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 17:56
坐,读zuò,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坐字最早形态出现在甲骨文中。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后引申为就坐、留守、座位,因……而定罪、因为等。
甲骨文的“坐”,就是人在席上跪跽的形状。金文将席子改为“土”,又增一人形。演变为人们在荒郊野外时,坐在土块或台阶上休息的情景,又扩展为在室内凭几而坐。 字形3为省体,像一人跪坐之形,繁为字形8、9一系,讹变为字形10;字形1为讹体,二个人讹作二厶。字形1也分两系发展:一系从二厶,如字形4、5,一系从口,如字形6、7,是隶变的不同写法,最终均发展为现在使用的楷体“坐”。
坐,是会意字。表示两个人对坐在土上的意义。本义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即坐下。由坐,引申为席位、座位,后写作“座”;又由“座”引申为座位上的人;由指座位上的人引伸为法庭辩讼叫做坐;由法庭辩讼引伸为由……而获罪,定罪;由指座位上的人引申主持、掌管;由主持、掌管引伸为守、留守;由守、留守引伸为居住;由留守引伸为放置;由放置反向引伸为移动;由移动引伸为搭、乘。
【卷十三】【土部】但卧切
止也。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此与畱同意。
止也。止,下基也。引申爲住止。凡言坐落、坐罪是也。引申爲席地而坐。《小雅》“不遑啓处”传曰:“啓、跪。处,居也。”古谓跪爲啓,谓坐爲凥,爲处。凥俗作居,引申谓凡止箸爲坐。
从畱省,从土,会意。徂卧切,十七部。
土所止也。此与畱同意。释从土之意。从土不必土,犹畱从田不必田。皆谓所止也。故曰同意。
古文𡋲。今古文行而小篆废矣。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左传》:“鍼庄子爲坐。”凡坐狱讼必两造也。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徂卧切。音座。行之对也。《礼·曲礼》:坐如尸。
又: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又便坐。别坐之处。《前汉·文翁传》:在便坐受事。
又《后汉·宣秉传》:秉修高节。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中书令同专席而坐。京师谓之三独坐。
又犹守也。《左传·桓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
又古者谓跪爲坐。《礼·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前汉·文帝纪》: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对理曰坐。《左传·僖二十八年》:鍼庄子爲坐。
又释氏大坐曰跏趺。《莲华经》:结跏趺坐。
又与座通。《前汉·梅福传》:当戸牖之法坐。注:正座也。
又姓。见《姓苑》。
又《集韵》徂果切。音睉。义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韵诸书训注皆同。惟《转注古音》坐注引《史记·高帝纪》遂坐上坐,正义云:前坐字在果反,后坐字在卧反。《字彙》行坐之坐读上声,非。《正字通》谓坐字在上声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𡋲。《说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疾果、疾卧二切。《公羊传》曰:食必坐二子于其侧,幸曰坐。《说文》作垔,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