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22:26
大乘教,是北魏时期创立的依托佛教的一宗邪教,教主沙门法庆。
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延兴三年(473)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之乱”。
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冀州沙门法庆反叛,自称“大乘”,鼓吹“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又炼制狂药令人服下,使人癫狂失常,专嗜攻杀,史称“父子兄弟不相知识,唯以杀害为事”,于是法庆聚集部众杀死阜城县令,攻破勃海郡,杀害当地官吏与百姓。冀州刺史萧宝夤派长史崔伯驎讨之,结果败于煮枣城,崔伯驎战死。法庆部下凶众遂盛,所在之处,皆屠灭官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同年(515年)七月,北魏胡太后任命元遥为征北大都督,率领步骑十万讨伐。法庆率众围攻元遥,被元遥击破,元遥派辅国将军张虬率骑兵追击,最终于九月甲寅讨破大乘,擒杀法庆并将其首级传送至北魏京师洛阳。
熙平二年(517年)春正月,大乘教余贼再度聚集,攻打瀛州。瀛州刺史宇文福讨平了他们,自此大乘之乱彻底结束。同月甲戌,胡太后宣布大赦天下。
元末明初,大乘教和白莲教混杂为一支。明朝再分为两支,清朝后,再融成一支民间教派组织。
明朝万历年间大乘教流传於冀东,有蓟州(今河北蓟县)皮匠王森因救狐仙而得异香之术,自称是天真古佛转世,自号法王石佛,称其教为“东大乘教”,有别於以保明寺为中心的“西大乘教”,又称闻香教、八卦教。著有《老九莲》、《续九莲》等经卷,信徒甚众,遍及河北、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等地。万历四十二年被捕入狱,五年後病死狱中。其子王好贤发动起义失败。其子孙及徒孙仍世代传教,但屡易教名,清茶门、清净门、收缘门、善友会、弘封教、一炷香、大乘圆顿教、大乘弘通教、圆顿门兴隆派、太上古佛门。
据《魏书》记载,大乘教的教规是:“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
法庆自号“大乘”,源自《大般涅槃经》中所说的:“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即为了护持正法本来应该“执刀杖”和“破戒比丘”战斗,却以遵守五戒为借口拒绝参加者不能称之为“大乘人”; 不受制于五戒而维护正法的才叫“大乘”,也就是说,为了维护正法,破五戒是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