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08:36
图瓦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Тыва́;图瓦语: Ты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Tyva Republic)简称“图瓦”,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管辖,亦属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萨彦岭以南,唐努乌拉山以北。小叶尼塞河和大叶尼塞河在此交汇,合称叶尼塞河。
唐朝以前,唐努乌梁海地区先后为匈奴、突厥等中亚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区域。
公元647-648年,都播等部先后遣使请求唐朝在其地设置“唐官”,唐朝置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
公元745年,回纥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回纥汗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归回纥汗国管辖,一度在该地建立过行宫。
9世纪中期,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边疆民族黠戛斯称雄漠北,唐努乌梁海地区成为黠戛斯属地。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次年即遣其长子术赤领兵征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该地设置了4个千户,而秃巴斯人则归成吉思汗直接管辖,后成为元朝岭北行省的组成部分。出于蒙古内部权力之争的需要,忽必烈对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了苦心经营:派遣得力亲信出任在该地区设置的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乌斯、昂可剌等“五部断事官”,派遣军队驻守屯田,征收赋税等,该地区成为秃巴斯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明代,唐努乌梁海地区归瓦剌汗国控制,明朝中期,蒙古达延汗击败瓦剌汗国,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明末清初,唐努乌梁海地区属于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并是其常驻之地。
1655年,清朝册封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俄木布额尔德尼为扎萨克,唐努乌梁海地区由此正式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之中,清朝也由此开始了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统治。
1727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北部沙宾达巴哈以东的中俄边界,使沙俄向克穆齐克河流域及其以东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开扩张得到了遏制。
1864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了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区。
1860年至1911年,沙俄以“探险”和“采矿”为名,继续对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殖民和经济侵略。
1911-1912年间,受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北疆出现了外蒙古独立的危机,其影响也波及到唐努乌梁海地区。在图瓦境内存在着三派主张:一部分人主张唐努乌梁海独立,一部分人主张并入外蒙古,而另一部分人主张并入俄罗斯帝国。同年初,在沙俄商人的唆使下,唐努乌梁海地区发生了抢掠内地商号的事件,内地商人纷纷逃离该地。2月,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宣布属下的三旗“独立”,并请求沙俄出兵协助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各要地。宣称图瓦是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
1914年6月,伊尔库茨克总督府宣布俄国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实施保护”,随即向各旗总管宣布了这一决定。俄国的政策是使外蒙古脱离中国,同时使唐努乌梁海地区脱离外蒙古,将其变为 “萨彦岭以南俄罗斯”。在俄国占领期间,禁止蒙古人和华人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红军一度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控制当地俄侨村庄,并对乌梁海人表示宽大,与各旗订立“条约”,允许当时在法理上尚属中国领土的唐努乌梁海“自立”。至于那些“条约”,虽然声称放弃帝俄时代的侵略政策,但对于俄国人已经在唐努乌梁海夺得的各项利益,例如垦殖、渔猎、伐木等等则一项也没有放弃,而且将“永远保持”。因此在事实上,苏维埃政权完全继承了沙俄时期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既得利益。
