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街道

更新时间:2023-08-31 01:59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街道素称“千岛之乡”,垛田街道耕地面积2.25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如水网平铺,垛岸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千岛之镇由此得名。垛田历史上就以种植蔬菜为主,50年代曾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2013年5月21日垛田镇主持申报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街道水产品资源丰富,有水面养殖面积3.1万多亩,97年建成了江苏省万亩青虾养繁基地。“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垛田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地理环境

垛田街道位于兴化城区东郊,东与林湖乡竹泓镇接壤,南与临城街道交界,北邻兴东镇。全镇南北长 12.7千米、东西宽7.5千米,总面积59.55平方千米(2017年),陆地面积3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为23平方千米。共有耕地面积3.1万亩。垛田境内大部分耕地为四面环水、形如海岛的垛圪,故称“垛田”,全街道大约有几千块这样的田块,有“千岛之乡”的美称。

行政区划

街道辖22个行政村、38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有居民 15176户,总人口43516人(2017年),人口密度为939人/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

有史以来以种植蔬菜为主,是久负盛名的蔬菜之乡,街道现有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蔬菜近30万吨。所产蔬菜有近百个品种,尤以芋头、韭菜、瓜果、萝卜、香葱最为优秀。种植效益较高,街道亩平年收入达 6000多元,可谓“田无一亩不高效”。

垛田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塑料农膜、消防器材、砖瓦建材四大行业为主。其中,蔬菜脱水加工是垛田街道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从1967年开始,这里就办起了第一家蔬菜脱水加工厂——兴化工贸联营脱水蔬菜厂,经过多年的发展,街道现有蔬菜加工企业46家,年产脱水蔬菜产品3万多吨,年创产值5.8亿元,上缴税收1153万元,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加工基地和脱水蔬菜产品集散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旅游文化

油菜之乡

垛田是著名的“油菜之乡”,油菜籽亩产创造了全国高产纪录。1959年6月30日,新华社曾经报道“兴化垛田张皮大队平均亩产油菜籽159.5公斤,比去年增产29%”,垛田故而享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的美称。195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题为《兴化油菜》的画册,专门介绍了垛田凌沟的油菜籽生产。凌沟大队长王兰英曾作为“油菜姑娘”被摄入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进京受奖,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8年,著名摄影家吕厚民拍摄的垛田油菜花照片发表后,“垛田春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此后,国内外游客、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前来游览观赏。李鹏、罗干、顾秀莲、费孝通、沈达人、陈焕友等人在垛田留下足迹,忆明珠、冯亦同、陆星儿、黄蓓佳、李宗海、江南春等作家、艺术家都为垛田留下了诗文或书画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蔬菜加工工业的发展,垛田的田间作物逐步向香葱等加工原料调整转移,油菜籽种植日渐减少。但是,垛田的魅力犹存,垛田地貌成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垛田镇正在着手制定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好垛田的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观光。

垛田是兴化水乡特色之一。因为兴化地面真高平均不足2米,农田易受渍涝灾害,于是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形成小块的高地和密如蛛网的河汊。兴化许多地名带有“垛”字,如垛田街道、大垛镇荻垛镇等。

每年春季,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宫,浓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清明节前后兴化都将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2011年举办的“第三届·千垛菜花旅游节”期间还在城区的乌巾荡湿地公园举行大型水上实景演出。

文化大镇

垛田也是文化大镇,是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江苏省体育强镇。历史上,岳飞施耐庵郑板桥都在垛田留下足迹;古昭阳十二景中,就有“胜湖秋月”、“十里菱塘”、“两厢瓜圃”三景在垛田境内。群众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农民书画创作成果累累,垛田农民画、拾破小品画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合唱歌舞等节目多次在全市汇演比赛中获大奖;高跷龙、垛田蔬菜种植技艺、渔具渔法、渔民婚俗等被列为泰州市级或兴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文化兴化”战略,该街道已将建设“文化强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成立“垛田农民画研究会”,正在积极发展农民画创作队伍,努力形成农民画产业。

人文历史

垛田的美丽传说

垛田风景固然很美,而关于垛田的传说更美,如同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的传说,垛田也有自己的传说,一说,八仙过海时,何仙姑抖落的片片花瓣。另一说是铁拐李偷吃蟠桃,被王母罚入凡间种瓜,那垛子就是他随口吐出的粒粒瓜子。还有一说是大禹治水有功,深得舜的赏识,舜紧急召见,欲委以重任,大禹顾不得满身泥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当走到东海之滨时,只见茫茫泽国,白浪滔天。大禹惊问随从何故,随从应答,大概忘了治理。大禹心急如焚,浑身乱抓,泥巴一块块掉下来,变成横一块竖一块、大一块小一块、杂乱无章的“垛田”了。无论哪一种,都赋予垛田荷花的清香,泥巴的质朴,瓜子的殷实。使我们从中领悟到“垛田”的那份神秘、那份浪漫、那份悠远……春天的垛田是美丽的,夏秋冬的垛田同样美丽,如果说金黄的菜花是垛田春的姿容,那么夏秋冬的垛田则是碧绿的宣言,香葱的天地,那一片片绿色的垛子,连接着天边,尽情的宣泄着自然的美丽,所以兴化的垛田四季如春。

