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2 16:04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3月,是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该研究院旨在面向脑与类脑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复旦大学数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优势,凝聚国内外科研实力,组建交叉研究团队,开展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生物学、计算精神病学、人工智能算法、类脑智能技术与转化等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脑与类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机构。
“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复旦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2015年3月,为切实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兴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培育,服务国家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复旦大学成立了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作为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拥有“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在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中心、类脑智能芯片系统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
作为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在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重大战略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规划的支持下,研究院目前建有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致力于在中国上海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影像研究平台和国际最大的全维度脑科学数据库平台,为集聚高水平人才、开展脑与类脑国际前沿研究提供支撑。
略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规划的支持下,研究院目前建有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致力于在中国上海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影像研究平台和国际最大的全维度脑科学数据库平台,为集聚高水平人才、开展脑与类脑国际前沿研究提供支撑。
研究院拥有一支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团队,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包括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2014年Brain奖(神经科学最大奖)获得者Trevor Robbins等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外院士4名、国家“973”计划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名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海外青年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等60多名。
研究院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目前已与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20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科研所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同时,吸引了全球130多位脑与类脑研究著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研究院建立了“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科大智能机器人国际交流基金”,用于支持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国际交流学生。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建了“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由Michael Levitt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计算结构生物学中心”,由Trevor Robbins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2018年1月,研究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申请的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成立,建立了从青年科研工作者、顶尖科学家团队、国际合作平台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多层级国际合作模式。
研究院探索打通科技与产业全链条创新合作机制,通过与10多个企业、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
2018年,研究院领衔承担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8.4亿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研究院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条件建设、招聘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交流等工作,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及省部级建设平台
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2018年9月通过教育部建设论证并正式投入运行。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多学科交叉的平台,聚集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以及系统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致力于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重大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芯片、新药智能研发等领域产生重大原创突破,引领脑科学、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的融合,从而实现未来智能产业的创新,进一步提升复旦大学在类脑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上承担重大科研任务。
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创新引智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2018年1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批准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建设“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产学研合作基地
复旦科大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2016年12月27日,复旦大学与科大智能公司共同签署《关于共建复旦—科大智能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聚焦“基于类脑人工智能的医疗健康” 应用研究方向,结合“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生物医疗” 理念,通过医疗大数据分析及诊断,提供智能化服务,成为类脑智能研究与技术应用的产学研示范平台。联合实验室由科大智能投入3000万开展先期项目合作研发,三年内投入1.6亿用于项目孵化和产业化推广。
联合研究中心
