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0 19:26
国家深海基地由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坐落在青岛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占地面积390亩,海域62.7公顷。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部委正司级事业单位,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向阳庄村。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占地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9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
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将建成面向全国具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未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将为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引导青岛成为深海装备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带动青岛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国家深海基地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深潜器及其工作母船提供地面保障,在山东省青岛市所辖即墨区鳌山卫镇东南部建设,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一期总投资为4.95亿元。国家深海基地将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完成包括码头、厂房和实验室等在内的基本设施建设,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第二期完成深海潜水器工作母船在内的全部基础建设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国家深海基地筹备组正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国内外调研、办理征地和征海等工作。深海基地能为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深海科研所需装备和技术支撑,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发挥国家级深海研究基础平台的作用,以大量的第一手科考信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以深海生物基因为代表的深海产业发展,并承担深海科学普及等任务。
国家深海基地不仅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业务化运营单位,还将为中国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深海科研所需装备和技术支撑,发挥国家级深海研究基础平台的作用。深海基地也是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地,正在做潜航员选拔、培训和定级标准的研究,并计划2013年招收中国第二批潜航员,人数为4至6名。截至2012年7月,中国有三名潜航员,分别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叶聪,中国自主选拔、培养的首批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
2012年6月12日,国家海洋局对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报送的《国家深海基地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了批复,原则同意深海中心提出的《方案》,并要求深海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组织实施。《方案》依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文件要求,结合深海中心的功能定位及主要职责而制定,将满足深海中心的各项功能要求放在规划设计的首位,并充分考虑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和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同时也为长远发展预留了余地和拓展空间。深海基地主要用于深海和大洋资源的勘探、调查、深海观测,深海大型装备的维护、设备改造,以及对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维护、维修、保障以及对潜航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等。
国家深海基地总规划用地26公顷,用海62.7公顷,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综合科研办公区、维修保障区、码头作业区、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港口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区、VHF(指频带为30 MHz~300 MHz的无线电电波)水声通信设施区、科研仪器试验区和生活服务区8个功能分区。
2012年7月1日,国家深海基地发布了经过国家批复的规划图,进入了详细修订规划阶段,预计年底动工,2013年全部建成,2014年蛟龙号入驻。此外,国家深海基地明年将招收第二批潜航员,再造一个载人潜水器。
国家海洋局批复的总体规划图由四家设计单位同时设计,经过上百次修改才形成了国家最后批复的方案采取“一心、三轴、八区”的分区原则对项目区进行了功能分区,一心是南北中轴和东西轴线的交点,位于项目区几何中心,是全区的,标志和统领性位置。三轴是东西、南北方向三条贯穿整个基地的规划轴线,包括基地中轴线、交通联系轴和生产联系轴。靠中心位置的欧式建筑是综合科研办公区,旁边的维修保障区负责对蛟龙号等深潜器和各种深海科研设施与设备、仪器等进行维修、保养、检测、试验。码头作业区是停靠、栖息蛟龙号、大洋科考船,并完成货物装运、物资补给的地方。科研仪器试验区旁边的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位于西侧的主入口处,建成后这里是对外交流、科普及培训的地方,到时市民也可以来参观。
国务院于2007年1月批准建立国家深海基地。2010年6月,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国家深海基地将在即墨市鳌山卫镇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整体规划批复后,正在进行详细修订性规划和单体设计,大约1个月的时间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然后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初步设计,2012年年底动工建设。首先进行码头和实验室的建设,2013年年底完工,到2014年全部建成,2015年进行业务化运行。
深海基地工程量完成四成
2014年5月7日,“蛟龙”号未来的母港—国家深海基地正在加速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陆地建筑部分本月底将全部封顶,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5月5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家深海基地最新建设进展。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390亩、用海约1000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所有工程年底都可竣工验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说,深海基地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考船停靠码头,可同时停靠2艘万吨级科考船、3艘3000吨级科考船。
深海基地除了是“蛟龙”号未来的母港外,也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的支撑基地和世界第5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将为我国开展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和试验、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资源调查提供公共平台。此外,深海基地还将成为深海科普教育基地。
2014年8月25日,国家深海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国家深海基地陆域工程中的综合业务楼已完成结构验收,开始精装修准备工作;试验水池砼结构主体完成60%以上;维修厂房框架结构施工完成,砌体完成80%;专家公寓完成5层结构施工。码头工程中的300多米的引堤水下主体部分基本施工结束,开始水上部分的施工;码头区段水下墙身主体结构施工完成50%,之后转入水上施工,计划年底完成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