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的现场

更新时间:2023-07-16 03:52

《在金融业的现场》是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曙松。该书汇集了巴曙松研究员一年来亲身参与这些重要金融决策研究的研究与思考。

内容简介

中国活跃的金融研究者之中,少见的既有理论研究活力又有实践工作经验和实际政策讨论和制定经验的学者,也是一个同时具有银行证券基金年金等多领域一线金融经营监管经验的学者。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里,他参与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金融改革实践的研究、讨论,例如他积极跟踪股权分置改革在不同阶段的进展,亲身以独立专家评委的身份参与了广发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全过程,参与了企业年金资格的评审和一系列基金产品的设计和基金公司成立的评审工作,他还担任了商业银行基金公司金融集团等的独立董事或者顾问,在董事会上是十分活跃的参与者。这些难得的金融一线的参与体验,形成了巴曙松研究员《在金融业的现场》中的一系列文字,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他的体会与感悟。可以在百度、GOOGLE上搜索一下看看他的相关观点文章。

编辑推荐

巴曙松研究员近年来不仅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十分活跃,还积极参与了不少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的决策研究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际金融运作经验,值得金融界和对金融业感兴趣的经济界人士阅读。

谢伏瞻 局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研究员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就一直注重从金融业实际面临的关键和前沿问题展开理论研究,他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出版后受到金融界广泛关注,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专著。我很高兴看到巴曙松研究员不断努力,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在金融业的现场》就汇集了他亲身参与中国基金业、企业年金金融政策实践的思考,也覆盖了他亲身参与广发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选择工作等引人关注的重要金融事件的体会,值得向理论和实践界推荐。

林毅夫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还担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兴业银行宝盈基金管理公司、徽商银行达安基因等公司独立董事,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曾经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等职务,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图书目录

宏观金融

为什么扩大消费成为宏观政策的重点之一

高资源价格下的中国--寻求新的金融市场路径

“产能过剩”之辨

应对过剩流动性冲击--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挑战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双轨”特征

结构性紧缩--央行票据的新功能

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周年--进展与趋势

把握人民币汇率走势要有全球视角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结构调整观

人民币如何与美元这个“被惯坏的孩子”相处--人民币兑美元首度突破8:1的思考

《外资银行监管条例》蕴涵的监管理念创新

美国货币监理署监管框架的考察报告

金融市场

后股权分置时代--正在开启的战略并购之门

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平衡

中国“系族企业”溃败的金融因素

品牌价值到公司价值--评中国银行在A股上市

中国银行进入“主动负债定价时代”

中国基金业的价值链重构与基金转型

海外基金的中国并购战略评估

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发展趋势

透视美国版的基金黑幕

对冲基金的发展--日本的经验

亚洲债券基金的兴起轨迹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如何拓展房地产融资空间

中国廉租房建设融资的创新趋势

金融机构试水企业年金市场--机遇与挑战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应着力消除政策的不确定性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分析

中国企业面对社会责任的投资

中国助学贷款的下一步选择--从“多输”困境到“多赢”路径

金融对话与演讲

行业分析报告

后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