· 心脑健康中心(筹)(共建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脑疾病智能诊疗数据示范平台(共建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计算转化医学中心(共建单位:南京军区总医院)
·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深度学习研究所(共建单位: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
认知神经科学中心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将从分子、神经元到神经环路,在不同尺度下研究人类智能的编码模式,阐明认知活动的大脑机制。结合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计算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从感觉、知觉、注意、动机,到决策判断、学习记忆、情绪情感、思维意识等领域的研究,解析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大脑运作的基本机制。最终利用计算神经网络形态模型,拟合多模态大脑数据,仿真大脑的部分认知功能,并建立全脑尺度神经动力学行为特征与疾病的关系,结合心理分析和神经技术的手段对疾病进行挽救和干预,达到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转化。
张江国际脑库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张江国际脑库)依托脑数据库,研究多模态、多尺度和多中心数据算法理论及应用,开展神经科学、心理学、医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在脑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推动精准医学和个性化医疗转化研究,寻找脑疾病在基因、影像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有效诊断指标,提升脑重大疾病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效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以数据为驱动,探索脑疾病致病机制;通过多维度观测手段,开展定量化人脑研究,揭示人脑的生物基础。
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生命科学实验技术的交叉融合,建设生命科学形态计算仿真与数理技术应用的平台。开展认知、注意、学习与记忆过程的脑科学实验研究,建立大脑学习记忆过程的大尺度计算模型,揭示大脑信息处理机制,启发类脑智能学习新理论、新算法;发展非线性、系统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分析和理解大脑等复杂性系统演化的规律,并应用于现实复杂系统的调控;发展新的数值和理论方法,致力于生物学中的定量化建模与分析,以及数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
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面向重大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需求,发展神经动力学信息感知与处理方法,探索脑信息整合规律与脑功能重塑机制,将神经编码与类脑智能理论相结合,创新神经感知、神经调控和神经计算技术,研发自学习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神经功能智能调控与仿生,为神经与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创新技术。
研究中心已经建立面向深部脑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研究的科研平台,以及融合神经技术、临床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的转化研究平台,开展单神经元、神经震荡及脑网络的神经解码研究,面向帕金森病、疼痛、抑郁的智能神经调控机制研究及技术研发,脑机交互与脑机融合探索研究等。
研究中心依托“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张江“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哈佛大学,以及天坛医院、华山医院等建立了密切的跨学科研究网络,建立从机制、技术、设备、临床到应用示范的科研全链条,探索从神经元、神经核团到神经环路及网络的跨尺度神经调控机制,突破交互、智能、微观、精准调控技术,研发智能精准电磁刺激等医疗与科研设备,提升肌张力障碍、慢性疼痛、抑郁、脑卒中、药物成瘾、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治疗疗效,与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合作建立临床应用示范基地,建立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神经调控中心为核心的国际临床合作网络,建立从青年骨干到国际领军人才的跨学科研究团队。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复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于2016年投入建设,是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和上海张江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技术平台,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市级重大专项共同投入4亿元支持共建,致力于在中国上海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世界级影像技术实验平台。
中心总体建筑面积为114,000平方米,计划以脑测量为基础,建立同时具备超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能够解析精细脑结构与功能的无创扫描硬件系统中心。中心投入建设世界上最先进、亚洲规模最大的超高端科研型磁共振系统,包括一台人类脑连接组计划定制的超高梯度场强3T Connectome磁共振系统、三台临床型高端3T磁共振系统、一台11.7T高场小动物磁共振系统以及一系列近红外光、脑电、脑磁图等实时脑功能监测系统,搭配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超声脑刺激等脑调控系统,涵盖从小动物到人体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
中心致力于开发高级成像技术和多模态脑定量技术,探究脑功能、脑结构、代谢、电生理、电化学等信号,揭示脑信息生成与处理机制,探究生物体在生命周期中脑的发育与老化过程、以及脑疾病的早筛及预后;建立脑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标准,拓展脑与类脑科学基础生物研究,为神经科学与临床诊断提供综合性的高端研究平台。
中心拥有一支全球顶尖的跨学科交叉国际科研团队,包括院士3名、青年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类科研人员40多名。
同时,中心依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整合Biobank、 HCP、 ADNI、 ABCD等世界上最大规模脑数据库,搭建世界上最大的多疾病、多模态脑科学数据库,开发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类脑智能算法,拓展脑与类脑科学基础研究,为脑科学与临床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提供高端研究平台。
作为国际脑与类脑研究的亚洲重要合作节点,中心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CMRR、美国哈佛大学Martinos Center,英国卡迪夫大学CUBRIC Center,法国原子能委员会Neurospin Center,德国马普所MPI等全球领先的脑科学研究中心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发起脑与类脑研究国际大科学合作计划,为中国乃至世界脑与类脑前沿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该研究院拥有一支学养深厚、视野开阔的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团队,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包括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等顶尖大师8名、国家、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0余名;近年来,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引进了一大批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海外青年研究人员,形成了学科交叉特色明显、人才梯队日趋合理的人才发展良好格局。
2021年,IMAGEN 之父、英国国王学院讲席教授Gunter Schumann(冈特·舒曼)已位列复旦类脑研究院“固定科研人员-教授与研究员”名单中,为该研究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