,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也有部分油画、水彩画和摄影作品。绘画和摄影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作品中行、楷、隶、草均有涉猎。
凤凰涅槃—汶川大地震馆藏受损瓷器修复成果展:
展出时间:2013年5月12日—6月12日。
展览主要展出在5·12汶川大地震受损的馆藏瓷器。展品大部分入藏于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时代从唐代至民国,产地窑口较多,是研究中国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史,西南地区历史、文化交流、商贸发展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川大学博物馆整体轮廓舒展宏伟,与四川大学百年老校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为古城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川大学博物馆已有标本六千余件,悉储藏陈列于华西协合大学赫裴院。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5885件。主要包括民族文物,川康所得之新旧石器。清代服装及刺绣七百余件,鼻烟壶四百件,瓷器约一千件,铜器、玉器、古泉,清代之珠翠及装饰品,汉俑、广汉遗物等。
1951年底,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已达3万5千余件。
截至2017年,四川大学博物馆共有文物五万三千余套/八万四千余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
截至2019年末,四川大学博物馆有藏品数量85465余件/套。
四川大学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负责馆藏文物保护规划建设,会同该馆其他相关部门对馆藏文物常规检查、维护、维修。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馆藏及陈列文物情况并汇总,提出相应文保方案,并实施修复。博物馆藏品保护、修复工作按照有计划、有层次、有先后的文物保护方案实施落实。累计修复、维护各类藏品近700余套/件。重点修复馆藏字画文物,每年根据馆藏字画文物的具体受损程度,按其轻重缓急对其进行修复。
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间,四川大学博物馆共出版手册丛刊五种,抽印丛刊九种,专刊一种,翻译丛刊两种。此时馆中同仁有林名均、宋蜀青、宋蜀华、苏立文、梁钊韬等学者,并聘有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博士,语言学家、民族学家、华大中国文化研究所主任闻宥教授,著名探险家、民族学家庄学本先生等作顾问。还曾与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合聘硕学喇嘛陈趣言氏襄助藏传佛教之研究。
1987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召开了“全国民俗文物工作座谈会”,全国各大博物馆应邀参加,对四川大学博物馆民俗藏品进行了总体检查,对民俗厅陈列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室开始不定期编辑出版大型学术专刊《南方民族考古》,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重要学术刊物。
2021年11月21日,四川大学博物馆与光华财经书城、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联合举办的博物馆公益课程—(金沙 小小科学家)活动在光华财经书城举行。
2019年3月,葛维汉先生的外孙Christopher Hoogendyk先生回访四川大学博物馆。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大学博物馆,共同召开“葛维汉在华西”学术研讨会,追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奠基者之一—葛维汉博士。
2018年12月6日,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周静带领策展部主任陈长虹、科创中心主任张苹参加了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年会暨“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
2017年11月12日,四川大学博物馆组织了文博知识学习活动,27名学生讲解员前往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学习三星堆文化,时长共计3个小时。
民国三年(1914年),理学院教授戴谦和任馆长开始收集有关学术之古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鉴于博物馆之重要,派葛维汉博士到成都接任馆长。
1951年,闻宥先生积极推进馆务,着手清点标本,同时乘民间大批古物出现市面,购入大量珍贵文物,尤以书画艺术品方面为甚,并努力筹划出刊《华西文物》,鼓励全馆同仁从事研究。
2015年12月4日,四川大学博物馆荣获“四川大学2013—201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2017年11月23日,四川大学授予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2015—2016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9年3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召开的校园文化表彰大会,四川大学博物馆被评为“2018年度四川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四川大学博物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接待部、典藏部、陈列与宣传部、技术部、综合办公室、葛维汉图书馆、创新中心。
现任领导:
院长:霍巍
历任馆长:
葛维汉(Dr.David.Crockett.Graham)
四川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19号。
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下午5点,闭馆前30分钟停止进馆。每周五面向大、中、小学生团体免费开放,参观时间需提前预约。
标准票价:30.00元∕人。
现役军官:15.00元∕人。
外校学生、四川大学教师:10.00元∕人。
四川大学学生:5元∕人。
免票对象:持成都户口的老年人、持证件的离休人员、现役士兵、记者、导游、残疾人、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校内各院系及部门来宾参观费可校内转账,需带队老师详细登记来宾名称、带队老师姓名和联系电话。赠券为有效参观券。
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进(离四川大学博物馆最近)可乘成都公交19路、成都公交256路、社区巴士1107路(四川大学东门站)直达;从四川大学北门进可乘车到磨子桥站,有成都公交76路、成都公交77路、成都公交34路、成都公交55路、成都公交19路等多路车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