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工程

更新时间:2023-05-09 11:03

四项工程,即“建功立业”工程、“素质建设”工程、“和谐创建”工程、“民生帮扶”工程,切实履行职责,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总量再翻番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程解读

把立功竞赛活动纳入经济发展大局

围绕我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动员大会精神,向全市职工发出倡议书,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修旧利废、节能挖潜、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等多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再翻番献计出力。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创优争先。市总工会连续两年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打造高彦峰、徐龙杰式的“金牌工人”和“工人先锋号”活动,对200名“金牌工人”和105个“工人先锋号”进行了命名表彰,受表彰的“金牌工人”每人奖励1000元,同时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组织开展“劳模精神宣传月”活动,编辑出版了《金牌工人风采录》。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立足岗位创造辉煌业绩。三是充分发挥竞赛活动在服务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各具特色的立功竞赛活动。

实施步骤

实施“素质建设”工程,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素质建设”工程,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是健全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保障机制。为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工会组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目标管理与考核、典型培育、激励表彰等机制,推动企业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合理使用,保障职工学习培训的权利。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以基地为依托,以职工为主体,工会各部门共同推动,党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开展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共树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依托岗位抓好培训,开展了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协作、技能升级、推广先进操作法等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举办了多工种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市有34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省获奖。三是为职工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搭建平台。我们加强对现有职工学校、文化宫、俱乐部等教育阵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对运行规范、作用明显的,市总将授予市职工文体活动基地牌匾。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市总成立了吉林市职工文体协会和乒乓球分会,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职工书屋”建设,市总投入31万元购买图书和电脑等基本设施,目前,已建成市级职工书屋30个,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2个。三实施“和谐创建”工程,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完善职工维权机制。加强工会源头参与,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和联系,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就劳动关系协调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制定了职代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工作意见,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组织领导、工作运行和监督机制,发挥了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民主政治和劳动经济权益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爱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制定创建活动五年规划,印发了《吉林市总工会关于实施和谐创建工程的意见》和《吉林市劳动关系促和谐系列活动2010年工作要点》,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优秀企业家和员工,有力推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三是强化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落实职工经济权益。2010年吉林市总工会把提高职工工资和待遇作为工会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以政府的名义下发《吉林市关于加强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指导促进职工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为主体的监督检查职责,标志着我市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已经建立。组织开展“要约行动月”活动,就工资收入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增幅比例、工资支付办法等进行平等协商,要求所有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工资共决制度,生产经营企业不应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职工工资标准,扣除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支付部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市各级工会共发出工资集体协商、提高职工收入的要约1842份,新签续订工资集体合同1052份,其中,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34份、区域41个。覆盖企业1600多家,体现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挂钩的工资集体合同占80%以上,直接提高职工收入的工资集体合同占50%.四是完善预警预报、跟踪督导、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全市九个县(市)区都配备了专职信访接待人员。2月份,建立了全省唯一由工会创办、为职工提供无偿服务的法律援助中心,标志着我市工会维权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办理援助案 1 件,累计受理职工来访来电85件,涉及职工147人次,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实施“民生帮扶”,推以改善民生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把“送温暖”活动作为构建帮扶体系的重要载体。以“两节”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活动为载体,逐步健全了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了节日帮扶和日常帮扶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对吉林地区所有纳入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实现了对在档困难职工帮扶的全覆盖。连续8年坚持每年为职工办10件实事好事,形成我市帮扶工作品牌,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市总工会还将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初步建立起职工医疗互助、大病互助、意外伤害互助的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体系。目前,有34.7万职工参加互助保障,19867人受益,发放互助保障金2643万元。二是搭建帮扶平台,把强化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作为构建帮扶体系的服务窗口。各县(市)区工会帮扶中心都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流程和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实施办法和制度,实现了帮扶体系网络化、基础工作标准化、资金筹集制度化、帮扶内容实效化和工作格局社会化。建立5.78万名困难职工的电子信息档案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2010年以来,各级工会帮扶中心累计发放资金222万元,帮扶困难职工9311人次。三是拓宽工作渠道,把做好职工创业促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帮扶体系的重要措施。连续多年与市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召开了“创业促就业行动”援助大会,通过工会职业介绍中心、小额借款、建立就业基地、发展职工劳福事业等方式,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2010年以来,市总通过各种渠道组织350户用工企业,提供12600个工作岗位,有1800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要围绕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履行工会职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促进经济总量再翻番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