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的民族志

更新时间:2024-09-28 17:28

《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的民族志》是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健刚。

内容简介

《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的民族志》以上海里弄为例,从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给读者描述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邻里中市民团体、居民运动和相关地方政府的实践过程。作者指出,这些市民团体和邻里运动推动了公共空间的生产,它们构成了基层参与网络、居民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及普遍互惠的规范。这些组织和行动一方面表达着国家权力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对国家权力的抵制和扭曲。这种依赖和自治的双重特征使得这些地方性组织和“社会运动的日常形式”并不构成西方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要素,但是它所形成的抗争在被国家权力吸纳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权力话语和实践的改变。

作者简介

朱健刚,七十年代生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现任教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担任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ICS)主任,主要研究城乡社区发展、民间组织和集体行动。已出版专著两部,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图书目录

摘要1

导论1

一 理论综述6

二 方法论笔记16

三 内容架构20

第一章 平民社区:邻里空间的割裂与整合24

一 居民区的场景25

二 三个世界:空间、权力和日常生活的互动30

三 一天循环中的公共空间的生产40

四 公共空间生产的动力49

第二章 吴街的历史演变52

一 下只角与“苏北人”52

二 平民村的由来53

三 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建构56

四 群众运动60

五 改革年代:邻里的衰落与复兴61

第三章 家庭、家的呈现与家园的想象65

一 家庭的构成65

二 户籍:控制的松弛与庇护69

三 “有房子,才有家”70

四 两种家庭主义与家园的想象73

第四章 国家及其代理人79

一 街居制的历史实践80

二 党的网络97

三 警察与执法100

四 福利与救济102

五 发展商与物业管理:新的权力进入104

第五章 自治的张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109

一 居委会:等级与网络109

二 居委会干部117

三 行动的分类:行政、裁决和庇护124

四 人情、礼物与关系128

五求情、象征和女性131

六 狗咬了书记:关于权力关系的个案134

七 业主委员会的由来142

八 业主委员会的产生与运作146

九 冲突与谈判: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154

第六章 新兴的市民志愿团体157

一 背景与渊源157

二 居民服务团队160

三 拳操队和巡逻队164

四 外来者:热爱家园的平民村工作站168

五 小结:自助、互助与他助183

第七章 建设社区187

一 社区建设的兴起:邻里之外的运动187

二 社会戏剧的假戏真做:邻里之间的社区建设209

三 小结226

第八章 “还我阳光,还我绿地”228

一 城市问题与分析框架228

二 忍与闹:日常抗争的文化230

三 社区问题与集体行动的产生233

四 还我阳光:争取阳光权运动238

五 “谁的绿地,谁的国家”246

六 小结269

结论272

一 邻里中的公民性:社会资本与话语变迁273

二 转型中国的地方权力与抗争281

三 邻里:国与家之间的流动的公共空间285

参考文献289

致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