1918年6月18日,在图瓦境内的乌梁海地区召开由苏俄操纵的与图瓦联席会议,在会上通过了所谓“《关于苏俄与图瓦的互助条约》”,而此时乌梁海的大部地区仍然被高尔察克的白俄军队盘踞。同年,北洋政府徐世昌派严式超等率兵驱逐了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匪余部,收复了唐努等四旗,在当年7月收复唐努乌梁海全境。严式超正式出任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
然而好景不长。1921年3月,恩琴率领的白俄军队在攻占库伦(现乌兰巴托)后向西攻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中国驻军和官员大部分遇害。同年夏,苏俄红军以“支援东方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名义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消灭了盘踞在该地区的白俄势力后却留下来不走,并在其境内发动“人民革命”,驱逐了中国及外蒙官员。同年8月14日,在苏俄的策动下,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以俄国殖民点别洛沙尔斯克为首都,改名为“克孜勒”(红城)。同时在苏俄的扶植下组建“图瓦人民革命党”作为“执政党”,由喇嘛丹都克出任“总理”。但中华民国政府不予承认。同年9月,苏俄宣布不把“唐努图瓦”视为自己的领土。
1924年,苏联承认“唐努图瓦共和国”。并在次年7月与“唐努图瓦共和国”签订“友好条约”,建立“外交关系”,但实际上完全控制着“人民政权”的运作。
1924年,图瓦境内发生政变,喇嘛丹都克出任“国家元首”。亲苏的图瓦人民革命党员被驱逐出政府,转而与蒙古国的上层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并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彼此的独立。
1926年11月,图瓦人民革命党宣布把“国名”改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颁布了“宪法”。而中国主张其是领土一部分,不承认其独立地位。
1928年,图瓦小呼拉尔宣布以黄教为“国教”,并遥尊远在拉萨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此时“图瓦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亲蒙政策已经引起苏联方面的警觉,苏联不得不向图瓦增派占领军和政治官员,以镇压其境内的亲蒙派政治势力。
1929年,由莫斯科东方大学培训毕业的五名乌梁海人以“调查经济情况”为由返回图瓦。他们一回到图瓦便随即发动政变,推翻境内的亲蒙政权。成立“最高人民委员会”,成为境内最高权力机构。在此后的三年内,照搬苏联模式在全国建立基层组织,并在苏联指示下开展“反封建革命”。在图瓦全境开展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
在政治上,清洗维护传统的右翼领导人,确立共产党政权的绝对领导地位,对反对共产党政权的事件进行武力镇压。并于1932年逮捕并处决了丹都克喇嘛。同时,对图瓦人民革命党展开大清洗,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党员被逮捕处决。在文化上,打压喇嘛教、萨满教等宗教势力,图瓦境内的喇嘛寺院也从1929年的25座减少到1932年的1座,当地最大的查丹寺被烧得仅剩一层一米厚的灰烬。僧人数量由1929年的4000人减少至1932年的15人,萨满巫师则一名不剩。同时为了控制其文化,在1943年,图瓦语改用在西里尔字母的基础上的新文字书写,停止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字(即老蒙文)。农业上,强制推行农牧业集体化,图瓦境内超过90%的牲畜被充公。
在此次清洗之后,“最高人民委员会”的五名成员之一的萨尔查克·卡巴霍列科维奇·托卡成为了“图瓦人民共和国”实质上的最高领导者。苏联吞并图瓦后,他一直担任“图瓦人民革命党”(图瓦并入苏联后改为图瓦共产党)的第一书记直至1973年去世,统治这块土地长达44年之久。
“图瓦人民共和国”名义上是一个“独立国家”,虽然有自己的“国家象征”,但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苏联的附庸国,直到1944年被苏联吞并。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图瓦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大呼拉尔当天即向克里姆林宫发去电报,表示“图瓦人民将挺身参加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并要为此竭尽一切力量和手段,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三天后“图瓦人民共和国“对德宣战,苏联政府在未通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情况下,指示“图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2年,苏联政府允许在“图瓦人民共和国”进行征兵。
