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5:1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素有“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之美誉。90多年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好学力行”为系(院)铭,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始终与时代同行,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业界输送数百位媒体领军人物,为学界培养了近千名学术骨干、数十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年间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4个博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新闻学院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500人,其中有在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育的新生260多名,本科生720多名,硕士生250多名,博士生80多名,外国留学生170多名。
新闻学专业
设在新闻学系的新闻学专业是新闻学院的立院之本,其培养目标是为报社、通讯社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宣传、文化传播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宣传的政策法令,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并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各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会使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设备。该专业与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并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建立了直接联系。
设在广播电视学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较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宣传政策,熟悉中外广播电视的历史和现状,具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录音、口播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影像语言,对影视产业具有较深入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广电艺术修养,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并能娴熟地驾驭一门外语。广播电视实验室有完备的摄影、录像、图像编辑、录音、配音、演播等设备、器械和场所,来还牵头建成了藏有数百部纪录片的音像资料库。教学内容注重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艺术以及广播电视文化的融合。学生的影像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广告学专业
设在广告学系的广告学专业主要培养营销传播策划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广告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会并掌握营销传播全程策划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懂得电脑操作与广告设计制作,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营销传播的高级策划者、应用者和管理者。该专业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如法国欧莱雅(中国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国际宏盟集团下属TBWA广告公司、IPG国际集团下属Draft FCB广告公司等。
传播学专业
设在传播学系的传播学专业自2002年9月开始招生,是学院最年轻的本科专业,也是国内获准设立的首批传播学专业之一。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现代传播媒体与社会组织机构的业务操作及组织管理、网络媒体新闻采编与运行管理、媒介市场与商务信息分析与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传播学专业学生具备从事与新闻传播业务(含传媒新科技)有关的实践能力,还具备丰富的社会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国际跨文化视野以及高超信息分析和媒介管理能力。自2005年9月开始,传播学系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及国际教养学部开设了本科生双学位的培养项目。
早在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与国外大学新闻学科媲美”的办学目标。1935年,新闻系举办“世界报纸展览会”,展出33个国家的2000多种报纸,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
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于1941年出任新闻系主任,确立了“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指导思想,并把“好学力行”作为系铭。1945年,由他发起筹建的“新闻馆”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第二 次“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著名对联,使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新闻馆”名闻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王中教授任系主任,并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巩固基础、有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作为培养目标。
院系调整,1949年8月,上海暨南大学奉令停办,该校新闻系58人转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9月,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解散,该校31人经甄别考试后被复旦大学新闻学系录取。1950年9月,已停办的华东新闻学院教师余家宏、杜月村等调入新闻学系任教。1951年9月11日,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停止招生,12位学生并入新闻学系。1952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停办,教师汪英宾、伍必熙和学生44人转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
1956年,新闻系创办了《新闻学译丛》杂志,介绍国外新闻学研究的成果与动向;王中教授提出《新闻学原理大纲》,就新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活跃的新闻学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系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和1984年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完备的教学体系。本科生学制为4年,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 在新闻系不断壮大的基础上,1988年6月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这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建立的第一所新闻学院。1994年,建立广告学专业,并招收首批本科生。
2002年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六家新闻单位成为新闻学院首批定点教学实习单位。新闻学院还是国务院新闻办唯一的“省部级新闻发言人”评估机构。
2022年8月20日,合作成立“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签署共建新闻学院的协议后,得益于共建的机制,学院的硬件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1月,新闻学院整体搬迁至邯郸路440号新院区。新院区占地面积58800平方米,隔国定路与复旦主校区相连,并紧邻五角场商业圈,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硬件设施最先进的新闻传播教育院区。
新闻学院新院区拥有教学楼、图书楼和办公楼三栋主楼,总建筑面积为9300平方米,教室里视频、幻灯设备一应俱全,教师人均办公面积十多平方米。新院区还新建成21层楼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和5层楼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SMG演播中心,两者已先后于2007年7月和8月顺利投入试运营。上海文广集团(SMG)东方CJ购物节目于2007年8月正式进驻演播中心办公,为新闻学院学生提供了近水楼台的实践机会。
