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4 19:52
《埃努玛·埃利什》是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名字取于史诗起首句——“埃努玛·埃利什”是阿卡德语,可译作“天之高兮”或“当在最高之处时”。
此史诗是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于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遗址(该处于伊拉克摩苏尔)发现;另外在基什及巴比伦亦可找到有关泥板。[4]部分泥板残破不全。1876年,史诗由乔治·史密斯出版。
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每块泥板大约刻有125至165行。第五号泥板的大部分从未修复,但大体上整篇史诗几乎是完整的。第五号泥板的复制本已于萨尔坦(Sultantepe,古时的Huzirina)发现,该地接近土耳其城市尚利乌法(Şanlıurfa)。
对于了解巴比伦尼亚人的世界观,《埃努玛·埃利什》是一部极为最重要的文献,当中描写了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伟大事迹,以及众神创造人类以为他们服务的经过。然而,创作这篇史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阐明神学观点及神祇的族谱,而是提高马尔杜克的地位,令他成为凌驾于其他美索不达米亚神祇的主神。
自巴比伦尼亚至亚述都出现了《埃努玛·埃利什》的不同复制本。目前来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版本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埃努玛·埃立什》是巴比伦文学中流传极广的一部作品。它记载在七块泥版上,以故事开头的几个字“埃努玛·埃立什”为名。它叙述创造天地、星辰、万物和人类的故事,反映人们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对黑暗的憎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原始的理解。
开初,神族有两大派:一派象征着无规律的“混沌”,是从汪洋中生出的神怪;另一派象征着有规律的“秩序”,是从汪洋中分化出来的天神。创世的过程被理解为混沌与秩序的战斗过程,最后秩序战胜了混沌,且以混沌族神怪们的尸体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北欧神话则说,天神奥丁杀死了强有力的冰巨人,以他的尸体创造了世界上的万物。
它描述说,最初没有天地之分,只有茫茫的大水。后来,水中产生了众神和妖怪,并展开激烈的斗争。众神之神马都克用箭射死了妖怪首领提阿玛特,并把它的尸体分成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