第一批新兵在1943年5月入伍,加入苏军第25独立坦克团(1944年2月起成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52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在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境内的战役。 之后随军相继解放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而第二批新兵加入了苏军第8骑兵师,参加了在乌克兰西部地区对德军后方的反击。在卫国战争的四年内,一共有8000多名图瓦人参加苏联红军开赴卫国战争战场,其中有不少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获得了苏联和“图瓦人民共和国”的各类嘉奖和奖章。
在卫国战争的四年内,“图瓦人民共和国”为苏联几乎无偿的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牲畜、数以万计的各类食品与物资。此外在战争结束时还捐赠了3万多头奶牛,以帮助乌克兰战后农牧业重建。同时,苏联也从中对“图瓦人民共和国”进行经济掠夺,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折合3500万卢布的黄金储备在战争四年里被陆续转移至苏联境内。
1944年8月17日,在萨尔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大会通过一项宣言,宣言中称:“由于对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无比崇高的热爱,请求苏联接纳‘图瓦人民共和国’”。同年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其“请求”,并于同日颁布了《关于接纳图瓦人民共和国进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决定》,图瓦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图瓦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至此,图瓦正式成为苏联领土。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对于外蒙古的地位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国承认外蒙古为独立国家,但并未提及唐努乌梁海的归属。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唐努乌梁海列为第299号选区,通过中华民国驻前苏联大使傅秉常的调查,国民政府知道此事但未表态。
1948年5月,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是永远属于中国的神圣的领土”。但苏联政府置若罔闻。自此之后,中国在事实上完全丧失了对图瓦的领土主权。
1961年10月11日,图瓦自治州升格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直至苏联解体。在被苏联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图瓦一直对世界的其余部分紧闭大门,外国记者、旅行家和外交官很难获得前往图瓦地区的许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神秘之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民族意识觉醒。图瓦境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表露。要求提高本民族地位的呼声日益增强,甚至还引发了一波反俄潮。1990年2月,图瓦师范学院(现俄罗斯图瓦国立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卡迪尔-奥尔(音译,后担任图瓦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在克孜勒创立“图瓦民主运动”,主张改善图瓦长期以来就业、住房奇缺等民生问题,同时主张复兴图瓦语、提高图瓦文化的地位。
然而不久后,图瓦境内便爆发了民族主义骚乱,造成数十人死亡。当时一些激进的图瓦人更是宣称“俄罗斯人,留下来给我们当奴隶!”、“给你们一周期限(搬走),否则消灭你们!”导致大量俄罗斯人回迁,许多外地人冲进城市抢占住宅,社会持续动荡。图瓦共和国仍然是俄罗斯境内治安最为混乱的地区之一。
1990年12月12日,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更名为“图瓦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独立,但图瓦仍留在俄联邦内。并在1992年3月31日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正式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1993年10月22日,图瓦共和国颁布新宪法。成立由32人组成的最高呼拉尔和大呼拉尔(地方议会),负责外交政策和宪制事务。共和国领导人称“图瓦共和国总统”。
2001年5月6日,经全民公投后通过的图瓦共和国现行宪法。现行宪法中没有提及图瓦的主权,以及俄语和图瓦语的地位。同时废除了“图瓦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共和国总统”改称为“共和国主席”,由俄罗斯总统任命。根据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总统令,图瓦共和国由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管辖。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这是普京10年来首次访问该地区。
1992年9月17日,图瓦共和国最高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图瓦共和国国旗、国徽。