SMG演播中心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拥有设备总价值约为6500万元,整个系统具备国内领先水平。演播中心一楼共有三个演播室,大演播室A为650平方米,中演播室B为400平方米,小演播室C为250平方米。大演播室拥有14.5米高的工作层,六讯道现场切换系统,以及最大50倍镜头摄像机,可以完成直播功能。小演播室可用作虚拟演播室,可以实现抠像效果。所有的演播室都配有完善的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节目录制和直播,让学生能有大量机会参与节目的录制过程。
演播中心的导控区域共分三个室,分别与A、B、C三个演播室相配套,用于演播室的设备控制和节目录制或直播,以及视、音频信号的调整和调度。A、B导控室面积为90—100平方米,C导控室面积为65—75平方米,其中C导控室可用作虚拟演播室的控制。导控室配有国内先进的全数字设备,包括高标准的数字切换台和数字调音台,还配有比较完备的大洋媒资管理系统和非编系统,对整个节目制作、管理、播出可以做到无带化操作,另有先进的后期特效设备和信号监视系统、导播通话系统、调光台等,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解最新最实用的导控设备。
演播中心还拥有面积为220平方米的后期制作机房,用于字幕设计制作、3D制作、后期编辑制作(包括线编和非编)和后期包装、节目刻盘等。完备的后期制作网,网络非编系统,后台转码系统全部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还可以满足IPTV、手机电视等各种新媒体的节目制作,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演播中心二楼的广电教学实验室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分为编辑制作机房、录音室、实习演播室和音像资料室。编辑制作机房200平米,拥有15台高端的苹果电脑和8套索贝非编系统,可以进行标清和高清的视频非线性,另有两套线性编辑设备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影像资料室拥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方便。录音室可以训练学生广播电视的配音解说技能。实习演播室配有简易的灯光和设备,可以让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以便进入一楼的演播实习基地。
以上这些演播室主要用于电视节目现场制作,并配合广播电视新闻学系的教学,使之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技术等课程的实习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最实用的电视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习环境。并为相关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信息来源于学院官网介绍。)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78人,其中正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1人,讲师13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校外导师
曹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集团新媒体公司总经理
陈思劼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道峰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渠道业务部总经理
高文网易副总编辑
何洛先 解放报业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黄小川 华谊嘉信集团&迪思传媒集团嘉信集团联席总裁、迪思传媒董事长
金霞 上海埃特公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纯 杭州梦工厂媒聚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姜微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
李泓冰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
刘鹏 上海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
缪克构 文汇报副总编辑
司安祥 海通证券吴中路营业部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邵奇明 远东宏信集团办公室 副总经理
王栋 腾讯大申网总裁
汪莉 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主任
魏莉新浪微博副总经理
魏星 梨视频 副总编辑
肖广胜 上海X广告公司董事长
谢潞锦 第一财经数字中心新闻社编辑部副主任、第一财经研究院市场部副总监
姚晓洁 好耶集团总经理
张大钟 上海盟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洁 秒针系统首席营销官
朱建秋 上海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涛 SMG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
郑维东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中国区资深数据科学家
郑晓 东利欧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
成立于2016年。基地定位为研究型、智库型、国际化的前沿学术机构,继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立足真理性、科学性、当代性、国际性,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
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同年12月,经过严格评审,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作为全国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在2016年最新一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比中,本中心总体获评“优秀”,是新闻传播学科四个基地中唯一获得优秀者;在全国151个基地中,总分名列第四。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复旦大学共同创建的国家级文化研究基地。先后获得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的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和“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
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传播与国家治理”为方向的研究机构,整合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等7大学科,以建设一流的新型高校智库为使命,围绕传播与国家治理相关重大课题开展系列研究,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运行提供全方位、战略性、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服务。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类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50多项,多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主要编撰和审定工作。出版教材、专著60多部,其中《新闻学基础教材丛书》、《广播电视业务系列丛书》和《宣传学丛书》,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中国编辑史》、《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专著都获得了国家或部委级奖励。1981年创办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
1949年以前的报刊1800多种,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贵报刊。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电子采编实验室等拥有数百万元的先进设备,其中1999年 5月建成的电子采编实验室为国内首创,适应了当今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
2016年11月02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网易传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建立学术与技术合作机制,建立学生实践、实习机制和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入住“网易号”等三个方面展开合作。
