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0:34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英文:Battle of Sevastopol;德文:Schlacht um Sewastopol),苏联及俄罗斯称为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俄文:Оборона Севастополя;英文:Siege of Sevastopol),是1941年10月31日至1942年7月4日,苏联红军为防守和夺取塞瓦斯托波尔城和黑海舰队主要海军基地,与德军所进行的一次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在当时属于苏联,该地修筑有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军事设施之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苏联黑海舰队即驻扎于此。
1941年夏季,纳粹德国军队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分北、中、南三路分别向苏联发动进攻,其中由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需要沿基辅-第聂伯河一线向乌克兰南部进发,并最终攻占位于莫斯科东南方向的斯大林格勒。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预想,苏联红军在克里米亚地区的抵抗会随着第聂伯河西岸的失守而逐渐瓦解,但事实上,由于苏联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地区建立有完善的防御和后勤保障体系,苏联红军不仅能实施顽强的抵抗,甚至还能反过来动用红空军向德国军队及位于罗马尼亚的石油储备设施发起战略打击。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克里米亚形容成“不沉的航空母舰”,他在1941年7月23日下达了第33号元首令,要求将克里米亚半岛列为重点目标。
在接到希特勒命令后,德国国防军陆军司令部修改了原定计划,派遣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向克里米亚发动进攻。刚好在这个时候,德国陆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官欧根·里特尔·冯·朔伯特上将在搭乘Fi-156侦察机时遭遇空难,不幸殉职。9月12日,陆军司令部下达调令,命令第56装甲军军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二级步兵上将接替朔伯特职务。
当时轴心国位于南方联军的名义指挥官是罗马尼亚陆军元帅扬·安东内斯库,但敖德萨战役的爆发使安东内斯库必须亲自指挥罗马尼亚第四军团,无暇顾及其他部队,因此当曼施坦因于9月17日前往尼古拉耶夫的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报道时才得知,自己除了第十一集团军以外,还要兼管罗马尼亚方面的第三军团。
克里木大部分地区后,集中兵力企图在行进间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但该企图遭到挫败。
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共有约2.3万人,火炮150门。战役发起时,工事构筑尚未完成。按照分工,海上防御由海岸炮兵和黑海舰队负责。1941年11月9日,苏联红军又将滨海集团军3个师的兵力编入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序列,用于增强防御力量。黑海舰队分舰队,由于受到德军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威胁,大部撤往高加索地区待机,只留几艘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火力支援队,支援陆上防御作战。
德军经过短暂的准备,连续对该城发起了三次猛烈进攻。第一次进攻于1941年11月11日至21日实施。德军集中4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罗马尼亚摩托化旅,沿雅尔塔公路向巴拉克拉瓦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从切尔克兹·卡尔缅地区向卡腊科巴谷地实施辅助突击。经激烈交战,德军虽在两个方向上的个别地段突入苏联红军防御阵地1-4公里,因损失严重,被迫于21日停止进攻。但由于苏联红军第51集团军没有守住刻赤半岛,塞瓦斯托波尔局势更加严峻。
利用短暂的平静时机,双方都积极调整部署并增加了有生力量。12月7日,德军投入7个步兵师、2个罗马尼亚旅和1270余门火炮,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德军在人员和主要技术装备上几乎超过苏联红军1倍。尽管苏联红军顽强抵抗,在德军主要突击方向上仍出现了面临被突破的危险局面。苏联红军统帅部紧急调集部队,增强防御力量,同时对突出的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击退了主要方向上的德军,暂时消除了被突破的威胁。为减轻塞瓦斯托波尔城防的压力,调动德军,苏联红军决定对刻赤半岛实施登陆战役。这一战役于1941年12月26日至1942年1月2日实施,迫使德军从塞瓦斯托波尔调走大量兵力,在近5个月内没能采取积极的进攻行动。苏联红军利用这一时期积极改进防御部署,增补物资,并实施一系列攻势行动消耗敌人,改善防御态势,在个别地段把德军击退1-4公里。
为了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德军调集了超过600架作战飞机——其中约半数为轰炸机——及100台装甲车辆在周边地区待命,此外,德军地面部队还集结了205个炮兵连、重型迫击炮连和火箭炮连提供火力支援,共配备75毫米以上口径野战炮约700门,反坦克炮655门,80毫米以上口径迫击炮约720门。1942年3月,德军派遣了新组建的第672重炮营前往彼列科普地峡,该营装备了人类历史口径最大的实战火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为了便于列车炮作战,德军工程部队在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铁路中途修葺了一条专门的双轨支线,还制造了相应的假阵地。