图瓦共和国国旗是一面蓝色背景的矩形旗帜,长宽比为3:2(2002年以前为1:2)。由蓝色、白色、黄色三色组成。
在靠旗杆的侧面,从旗帜左下角和左上角各发出一道45°的白色斜宽条,在两道白色斜宽条中间又有一道平行的蓝色斜窄条,其宽度是旗宽的1/18。白色斜宽条和蓝色斜窄条在旗长1/3处相交,转为一道与旗面平行的横条,其宽度是旗宽的1/3。在旗面两道白色斜宽条相交之处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颜色为黄色。
蓝色象征着晴朗的天空,崇高的目标,以及各族人民的相互尊重,致力于美好的社会;白色象征纯洁,也代表着图瓦人迎接贵客的传统饮品奶茶;黄色(金色)象征着共和国的财富和正义,也象征着共和国悠久的历史和图瓦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国旗上的两道白色和蓝色条纹象征流经共和国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大叶尼塞河与小叶尼塞河,在图瓦首府克孜勒交汇,称叶尼塞河之始。
图瓦共和国国徽呈梅花形。其背景为蓝色,外围是金黄色与白色的框架。与国旗颜色组成相同。
国徽中心图案是一名骑手骑在骏马上飞奔,右上角是散发光芒的金黄色太阳。象征着图瓦人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以及图瓦人崇尚和平与繁荣,追求光明,生生不息。图案下方的白色绶带上书写着共和国国名“Тыва”,也象征着图瓦人的热情好客。
图瓦共和国成立之初,以一首图瓦民歌《充满松子的森林》(音译)作为国歌。在2011年8月11日,图瓦共和国采用了新的国歌《我是图瓦人》,该曲中伴随有图瓦特色的呼麦旋律。
绍尔班·瓦列里耶维奇·卡拉-奥尔。
图瓦共和国位于东七区(UTC+7),地处中西伯利亚地区南部,南部与蒙古国接壤。共和国面积170,427平方公里,南北距离420公里,东西距离630公里。其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上叶尼塞盆地,多为森林;西部多为高山和荒漠。南北分别被萨彦岭与唐努乌拉山环绕,80%的土地为山脉、高原。在共和国东部阿托斯自然保护区内有死火山群。最高峰为蒙库萨尔德克山,海拔3976米。
山间有多条河流和各类大小湖泊,淡水潜力丰富。其主要河流有大叶尼塞河、小叶尼塞河、克穆齐克河。大小叶尼塞河在克孜勒汇合后,始称叶尼塞河并向西向北流去。其水源主要来自雪山融雪和夏季的降水。湖泊众多,大部分起源自冰川。境内还有13个咸泥湖和50多个治疗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水温最高可达到85°C,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此外,萨亚诺- 舒申斯克水库有一部分位于图瓦共和国境内。
图瓦深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明显。冬季严寒,最低温度在-30°C~-40°C;夏季干燥,最高温度在25°C~35°C。年降水较少,从山区的1000毫米向山间盆地的200毫米递减。植被期在150-160天。而且在不少地方还有永久冻土带。
图瓦共和国辖域内主要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石煤、铁、金、汞、软玉、石棉、蓝宝石、贵橄榄石等。
当地原木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
图瓦位于东西伯利亚针叶林和中亚半沙漠景观交汇处,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动植物的丰富性。森林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85%以上,且绝大部分为针叶林。境内约有300万公顷的雪松森林,占俄罗斯全部雪松森林的11%。且动植物种群众多,鸟类有348种,哺乳动物近百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超过90%的领土是狩猎场。主要有黑貂,松鼠,狼獾,貂,熊,狼,山羊,麝鹿等动物。
人口密度1.91人/平方公里(2018)。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4.04%(2018)。人口出生率为23.2‰(2016),是俄罗斯境内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5‰(2016),位居全俄第三,仅次于车臣共和国和印古什共和国。
图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主体民族为图瓦人(占82%),其次是俄罗斯人(16%),此外还有科米、哈卡斯、鞑靼、乌克兰、亚美尼亚、吉尔吉斯、布里亚特等多个民族。官方语言为图瓦语和俄语,多讲图瓦语。大多数居民都集中在山地之间的盆地和河谷中。俄罗斯人以及讲俄语的居民主要集中在首府克孜勒。
图瓦人主要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山地、平原的畜牧业者(西部图瓦人)和高山森林中的狩鹿者(东部图瓦人)。他们仍然保留了诸如贩盐和游牧等传统生活。
有证据显示,现代图瓦人是蒙古人、突厥人、萨摩耶德人以及愒人的后裔。消亡了的南部萨摩耶德人,包括马托尔人、科依巴尔人、卡尔马立人等被东部图瓦人同化成为托德金、托法拉尔、索约茨、杜喀等部落。图瓦人伊尔吉特部也被认为是萨摩耶德人的后裔。另外,图瓦语中称呼叶尼塞河的词也被认为是源自乌拉尔语系萨摩耶德语支。图马特、明伽、蒙古什、萨尔察克等部被认为是源自蒙古人。
图瓦人因喉音唱法而著名。参见:呼麦、西奇、卡基拉。其中以呼麦最为著名,成为共和国的非官方象征。