2017年07月25日,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与澎湃新闻共建“数据未来实验室”。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主任姜迅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主任张涛甫共同为复旦大学数据未来实验室揭牌。双方将撰写、制定数据新闻操作指南,结合对全球数据领域发展趋势的见解和实际应用,为业界与学界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针对合适的内容题材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及数据产品创新,打造、汇聚数据传播工具箱。
2017年11月15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CGT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深化媒体连线互动、多语种大数据解读分析、融媒体趋势研究、理论研究和媒体实践融合等各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2018年03月29日,第二届彭博数据新闻写作大赛颁奖仪式在浦东陆家嘴的彭博新闻社上海分社举行。活动由彭博新闻社上海区总编Charlie Zhu主持,邀请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学与参赛学生出席。
2018年09月05日,联合国新闻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江华参观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
2018年07月25日,由澎湃新闻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联合主办,汇聚全国近60家主流新媒体机构的“2018外滩新媒体峰会”在上海举行。
2018年10月16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与网易传媒联合建立的“复旦-网易内容创新实验室”在我院正式挂牌。“内容创新实验室”立足于传媒学界、业界的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教学科研优势,同时利用网易在新媒体领域的实践经验以及平台资源,将学界研究、学生创意、实践教学、平台优势进行整合,打造国内新媒体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基地。
与巴黎政治大学合作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实行全英文教学,学制两年,第一年在巴黎政大,第二年在我院学习。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的理念和特色在于充分利用我院在新闻与传播教育方面的优势及其在上海和中国新闻业界的资源和影响,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让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复合视野和国际传播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复旦大学-伦敦政经学院“全球媒介与传播”双学位项目
与伦敦政经学院合作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实行全英文教学,学制两年,第一年在伦敦政经,第二年在我院学习。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的理念和特色在于充分利用我院在新闻与传播教育方面的优势及其在上海和中国新闻业界的资源和影响,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让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复合视野和国际传播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复旦大学-墨尔本大学“全球文化与传播”双学位项目
为了推进中澳两国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交流和发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文学院本着友好合作精神,开展双硕士学位合作项目,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整合两所名校、两座名城的资源,致力于培养全球媒介与传播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培养既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传播技能,有志于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国际传播实务工作的毕业生。
全球高峰论坛
2019年11月2日下午,主题为“转型与创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全球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来自全球知名新闻传播院系的近150位院长(主任)与会。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Earnest Perry、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等出席此次论坛并致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张涛甫主持了主论坛。
全球新闻传播院长论坛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出席论坛并致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代表校院双方致辞。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11个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70余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以及业界代表出席论坛。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现场考察等形式探讨时代变革中的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媒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学科定位与出路等三大主题。
德国文化小观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分别组成海外课程小组。潘菲、刘璐、刘畅、张一璁四位专硕同学在陈昕老师的带领下,11月24日出发,在随后两周时间内陆续参访了德国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柏林等德国媒体的主要聚集城市。
2016年3月1日上午,《南风窗》社长窦丰昌介绍,他将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南风窗》杂志的上级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已经批准自己的离职申请,但手续还没完全办完。他是作为人才引进全职调入复旦大学任职,职称是青年研究员,但享受正高级研究员的职称待遇。入职复旦大学之后,他将迁居上海。
窦丰昌表示,调入复旦大学之后,自己将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实务和全媒体新闻生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预计全媒体新闻生产也将会成为一门基础课程。“入职之后,我会按照新闻学院的规范,把我的既有经验理论化系统化。”窦丰昌说。
2015年6月,窦丰昌出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南风窗》杂志社社长,并跻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之列。此前,他曾担任广州日报政文新闻中心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夜班编辑中心副主任等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门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教材研制与编写团队,在教材立项与编写、质量审核、出版资助等环节提供有力保障。仅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出版重版再印的教材就有 36 部之多。学院推出的“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系列教材,博采众长,体系完整,成为全国新闻传播院系师生的主要使用教材,享有良好声誉。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等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学概论》的发行量、覆盖面、影响力居全国同类教材之冠。近年来,学院又重点打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核心教材,满足全媒体时代融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对新型教材的迫切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于 2019 年成立全国唯一的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引领全国新闻学教材建设。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