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8 21:40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基本上是由英殖民到美殖民的演变过程。整体看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海外殖民时期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欧洲列强向海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扩张的序幕,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被瓜分殆尽。
一次大战前后
第二阶段是一次大战前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由于工业化的进程,美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后起之秀,他们要求根据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欧洲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两大对立集团,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家。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在这其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3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支配作用,从而代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一转变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
二次大战前后
第三阶段是二次大战前后,初期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瓦解。二战结束后世界诞生了一个适合当时情况的政治格局:就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世界的安全问题就是五大国来协调和决定的,这个结构也维持了世界秩序半个多世纪了;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的组织。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谅解和协议。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原则;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它具有美、苏、英三大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损害了一些主权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代替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独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1947年美国先后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年5月策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和威胁,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1947年9月成立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1月,苏联、东欧6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1950年2月《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对抗,这样欧洲便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并形成冷战局面。
所谓“冷战”,是指除了公开的战争手段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诸如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推行政治孤立政策,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颠覆活动,煽动战争,进行原子战争讹诈和军事威胁等等。它是战后国际关系中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开始。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抗的突出表现是1948年爆发的柏林危机;在亚洲则表现为“热战交锋”,突出表现为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1)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其中虽然也含有美苏争霸的成分,但还不是主要的抗争因素。从6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逐步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开始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且越演越烈。如果说,美苏争霸态势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还是美攻苏守,那么到70年代就变为苏攻美守。直至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扩军抗苏”和“重振国威”的口号,美国又扭转了不利局面,加上苏联国力的下降,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了遏制。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开始从对抗走向对话,就一系列国际问题达成协议,使困扰世界的紧张局势出现了缓和局面。1989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这主要是因为:
其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联合国的性质和作用,现在的联合国已成为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反霸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斗争的有利场所和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从1955年的万隆会议,经过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到70年代上半期,第三世界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大大冲击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其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冲突和解体。由于苏联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最早在1948年的苏南冲突中暴露出来,1956年爆发的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是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矛盾冲突又一次激化的表现。1968年,苏联侵捷事件是苏联大国主义发展到霸权主义的突出表现。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恶化是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激化和解体最重要的表现。
其三,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退,战后初期受到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出现了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寻求经济政治的联合自主。1958年戴高乐再次出任法国总统,提出“戴高乐主义”,在对外政策方面改变了一直依附美国的做法,坚持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的方针。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奉行更符合本国利益的外交政策。1972年田中内阁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谋求“国际国家”地位。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70年代初至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原因是: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提出“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国际国家”地位;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多极化发展的政治格局
第四阶段是前苏联解体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虽然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但实质上美国仍然居于世界政治的核心。不少国家对美关系从反对逐渐走向了合作,有的国家属于中间势力,而有的国家属于亲美势力,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家属于反美势力。
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次新旧格局转换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因为美国虽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搞成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都在争取在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相抗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时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各主要大国都在力争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政治格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洲格局的剧变,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凭充当了世界警察和各国家长的角色,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抛开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于不顾。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以看到,例如美国无耻地策划了海地等国家的内战使之分裂,先后发动战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如法炮制地借口核问题把矛头指向朝鲜和伊朗,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尽管美国对待各国的方式不同,但其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美国的这个野心不灭绝,其行为就不可能停止,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依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不会改变的核心。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对美关系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线,基本形成亲美派、反美派与中间派这样的三派鼎立之势。
所谓亲美派是指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或多方面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亲美派以英、日、韩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在政治上追随美国,美国的就是正确的,与美国相对立国家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在经济上依存美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这些国家即使在短期内与美国的关系有些许波动,但整体相互交往过甚。