位于克孜勒市内的阿拉丹·马迪尔(音译)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于2008年翻修后对外开放,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要展出在图瓦共和国境内的考古发掘文物,以及从原始社会时期到近现代各个时间段的各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展品。此外,克孜勒市内还有政治压迫纪念馆、体育荣誉博物馆、图瓦地方历史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
从地理上看,图瓦曾被认为是亚洲的地理中心,首府克孜勒的乌卢格赫姆河岸边高耸着“亚洲中心”纪念碑。
图瓦共和国的教育机构由共和国教育与科学部统一管理,共和国境内最高学府为图瓦国立大学。各类小学、初等中学、教培机构大约500所,在校学生约5万人。教育体系建设较为健全。职业教育方面,有各类职业院校20余所,在校学生1.3万人。在科研领域,有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设立在图瓦,有研究人员400多人,其中博士约380人。
图瓦的主要传统运动有摔跤、射箭、拳击,此外还有足球、排球等现代体育运动。在这片土地上产生了多名俄罗斯体育健将。
在2016年4月,在共和国境内出现了俄语居民联盟组织“俄罗斯人”,意在保护当地俄罗斯人的权益。该组织在寄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信中提到该地区存在的民族歧视问题——共和国17个区长当中只有一名俄罗斯人,政府成员中仅三名俄罗斯人,而选举委员会更是没有一名俄罗斯人。除此之外还反映了地区俄语教学不足的问题。之后有人回应称,该组织的信息“不包含提案,申请或投诉的实质,只是包含文件材料”,因此“不可能就其内容的实质作出回应”。
同年7月,联邦民族事务局局长伊戈尔·巴里诺夫(音译)引用一项民调显示,图瓦共和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居民对该地区内的民族歧视表示不满。
图瓦共和国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为3个基本经济区:中心区是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克孜勒、阿克多武拉克、恰丹;南部畜牧业区是最重要的农业畜牧业区;东北区是木材加工、狩鹿及渔业区。
图瓦共和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木材及木材加工工业、采矿工业。最重要的工业是矿山开采业,即有色金属、石棉、煤、金及其它矿产的开采。
共和国境内的规模以上工业有:图瓦“钴”企业、图瓦“石棉”企业(阿克多武拉克)、水银开采开发企业、金开采企业。
食品工业近年发展较快,有肉类加工厂、面粉厂、奶和啤酒酿造厂等。
图瓦共和国是俄罗斯主要畜产品输出地区,80%多的产品为畜产品。主要表现为养马业、养鹿业、养驼业、养细毛绵羊业和养肉、奶牛业。农业经营用地约500万公顷,占共和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其中耕地为50万公顷,草场为10万公顷,牧场为400多万公顷。
截至2018年,图瓦共和国境内有7096家注册企业,员工人数为8423人。在规模上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主要面向工农业产品的销售和服务。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与历史原因,图瓦共和国境内缺乏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因此中小企业在共和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2017年,图瓦共和国制订了关于鼓励中小企业与招商引资的计划,意在鼓励在共和国境内经商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图瓦共和国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医疗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人均拥有医疗床位、人均拥有医生数量都远低于俄罗斯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共和国境内仅有30余家医疗机构。
图瓦共和国境内无铁路,其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主要公路干线有阿克多武拉克—克孜勒—阿巴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图瓦共和国的面积为为17.04万平方公里。含16个区、1个共和国直辖市、4个区级市、3个市镇,94个村。行政中心驻克孜勒。
图瓦共和国首府为克孜勒(俄语/图瓦语:Кызы́л),坐落在大小叶尼塞河汇合处。人口116,983 (2018年)始建于1914年,当时称为别洛沙尔斯克(Белоца́рск),意译为“白沙皇城”。1918年改名克木毕齐尔(Khem-Beldyr),1926年“图瓦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现名。“克孜勒”是图瓦语中“红色”的意思。
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现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父亲为图瓦人,母亲为俄罗斯人。于1955年5月21日出生于图瓦共和国的恰丹。
珊蔻·娜赤娅克:呼麦歌手,1957年出生于图瓦共和国。(Lost rivers即是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