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6:29

坨,汉语二级字,读作坨(tuó),⒈ 成块或成堆的:泥坨子。年糕坨儿。⒉ 露天盐堆:坨盐。

部首笔画

Unicode:CJK

详细解释

一、〈名〉形声。字从土从它,它亦声。“它”意为“蛇行游走”。“土”与“它”联合起来表示“蛇形扭摆状的长土岗”。本义:海中沙洲引申义:盘蛇形物体。

1,堆;团。形状大小不一的坚实的团块 [lump]。如:陀陀(圆圆的样子);盐坨;泥坨

2, 海中沙洲 [bar in sea]

海中沙洲,俗呼为坨,表示堆或团,亦有周广至百里者,或荒或种,并无赋藉。——清·吴嘉宾《海疆善后疏》

3,地名用字 [word used for place's name],表示某地块。如:王庆坨(在天津市武清区);黄沙坨(在辽宁省)

4,指地块即地理上的“”,湖南人爱说“哪一坨”或“哪坨”就是问(地理上)哪一块。有的地名含坨,如鹤城区坨院。

二、〈动〉

面食煮熟后粘结成一块 [lump]。如:面条坨了;饺子坨了

【例词】

坨子(tuó.zi)——成块或成堆的东西:粉坨,礁石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余支切,音移。地名。 《正字通》陀字之譌。泛云地名,无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