1941.9.24克里米亚战役爆发
1941.10.28苏军防线崩溃
1941.10.31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爆发
1941.11.11轴心国军开始进攻,中途战斗取消
1941.11.16除了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其附近的部分地区,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失守
1941.11.30德国军队发起了一场快速突击战斗
1941.12.17德国军队推迟了进攻(为组装列车炮)
1941.12.26刻赤半岛登陆战爆发
1941.12.30苏军的一部分军队在费奥多西亚上滩战斗
1942.5.18刻赤半岛的苏军被迫撤退
1942.5.21塞瓦斯托波尔被大规模轰炸和炮兵轰击
1942.6.2德军大规模进攻塞瓦斯托波尔
1942.6.7第二防线作战
1942.6.16德军夺取外围防线
1942.6.29赫尔松、雅尔塔、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夺取
1942年5月初,德军击败在刻赤半岛登陆的苏联第44、51集团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塞瓦斯托波尔,形势非常危急。德军加强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轰炸和海空封锁,切断了苏联红军海上交通线。
6月2日凌晨6时,德军以俯冲轰炸机编队为先锋,开始向塞瓦斯托波尔发动大规模攻势。
6月5日,德军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开始发动攻击,并在接下来数日内摧毁了苏军的多座堡垒与永固工事。
6月7日拂晓,德军发起了第三次进攻,德军不断增调兵力,而苏联红军的各种补给开始奇缺,同时失去了空中掩护。6月30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从塞瓦斯托波尔撤出。至7月4日,苏联红军一部分乘舰艇撤走,一部分突围后进入山区参加了游击队。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历时250天。它作为处于敌人深远后方被合围情况下,长期坚持,顽强防御的范例而载入军事史册。
第一,在这次作战中,苏联红军对该城市的防御提前做了多种准备,并及时完善了指挥机构。早在战争前,苏联红军就对这个滨海城市做好了海上和对空防御作战的准备。战争爆发后,根据战况发展又及时建立和完善了对陆上防御和抗登陆作战的准备,以塞瓦斯托波尔为中心,在陆上构筑了三道防线,即建立了三个防区和划分了四个防御地境,并以此区分了任务。为了加强统一指挥,苏联红军及时地完善了指挥机构,任命黑海舰队司令员兼任防区司令统一指挥陆海空三军的行动。
第二,以外围作战为重点,建立纵深的防御体系,是被合围条件下长期坚守的重要原因。在初期仅有7个师左右兵力的情况下,将4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外围。随着战役的发展和兵力的增加,逐步加大火力密度,由开始时平均每公里正面4个支撑点,增加到17个支撑点。由于将作战重点放到外围,增加了防御纵深,增强了防御弹性,得以在外围抗击德军近250天。
第三,积极顽强作战,不断增强防守力量。这次战役,德军曾想用4天时间,从行进间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但是,苏联红军防御部队在舰炮和航空火力密切协同下,挫败了德军的企图,使其不得不重新调集兵力实施进攻。面对德军连续3次一次比一次猛烈的进攻,苏联红军坚守部队不怕被合围,顽强作战,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增强防御力量,并积极采取各种规模的攻势行动,大量杀伤敌人,改善防御态势。苏联红军在海上和空中被严密封锁,处于完全被合围的状况下,仍顽强抵抗,与敌反复争夺。从野战打到巷战,每地必争,每巷必夺,说明处于被合围的情况下,首先要有不怕被合围,在精神上压倒敌人的气概。
第四,密切配合协同,发挥整体作战威力。作战中,陆海空军和诸兵种部队密切协同,军民共同作战,发挥了整体力量。陆军积极顽强地坚守阵地,航空兵虽处劣势,但给了陆军以极大的支援,尤其对挫败德军第一、第二次进攻起了重要的作用。海军的岸炮和舰炮在最紧张的阶段,曾构成城防火力配置的主体,以火力保障了地面防守部队的作战。舰艇部队还对控制海域,保障海上交通畅通无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塞瓦斯托波尔市民除直接参战,还积极构筑工事,抢救伤员等,对防御作战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纪念塞瓦斯托波尔英勇防御和表彰该市对祖国做出的巨大功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54年10月16日授予塞瓦斯托波尔红旗勋章。为表彰塞瓦斯托波尔的业绩,建造了由鲁博创作的《塞瓦斯托波尔防御》环形全景画陈列馆;马拉霍夫岗建有分馆;还为科尔尼洛夫、纳希莫夫、托特列边、水兵科什卡,以及沉没的战舰等树立了纪念碑。
德军方面:1942年,此时德军因“台风”行动损失惨重,苏军也因莫斯科保卫战而元气大伤,故而苏德战争于那时暂时陷入僵局,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同时为了解除苏军对罗马尼亚油田(当时德军最大的石油来源)的轰炸威胁,希特勒命曼施坦因率第11集团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苏军基地。他在苏军占尽天时地利的情况下,迅速击溃3倍于己方的敌军,并在苏军穿过刻赤海峡反击克里米亚之时果断放弃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阻击来犯的苏军,最终俘虏苏军17万人,并成功攻克坚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