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0 20:31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使之处于熟睡或浅麻醉状态的方法称为基础麻醉。
1.氯胺酮肌注(常用于小儿病人)
2.硫喷妥钠肌注(现在已不常用)
3.羟丁酸钠静脉注射(现在已少用)
4.咪达唑仑口服
5.地西泮肌注
适用于各种短暂的体表手术及操作,尤适合于小儿麻醉。口、咽及气管手术慎用以防喉痉挛。未经控制的高血压、颅内高压、胸或腹主动脉瘤、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颅内肿瘤或出血等病人应禁忌使用。
实施方法:除小儿应用肌肉注射外,多采用静脉注射。肌注:4-10mg/kg;追加为首剂的一半。静脉注射平均剂量1-2mg/kg,多次追加剂量递减。单次注入诱导后,可用0.1%浓度的溶液连续静点,滴速2-5mg/kg/h,氯胺酮总量不宜超过20mg/kg。
实施方法:目前临床上常有将氟哌利多5.0mg,芬太尼0.1mg。两者按50:1比例混为英诺佛分次给病人静注,但复合麻醉中应用仍根据需要以分开静注较为合理,因为氟哌利多作用时间长,而芬太尼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证:同上,用于增强麻醉效果。
实施方法;氯丙嗪50mg或异丙嗪50mg加哌替啶100mg分次静注。也有用氟哌啶5mg和哌替啶100mg者,分次静脉输入。
1、强化麻醉常使全麻病人术后苏醒迟缓,而且意识清醒后保护性反射又不能同时恢复。一旦出现呕吐,可能误吸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2、强化麻醉后过早地翻动病人,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均增加麻醉后护理的困难,也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的原因。
3、氯丙嗪等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椎管内麻醉和腹腔神经丛阻滞时并用氯丙嗪等合剂,可使血压明显下降,偶尔遇到升压困难者,可造成死亡。故椎管内麻醉时禁用氯丙嗪等药物。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据《三国志·华佗列传》载,华佗曾发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过一种开刀药方,便由草乌、川乌、天南星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