所谓反美派则是指在政治上反对美国,在其他方面基本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反美派以伊朗、朝鲜等国家为主。由于这些国家未推行美国的西方民主制度,对美国在全球扩张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被称为“无赖国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中间派是指那些既不亲美也不反美的国家。中间派主要包括两类国家,一类是行为保持中立,不与美国产生太多联系的国家,这类国家比较少;一类是态度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虽然与美国有较多的联系,但在处理与美关系时比较谨慎,不向任何一边倒的国家。中间派以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既不完全赞同美国的一切,也不完全否认美国的一切,在国家交流中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美关系,选择性地进行合作。
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已经在世界上确立核心政治地位,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世界政治形成了三派鼎立的新格局。这种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不是美国单方面策划的结果,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设计的结果。其背后具有复杂的因素,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有:
1、经济新形势促使各国逐渐改变对外关系。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陆国家还是沿海国家,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竞争与合作日趋频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在这种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上,各国不得不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美国,因此对外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世界的政治格局逐渐趋于明朗。
2、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深化与拓展。起初和平演变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从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实现的典型案例。随着世界的发展和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当前和平演变不仅没有停止,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大。过去,和平演变以思想渗透、诱压兼施和经济制裁为主要途径,当前,西方和平演变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从思想、政治、外交、学术、文化、军事、经济、技术、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渗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防不胜防有的国家逐渐被和平演变。过去,和平演变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反美国家,当前,和平演变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与社会主义阵营,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所有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控制亲美派、拉拢中间派、打击反美派。
3、世界国家政治信仰的丧失。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信仰的缺失。不少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逐渐淡化了政治信仰。什么是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表现,是一个国家对政治真理的信奉与执着,是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和对人民的承诺。很多国家在世界大舞台上,缺乏以长远的眼光和整体的思维认识问题,局限于当前短暂的、局部的发展,甚至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力不惜践踏人民利益,这种“有奶便是娘”的错误思想导致国家逐渐丧失了政治信仰,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政治信仰,就很难确保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最终只能退化成为强国的附庸。
4、某些国家相对实力较弱。历史证明,经济基础与政治格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谁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谁就可以提升综合国力,谁就能够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展科技,再把高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以军事力量保证其政治野心的实现。相对来说,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在国家对话中根本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也就没有其他权力,这就容易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国家为了避免经济落后带来的困难和阻碍,就会选择依附强国的支持和帮助来获得发展,而美国则会对这些国家布施小恩小惠,以经济的方式进行控制或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渗透。这就是有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成为亲美派的原因。
综上,当前这种美国为主、三派鼎立的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客观上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主观上则是美国和平演变与各国政治信仰较量的结果。
根据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当前新情况进行分析,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将走向何方?未来政治格局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一边倒”,二是新的反美联盟的崛起,三是“坐山观虎斗”的中间势力的膨胀。
“一边倒”的可能性
什么叫“一边倒”可能性?“一边倒”的可能性就是像一个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在落地时,一般可能会向几个方向倒,但由于受力不一样只能倒向一边。一边倒的可能性是我们对即将要倒下去的物体的一个预测与判断,这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如果这种可能性发生了,世界将会失去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将会形成以美国政治文化为导向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世界文化将会被美国文化所影响和同化。多年来,从很多的移民情况与民俗的文化上来看,有不少人开始对美国的政治感兴趣了,而且这种趋日益显著,愈演愈烈。此外,美国通过战争的手段复制现代的殖民地,如伊拉克、阿富汗等,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推进霸权的手段也日益见效。
这样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到与美国对抗没有好的下场,也无法实现发展,那么最终必然倒向亲美的一面。一旦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就会更加助长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世界各国就会面临着灭亡或者被殖民的可能性。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世界很多国家经历了英帝国的统治,直到上个世纪,很多殖民地国家才逐渐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现在美国强大了,很多国家逐渐地变成了美殖民地,这样就可能会使很多国家失去主权,无形地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只有世界各国能够看清当前形势的严峻性,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反美同盟,这个同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的野心。所以在外交策略中要把美国的企图目的和霸权主义的野心经过与其它国家进行广泛交流,才能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站在反对霸权主义的一面、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预防一边倒的可能性发生。
新的反美联盟崛起
美国自中东的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会使一些国家看到了,如果不能联盟抗美将会走向伊拉克、阿富汗的下场,这个时候世界其他国家遭到美国侵略时就会受到其他国家军事及政治援助,形成世界更多的国家联合进行反美,就会形成新的反美联盟。
在抗美援朝时,如果当年没有中国的军事支持朝鲜,那么现在的朝鲜不会存在,早就是美国的殖民国家了,中国的及时援助才使朝鲜的今天存在,多了一个与美国政治抗衡的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讲,一旦美国当时侵入朝鲜成功,就会使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美国在台湾海峡上的军事布局就已经危及中国的安全,要在东南门户继续站岗,那就会使中国的安全形成更大的威胁。中东的问题上,缺乏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支持,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把口头上的反美变为行动上的反美的话,美国不会在中东彻底摧毁伊拉克和伊朗。伊朗、伊拉克就不会失去自己的主权。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形成强大的反美霸权的阵营。一把筷子折不断,一根筷子就很容易了。世界各国都受到美国的威胁,但在实际行动上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威胁。这就是不能形成统一反美战线的根本原因。通过伊拉克、阿富汗的事实教训,会使很多国家更加坚定地站在反美立场上,就可以掀起一个新的反美高潮。通过多年来美国的行动及国家情况的变化,世界人民应该清楚地看到,不能形成反美联盟就会被美国一口一口地逐步吃掉的可能性。所以,以求和的姿态来对付美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形成反美同盟才能不受更多战争的痛苦和亡国的可能性。世界人民的醒悟就是新的反美联盟的形成。
中间势力膨胀
“坐山观虎斗”一词来自我国战国时期,是为了取得更大胜利的一种策略。而现在却是一种看笑话、怕事的做法。战国时期,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陈轸轻点点头,说:“正是这样!”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而现在的坐山观虎斗是一种中间势力的表现形态,一些国家害怕美国,一些国家处于自身的思考,在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不做出实质性的反应,只是通过观察看斗的过程及结果。这样即使哪一方面的胜利与失败都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系的一种情形。如果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能够得到一些中东国家和俄罗斯的及时帮助,那么美国就不会出兵,就不会取得这些战争的胜利。所以坐山观虎斗是一些国家为了保存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一直蔓延,包括喜欢管事的俄罗斯也是这样,其他国家也会效仿这样做下去,这样一来就会是中间势力膨胀也就是坐山观虎斗的实力膨胀。
“一带一路”的影响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即使在外围,新兴经济体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但是这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强度普遍比不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强度。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必然加强,在逐渐的经济和政治融合中呈现出独立于中心、自成系统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