垛田历史传说

垛田,这方神奇的土地,同样留下了无数前贤的足迹。郑板桥就出生在与兴化城隔河想望的下甸村,他的第一脚就踏在垛田的土地上。他的诗书画三绝,与垛田这充满灵性、隐藏怪异的土地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垛田街道的得胜湖、旗杆荡等地名因岳飞抗金时操练水军竖立的旗杆而得名。《兴化县志》载:“飞率军……途经兴化时,曾驻师县城及城东旗杆荡等处。是垛田纵横交错的“八卦阵”,铸造了岳家军的机敏、善战;旗杆荡气势恢弘的芦苇荡,赋予了岳家军精忠报国、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状元宰相李春芳是垛田的女婿,兴化上方寺原先就建在垛田的大徐垛。施耐庵则是一定到过得胜湖的。车路河与得胜湖的入口处就叫“水浒港”,是先有《水浒传》还是先有“水浒港”,至今未有定论。不过,《水浒传》与得胜湖无疑是有紧密联系的,这在若干《水浒传》研究专家的论著里得到证实。垛田,好似一块空灵、飘逸的圣地,使得郑板桥、施耐庵、李春方……在这里不期而遇;垛田,更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得胜湖、旗杆荡、上方寺……把“两厢瓜圃、十里菱塘”紧紧呵护在自己的怀里。

新农村

芦洲村是垛田街道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最大的自然村,由原来的芦东、芦南、芦西、芦北4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7568人。芦洲村只有几条狭窄的街巷,虽然先后有老兴东公路、高兴东公路在村后建成通过,但进村通道狭窄而又弯曲,两辆摩托车会车都有些困难。九十年代中期曾规划拓建中心一条街,但有始无终成为“半拉子工程”,村民对此极为不满。从2006年开始,新的党总支一班人研究决定,将拓建中心街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摆上日程、紧抓不放。分工协作,制定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对54家拆迁户深入进行动员安置工作,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短短的几个月就建成一条与高兴东公路相连、长800米宽10米的南北进村大道。2007年下半年,又实施了二期工程,建成长200米、宽20米的东西中心街,同时完成了绿化、亮化配套工程。道路建设的三期工程,即东西中心街西延接线路,包括中心大桥工程,已经完成勘测、规划、拆迁动员等项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

联圩和闸站建设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当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田未建联圩,逢汛必淹。2007年,芦洲村集中精力主攻水利设施建设,共新建联圩3800米,加修标准联圩6435米,完成土方81574方;新建圩口闸4座,排涝站2座,彻底实现了全村农田汛期挡得住、排得出。全村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没向群众摊派一分钱,都是由总支书记汪子泉带领一班人跑项目、拉捐助、挖潜力,多方筹集而来。

特色种植

垛田街道地处兴化城东郊,22个行政村,43516人(2017年),耕地面积2.3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历史上以蔬菜种植为主,品种有芋头、生姜、洋葱、香葱、包菜、莴苣、韭菜及瓜类产品等数十个品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葱种植一枝独秀,成为全镇蔬菜种植的拳头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香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2.3万亩耕地上,香葱面积已达1.8万亩,每年种植5万多亩次,年产量超过20万吨,产值过10亿元,亩平收入近万元。种植香葱的收入已成为垛田街道广大菜农的主要收入。主要措施有:一是政府促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香葱产品销售看好,该镇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和菜农算账对比等,积极鼓励菜农调整蔬菜种植品种,扩大香葱种植,使香葱成为该镇的“一镇一品”。二是工业带动。自创办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以来,全街道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86家,其中规模企业48家,固定资产投资额近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以“兴化香葱”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技术推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万亩无公害产地检测制度,加大对种植户进行香葱等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广大菜农运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更新品种,科学施肥,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兴化“龙香芋”是垛田街道的特色传统无公害农产品,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金秋九月正是“龙香芋”陆续上市的季节,来自江浙鲁等地的客商纷纷到垛田采购“龙香芋”,用以供应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市场。2008年垛田街道共种植“龙香芋”3000多亩,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市场批发价每公斤1.8元,每亩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种植效益较高。兴化“龙香芋”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垛田街道有一支高素质的蔬菜经纪人队伍,走南闯北,活跃在城乡之间,将“龙香芋”推介给全国各地的客商,使“龙香芋”在国内蔬菜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迅速拓宽了市场销路。

促进发展

1999年,兴化市政府在垛田境内建设了兴化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10063亩,园区内实现了路、桥、渠、水、电等达标配套建设,各项设施达到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技术要求。园区年蔬菜种植面积可达3万亩以上,蔬菜总产量10万多吨,年产值1.1亿元,园区已列为省级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垛田香葱”的价值得到了南京农科院有关专家教授的肯定。垛田龙头芋深受消费者喜爱。从20世纪60年代创办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以来,垛田街道至今已形成了以蔬菜脱水加工为主要特色的产业模式,垛田街道已有8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8家,固定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4800人。以“垛田香葱”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打进了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福酱菜”荣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使用权证书。垛田街道基本上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垛田加快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境内水陆交通便利,投资环镜优越,创业气氛浓烈。

保护垛田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前不久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省首个入选项目。专家们称赞,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着它不只是属于兴化的,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份遗产成为新课题。

兴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保护区总面积47万亩、核心面积6万亩。保护区垛田划红线禁止开发占用,禁止建工厂、民居。在规划中,兴化市对垛田农业生态保护明确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修复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保护范围,制定并实施垛田生态系统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2015年至2016年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垛田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保护农作物品种资源,对保护区的水质进行严格控制,垃圾分类回收率达60%;2017年至2020年为完善成熟阶段,将恢复垛田原始地貌特色,传承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保护区自我维持的发展机制。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

2021年5月15日,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

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