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2 09:31
大头和尚,亦称大头舞、跳罗汉、罗汉舞,流行于中国各地。有些地方,根据舞蹈内容,叫《大头和尚戏柳翠》、《月明和尚逗柳翠》等,多在节日里或喜庆活动时表演。
所谓的《大头和尚》,就是表演者套着大光头面具,穿着和服、便裤、山袜与和尚鞋,手拿佛珠,扮成出家人模样;或是扮成女姓,穿上旧时大襟镶边衣裤和圆口鞋,手拿芭蕉扇,可以在舞台草地、可以在广场街头、可以在庭院明堂甚至在船舶店铺等等几乎所有人们需要的场所进行表演。它表演时的人员可多可少,道具简单,造型滑稽,动作风趣,没有语言,表演夸张,诙谐幽默,逗人发笑,老少皆爱观看,与其他的民间舞蹈相比而别具韵味,随时都洋溢着一种热闹和欢快的气氛。在它表演的时候,如用锣鼓等打击乐进行伴奏,能增强气氛,也可以不用器乐,独立进行演出,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此舞原出自民间故事《月明和尚度柳翠》。宋代《东京梦华录》和《古今小说》、明代《西湖游览志》和《帝京景物略》等书中都有跳大头和尚的记载。清代《百戏竹枝词》中记:“大头和尚即明月僧度柳翠事,人带(戴)大面具扮演之。”可见此舞历史颇为悠久。在表演形式上,各地大同小异,一般都是由两人扮演。一人饰和尚(男),头戴纸质的大头面具,手持蒲扇或拂尘;另一人饰柳翠(女),手执巾帕。两人相互追逐戏舞。表演时有扭、摆、追、拉等即兴动作,十分夸张诙谐。此外也有多人表演的形式。
1949年以后,这种形式又有新的发展,每逢年节或喜庆日子,各地的新秧歌队中经常出现扮演大头和尚的。许多专业歌舞团体还把它改编为具有新思想内容的独舞或群舞,如《大头娃娃舞》、《鞭炮舞》、《丰收舞》等
集仕港镇的《大头和尚》起始于清道光二十年,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亦称“民间哑舞”、“大头和尚舞”等,历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1955年曾参加过《浙江省第一届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观摩演出》,1985年底被市电视台拍成资料录像后由市文化局存档,如今更是在区、市级的各项大型活动中受邀而频频亮相。
该镇的翁家桥是《大头和尚》艺人的承传地,历今已传至第八代,经主要传承人方明华等不断创新实践,已形成人员少、节目精、服饰美、道具简、演出便的特点,依然生机盎然。
《大头和尚舞》传说很早以前,深山里有座古寺,寺庙内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柳树。这柳树经一千多年的修炼,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大姑娘,取名柳翠。她偷偷地爱上了庙里的一个大头小和尚。一天,庙里只有小和尚一人看家,小和尚法号月明,柳翠便装作前来进香,便挑逗小和尚,使他忘了佛门戒律,与柳翠尽情地玩耍,戏闹起来。这里,有个樵夫打柴正好路过此地,所见庙内有女子笑声,感到奇怪。扒在墙头上一看,原来小和尚竟和大姑娘在一起打情骂俏,忍不住大笑,双手一松,掉下墙头。他回家之后,当作笑话讲给众人听。有个社火头儿听了此事,觉得有趣,过春节时,编成社火演了起来。男女老少都爱看。
从此,“大头和尚戏柳翠”就流传开了。