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学会

更新时间:2024-10-12 17:17

四川省教育学会成立于1980年3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省民政厅登记注册,四川省教育系统的全省性、群众性、学术性社会团体。

历史沿革

1980年3月17日至20日,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于成都召开,四川省教育学会成立。大会选举张秀熟刘绍禹为名誉会长,余涧南为会长,向国灵、黄明、张敷荣、罗家惠、代映秋为副会长,并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学会章程(草案)》;3月20日,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西南师大教育系;12月,四川省教育学会第一届年会于西南师范学院举行,中心议题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教学规律及救学方法;计划与体制”;12月1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四川省教科所;12月17日,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四川省教科所。

1981年3月14日,四川省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重庆育才中学;4月1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重庆幼师。

1982年6月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四川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系。

1983年1月,四川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年会于重庆市举行,中心议题是“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同年,四川省教育学会组织了教育科研成果第一次评奖工作。

1984年1月4日,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中师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四川省教科所;2月,四川省教育学会第三届年会于成都市举行,中心议题是“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索办学规律”;2月25日至3月1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在成都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学会章程》并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张秀熟为名誉会长,黄明、代映秋为顾问,向国灵为会长,周宗京解子光、金力青为副会长;6月14日,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建立,会址设在四川省教科所。

1985年4月,四川省教育学会第四届年会于成都市举行,中心议题是: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和“三个面向”为指导,进一步探讨普教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年,四川省教育学会的数个专业(学科)研究会与直属学会建立。其中,会址设在四川省教科所的专业(学科)研究会有:外语教学研究会(4月2日建立)、历史教学研究会(5月10日建立)、中学中师化学教学研究会(9月18日建立)、物理教学研究会(11月10日建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11月20日建立);另有6月3日建立的特殊教育研究会,会址设在成都盲聋哑学校。建立的直属学会有:水电部七局教育协会(2月6日建立)、四川省航空工业普教学会(6月7日至8日建立)、四川普教电化教育学会(11月7日建立)、四川省民族教育学会(12月20日建立)。

1987年,原内部发行刊物《四川省教育学会通讯》更名为《教育科学论坛》,由不定期刊物改为双月刊,由四川省教育学会主办。1993年起,改为由四川省教育学会与四川省教科所联办。

2019年5月,四川省教育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学会章程》(修订)《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四川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三个文件,选举产生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会长;5月27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开展分支机构清理整顿工作。

2020年6月,四川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分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

2021年3月29日,新设立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建设分会、四川省教育学会阅读分会、四川省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3个分支机构;设立四川省教育学会资阳办事处、四川省教育学会眉山办事处、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高新区办事处3个派出机构;撤销并调整2个分支机构:撤销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装备分会,并入四川省教育学会电化教育分会、撤销四川省教育学会摄影分会,并入四川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四川省教育学会电化教育分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学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评价分会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督导与评价分会。

2022年10月12日,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处由原址“成都市双流区航空港黄荆路11号”,搬迁至新址“成都市武侯区红瓦寺共和路10号3楼”办公。

2023年7月1日,由重庆市教育学会和四川省教育学会联合发起倡议的西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学会终止事宜;

(六)决定学会其他重大事宜。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投票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者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学会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

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人数为理事的1/3,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以下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投票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年召开2次会议。

截至2020年5月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内设秘书处、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其中,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学术部、教育服务中心。

组织会员

学会会员分布地域为四川省。

学会的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

申请加入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学会章程;

(二)有加入学会的意愿;

(三)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在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四)四川省范围内登记注册的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以申请成为学会的单位会员;

(五)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系教师,高等师范院系学生,教育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教育工作者,均可以申请成为学会的个人会员。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1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学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学会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一)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学会的活动;

(三)获得学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一)执行学会的决议;

(二)维护学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承担学会交给的科研任务,提供有关学术资料和科研信息;

(七)主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2019年5月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成都师范学院等207个单位为四川省教育学会单位会员,名单如下:

业务资产

(一)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

(二)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介绍中国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动向、优秀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三)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

(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五)研究、编写教材教辅,出版学术性书刊,发布教育信息;

(六)为会员开展培训活动;

(七)开展业务咨询和政策咨询;

(八)在主管部门授权内,制定学科、专业标准;

(九)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组织开展教育评价活动;

(十)开展对外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学术活动

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自1980年学会建立起开始举办,年会中心议题有“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教学规律及救学方法;计划与体制”(1980年)、“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索办学规律”(1984年)和“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和‘三个面向’为指导,进一步探讨普教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1985年)等。

2021年10月,四川省教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天府中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坚守与变革——新时代四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题展开研讨。年会还举办了“四川省名师名校长论坛”等活动。

2023年4月9日至11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在绵阳举办2022—2023学术年会。该次学术年会以“内外兼修——四川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为主题,10日的日程有开幕式、学术报告、分会场学术论坛交流活动等,11日的日程有学术交流、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和专家报告等。

活动目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四川的全面落实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助力四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历次活动:2020年10月26日,四川省2020年(第二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在南充开幕。活动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主题,展示全省各地以学校、区域为单位“五育并举”、整体推进“立德树人”全面落实的实践创新案例。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中国德育杂志社在泸州联合举办四川省第三届(2022年)“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活动分为开幕式、专题报告、案例分享、现场观摩、颁奖仪式、会旗交接仪式等环节。

组织管理: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周期性科研课题规划指南,确定年度重点选题参考,指导学会秘书处做好课题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鉴定和成果推广。市(州)教育学会、学会各分支机构和课题承担单位,与四川省教育学会形成共管网络,协同做好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

课题分类:科研课题分为年度课题和专项课题两大类。年度课题每年申报一次,专项课题系为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而设立,不定期组织申报。年度课题设重点和一般两级。专项课题一般不予分级。

历次评审:2020年8月25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布2020年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结果,批准立项课题145项,其中重点课题21项,一般课题124项。2021年7月15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布四川省教育学会2021年度科研课题评审结果,批准立项课题168项,其中重点课题20项,一般课题148项。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示2022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评审结果,批准立项课题212项,其中重点课题21项,一般课题191项。2023年7月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布2023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结果,批准立项课题226项,其中重点课题24项,一般课题202项。

学术期刊

荣誉表彰

2020年12月28日,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设置原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引导、激励四川省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促进理论创新,促进人才成长,促进四川省教育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奖项分配:根据申奖成果数量和质量,对申报的成果按10—15%、20—25%、40—60%左右的比例,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历次颁奖:四川省教育学会于1983年组织了教育科研成果第一次评奖工作,评出优秀科研成果66项,其中15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1978—1983年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2020年8月25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布四川省第十九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评出优秀成果276项,其中一等奖42项、二等奖86项、三等奖148项。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教育学会公布四川省第二十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名单,评出优秀成果297项,其中一等奖61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132项。

科普教育

2022年8月26日,四川省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分会公益送教活动在青神中学举行开班仪式,青神县初中学科教师300人参加。该送教活动为期3天,包含三个主题,有8位授课专家参加了活动。

2023年5月15日至24日,四川省教育学会联合北京中教协同教育科技研究院,在“快手”平台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徽整体设计简洁大方,由红色圆形和绿色字母“S”组成,既代表学会所在地“四川”,也象征着教育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过程。

精神宗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安全风险,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团结和组织全省有志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